首頁 > 史學文史 > 蘇轍簡介 蘇轍作品

蘇轍簡介 蘇轍作品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轍(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北宋文學家、宰相。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歷史上有一個“神奇家族”,這一家父子三人全是名垂千古的大文豪,紛紛入榜“唐宋八大家”……就算過去千年,依然是文學界妥妥的“明星家庭”。

沒錯,他們就是鼎鼎有名的蘇家三寶:蘇洵、蘇軾、蘇轍。

父親蘇洵,尤擅散文,而且語言鋒利,縱橫恣肆,語文書上一篇《六國論》足見他的博辯宏偉。

蘇軾,大家更熟悉,北宋出了名的全能才子。擅丹青,工書法,精詩文,還身兼政治家、思想家、美食家……留下無數詩作,讓後人背得抓狂,又愛得深沉。

唯獨蘇轍,少有姓名。除了“蘇軾弟弟”這個響亮的頭銜外,好像也沒什麼鮮明的記憶點了……

蘇轍簡介 蘇轍作品
蘇轍畫像

其實,看似默默無聞的蘇轍,並不比蘇軾差,甚至在見識才幹,政治成就上,也許還略勝蘇軾一籌。

今天,紙條君就來講講蘇轍這個人,不只是因爲他嚴重被忽視的才華,更因爲他和蘇軾間,一輩子不離不棄的兄弟情。

幾次救蘇軾於水火;明明養了十個孩子,一窮二白,但一聽哥哥有難,二話不說就傾囊相助……身爲弟弟,他替蘇軾承擔了太多世俗生活中的不堪。

看完,相信你會羨慕蘇軾,忍不住喊:我也好想有一個蘇轍這樣的弟弟!

蘇轍簡介 蘇轍作品 第2張

  蘇軾、蘇轍

一、“明星哥哥”遮住了他的光芒,卻擋不住他的才華萬丈

蘇轍,字子由。和蘇軾一起,是北宋最耀眼的文學雙子星。

都知道蘇軾文章寫得好,是大宋文學青年的偶像,每次一出新作品,人們都爭相背誦模仿,簡直是文壇當紅的人氣“愛豆”。

弟弟蘇轍,因爲沒有哥哥那麼旺盛的名氣,所以常常被人忘記,他也是個才華橫溢的絕世才子。

當年,在宋朝難度最高的“制舉”考試中,蘇轍和蘇軾同時考中進士,那時,蘇軾22歲,蘇轍只有19歲。

明明少了三年的學習時間,卻能和哥哥比肩,可見蘇轍的實力深厚。

蘇轍簡介 蘇轍作品 第3張

  蘇軾、蘇轍一起讀書

也許,有人會提出異議,說當年的考試,蘇軾得了第三等(一、二都是虛設,三等纔是最高等級),是北宋開國百年來第一人,而蘇轍只得了第四等。

事實上,蘇轍本來也有機會名列三等。只是他在考場文章裏,將矛頭直指當朝君主,詳細地闡述了宋仁宗執政的得失,筆鋒犀利,令人驚駭,掀起了軒然大波。

司馬光看後非常欣賞,“所試文詞,臣不敢言”,想將蘇轍也定爲第三等,可有保守的考官堅決反對,最終將蘇轍定爲第四等。

雖然,沒必要強行比較這對兄弟才學的高低,但毋庸置疑的是,蘇轍也是個不輸蘇軾的“學霸+考霸”。

據說,宋仁宗當時看了這對兄弟的文章後,開心地對皇后說:“朕今日爲子孫得兩宰相矣!”

可惜,蘇軾的一生太坎坷,大半輩子都因被貶而奔走四方,未能當成宰相。倒是蘇轍,當過尚書右丞、門下侍郎,相當於副宰相……

還在元祐之政中盡顯政治才能,被宋人們稱讚:

“元祐九年之間,朝廷尊,公路闢,忠賢相望,貴幸斂跡,邊陲綏靖,百姓休息, 君子謂公之力居多焉”。——《蘇文定公(蘇轍)諡議》

除了有爲官之才,身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日常創作的文章,連哥哥蘇軾都忍不住誇“厲害”:

子由之文實勝僕,而世俗不知,乃以爲不如。其爲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爲人,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

誰說我弟弟的文采不如我,他只是比較低調而已。

別以爲這是蘇軾“疼弟弟”的自謙之詞,蘇轍的耀眼才華,不少人都有目共睹,心生羨慕。

比如北宋的著名文學家秦觀,說:

中書(蘇軾)嘗謂“吾不及子由”,僕以爲知言。

意思:“蘇軾曾說自己寫文不如弟弟蘇轍,我也這麼覺得,蘇轍真的深藏不露!”

看到沒,蘇轍也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不是有個“明星哥哥”,他應該也能成爲一個焦點人物,和蘇軾各領風騷數百年。

可他卻常常被蘇軾的光芒所遮蓋,被世人忽視,被“小看”才華……這種滋味有多難受,應該很多人都嘗試過。

在這種環境下,想過蘇轍可能會低落,可能會嫉恨,也可能會遠離蘇軾,自己另闢一個舞臺,在上面當主角,發光發熱……

卻沒想過,蘇轍竟願一輩子待在蘇軾身邊,永遠只做配角也不怕,還爲蘇軾遮風擋雨,到處籌謀。

面對敬愛的哥哥,他纔不在意那些世俗的得失,只會說:“哥哥別怕,你只管瀟灑地向前走,後面有我呢!”

二、身爲弟弟,卻更穩重,救蘇軾於水火,是他堅實的依靠

這對兄弟,雖一母同胞,卻自小性格迥異。哥哥蘇軾無拘無束、曠達灑脫;而弟弟蘇轍卻像個大人,沉穩內斂。但這並不阻礙他倆成爲感情深厚的好兄弟。

小時候,他倆一起讀書,蘇軾作爲兄長,自然處處照顧弟弟,教他讀書寫字,帶他外出遊玩,幹啥都在一起。

有次,蘇軾得到了一個奇特的硯臺,明明喜歡得不行,回到家後還是“忍痛割愛”,送給了弟弟。

而蘇轍,也成了蘇軾忠實的“小迷弟”,會默默跟着兄長登山浮水,遊歷四方;會仰慕兄長的才華,爲蘇軾的佳作鼓掌喝彩。

對蘇轍來說,蘇軾不僅是自己的哥哥,也是老師,是朋友,更是要一生並肩攜手的夥伴。

後來,在蘇轍的大半輩子裏,他確實做到了和蘇軾風雨同行,準確地說,是爲哥哥蘇軾操碎了心。

隨着倆人高中,步入險惡的官場後,蘇轍對心無城府的蘇軾,就有一百個擔心。

衆所周知,蘇軾是個地道的樂天派,和誰都能做朋友,和誰都愛說心裏話,他最出名的一句“交友名言”便是: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雖說這份純潔的真心很寶貴,但也很容易就讓自己身陷險境,在爾虞我詐的官場中“領飯盒”。

沒辦法,蘇轍就只能常常勸哥哥留個心眼,不要隨便交友,不要說那麼多“不該說”的話,更不要總是寫些嘲諷時政的詩,免得給自己惹麻煩。

可惜,直腸子的蘇軾卻沒當回事,說那麼多不平事藏在心裏,彷彿“如蠅在喉”,必須一吐爲快。

結果,真的出事了……

元豐二年,有御史上奏彈劾蘇軾寫詩暗諷朝廷,著名的“烏臺詩案”爆發,蘇軾被捕入獄,差點掉了腦袋。

還好,有蘇轍在,蘇軾才化險爲夷。一起來看看,蘇轍爲了這個心大的哥哥,有多操心。

當時,距離京城更近的蘇轍先聽到風聲,心慌之餘,迅速讓自己冷靜下來,想好對策:

首先,在朝廷派人去逮捕正在湖州任官的蘇軾時,蘇轍立馬寫好一封信,快馬加鞭送到蘇軾手上,讓他提前有個心理準備。

其次,爲了營救蘇軾,他早就做好了犧牲一切的打算。連夜寫好了奏摺,請求皇帝廢了自己的官職,只爲換蘇軾一命,那是他相依爲命的親人啊。

臣早失怙恃,惟兄軾一人,相須爲命。……臣欲乞納在身官,以贖兄軾,非敢望末減其罪,但得免下獄死爲幸。——《爲兄軾下獄上書》

蘇轍簡介 蘇轍作品 第4張

  爲兄軾下獄上書

後來,蘇軾還是被下了獄,他的長子蘇邁每天會給蘇軾送飯,並約定好:如果沒大事發生,當天就送肉和菜,如果被判了死罪,則改送魚。

結果,有一天蘇邁有事外出,拜託親戚代送,不知情的親戚想給蘇軾改善伙食,特意做了一尾魚。

蘇軾見魚,被嚇壞了,以爲大限將至,不禁悲從中來,好不容易平靜下來後,他提筆寫了兩首詩留給弟弟當遺言。

《獄中寄子由二首》其一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闇自亡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爲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雖然這是場烏龍,但死亡來臨之際,蘇軾第一時間想到的卻是弟弟蘇轍,還許下心願,希望下輩子,下下輩子……世世代代都要和他當兄弟。

當獄卒將詩送到蘇轍手上後,蘇轍看完,忍不住趴在桌子上痛哭流涕,哥哥,我一定要救你。

於是他靈機一動,拒絕收下這首詩。因爲他知道,這首詩在自己手上價值不大,只有呈交給朝廷,說不定能感動皇帝,免蘇軾一死。

事實證明,蘇轍的這次舉動,的確爲營救蘇軾產生了極大作用。

那詩篇傳到皇帝手中後,皇帝被這份手足情深感動不已,實在不忍心讓他們兄弟陰陽相隔,再加上王安石等大臣的求情,蘇軾最終逃過一劫,免了死罪,被貶到黃州。

而蘇轍也受到牽連,被貶到筠州。據說,在蘇軾出監牢時,蘇轍一見到他,就拼命捂着他的嘴,提醒他禍從口出。

太可愛了,爲了這場營救活動,四處奔波傷神後,蘇轍不但沒有怨言,還用這孩子似的舉動,提醒他不要再犯。

以爲事情到這就告一段落了?蘇轍對這個“大小孩”哥哥的操心,還遠遠不止這些呢……

蘇軾出獄後,第二天就被押往黃州。沒辦法,他的一家老小都住到了蘇轍家,蘇轍既要安撫兩家老小的情緒,又要爲兩家人的去處做謀劃。

他抓緊時間打包行李,先帶着兩家人一起上路,趕往自己的貶所——江西筠州。

安頓下來後,他來不及鬆一口氣,又將哥哥的一家老小安全護送到黃州。

誰都想象不到,這一路蘇轍有多不容易。自己膝下十個孩子,再加上哥哥的家眷妻兒,長途跋涉好幾個月,一路上的衣食住行都要他管,這得多累人啊。

另外,這麼多人的吃喝拉撒,不是筆小數目,特別是對於養了十個孩子,早已欠債累累的蘇轍來說,這個經濟壓力可想而知。

但蘇轍二話不說便承擔起一切,妥善安排所有事宜,讓蘇軾免去後顧之憂。

明明是弟弟,卻成熟穩重得更像個兄長,一次又一次地給蘇軾堅實的依靠。

蘇軾在黃州待了四年後,有了翻身的機會,升職加薪,迎來了政治生涯的黃金時期。

沒想到,一日突遭變故,又被貶到惠州時,“月光族”的他身上竟沒有一分錢存款,連去惠州的路費都湊不出來!

只能向蘇轍求助,蘇轍知道後,雖然自己也沒多少閒錢,卻也不能看着哥哥受苦,於是他幾乎傾盡所有,籌了七千緡,這才讓蘇軾得以順利安排一家老小的生活。

再後來,蘇軾被貶到海南,蘇轍也被貶到雷州,兄弟難得聚在一起,兩鬢斑白的倆人慢慢趕路,互相爲伴。

但走得再慢,也終有一別,就在分別前那晚,蘇軾痔病發作,難受得睡不着覺。蘇轍也一晚上沒睡,陪在哥哥身邊,反覆地誦讀陶淵明的《止酒詩》,勸蘇軾戒酒……

紙條君想,蘇軾之所以能一輩子曠達樂觀,自在灑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

他身後一直有個“護兄狂魔”般的弟弟:出了事不怕,還有我護着你。

三、蘇轍,也是蘇軾一生的牽掛,是他內心最柔軟的存在

一直以來,都以爲蘇軾是個“沒心沒肺”的樂天派,被貶到哪都是樂呵呵的樣子,其實,他並不是什麼事情都看得那麼開。

例如,他心裏最放不下的,就是弟弟蘇轍,他連被貶都不怕,卻最怕和蘇轍分開。

公元1061年,蘇軾高中後被任命爲鳳翔府判官,這可是這對朝夕相處了二十多年的兄弟,第一次分離,倆人心裏說不出有多難過和不捨。

只知道那天,蘇轍冒着大雪,送蘇軾走了很遠很遠,可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就在蘇轍轉身騎馬回程時,蘇軾爬上了高坡,一直望着弟弟騎馬的背影……

蘇轍頭上的帽子就在蘇軾的眼裏,越晃越小,直到徹底消失在山間,他才繼續前行。上路後,蘇軾還在擔心蘇轍穿得太單薄,容易着涼,寫信叮囑他千萬別忘了還有自己這個哥哥。

不飲胡爲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歸人猶自念庭闈,今我何以慰寂寞。登高回首坡壠隔,惟見烏帽出覆沒。苦寒念爾衣裳薄,獨騎瘦馬踏殘月。路人行歌居人樂,僮僕怪我苦悽惻。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

此後經年,蘇軾和蘇轍各自在宦海中浮沉,雖然聚少離多,但書信卻從未間斷。

蘇軾被貶到黃州的那4年裏,聽說蘇轍在筠州與領導不和,就勸他不要委屈自己,大不了來黃州一起耕地,也很快樂。

聽到蘇轍因爲喝酒過度犯了肺病,又苦口婆心寫詩相勸他要多加保養。

後來,蘇軾被貶到海南,又給蘇轍寫信分享他在海島苦中作樂的生活。有時候,他很長時間收不到蘇轍的書信,就會非常擔心,情急之時還會用《周易》卜上一卦。

而相聚後的每次分開,也是一場大型的送別會,眼淚止不住地流,捨不得蘇轍走。原來,心大的蘇軾也並不是沒有脆弱的時刻,蘇轍便是他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存在。

《潁州初別子由二首》征帆掛西風,別淚滴清潁。……近別不改容,遠別涕沾胸。咫尺不相見,實與千里同。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

林語堂先生說:往往爲了子由,蘇東坡會寫出最好的詩。

是啊,蘇軾漂泊一生,每到一處都會給蘇轍寫信贈詩,其中以“子由”爲題的詩詞就超過100首。

那年,中秋佳節,倆人因公務繁忙無法相聚,清冷的月光下,蘇軾想起了許久未見的弟弟,心中無限思念與感慨,便寫下千古絕唱《水調歌頭》: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對蘇轍來說,蘇軾是他唯一的哥哥,而對蘇軾而言,四海也只有一子由。

嗟予寡弟兄,四海一子由。豈獨爲吾弟,要是賢友生。

甚至,蘇軾走到生命的盡頭時,回望一生,最可惜的不是一身才華卻未展宏圖,而是此時此刻,沒能見上弟弟最後一面。

惟吾子由,自再貶及歸,不及一見而訣,此痛難堪。

蘇軾去世後,蘇轍將侄子們都接到了身邊撫養。一日,他在整理蘇軾生前的舊作時,看到《歸去來兮》,忍不住淚流滿面。

歸去來兮,世無斯人,誰與遊?

哥哥走了,世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與依靠,只剩他獨自在世間躊躇。

晚年,蘇轍徹底閉門不出,在家中作詩寫書,不談政事。多年後終老,他選擇和蘇軾葬在一起,以另一種形式互相作伴。

如今,再看這對兄弟,蘇軾像煙火一樣輝煌絢爛,那麼蘇轍就像燭光一樣平和溫暖。二人從年幼到出仕,一直相知相伴,是兄弟,更是知己。

這倆人,一生變故數不勝數,唯一不變的是二人對這份兄弟情的珍惜與眷戀。

試問有誰不希望,自己也有個這樣的手足至親:

年少時一起上學讀書,在成長路上分享彼此的小祕密,進入職場後能相互扶持,就算彼此成了家,無論富貴貧窮,也還是彼此最值得信賴的依靠。

但見多了原本感情深厚的手足,長大後要麼因各有家庭而漸行漸遠,要麼爲錢反目,因事鬧掰的橋段……便更覺得蘇軾與蘇轍這種不吝嗇付出,不計較得失的親情很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