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李煜被殺的原因 李煜最美的十首詞

李煜被殺的原因 李煜最美的十首詞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煜(別稱:南唐後主、李後主,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字重光,號鍾隱、蓮峯居士,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於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後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

01臉慢笑盈盈,相看無限情,不思帝王位

看到李煜,我就會想起納蘭性德,這一前一後的兩位大詞人,都讓我深深的深愛過。

也許是他們都遇到了生命裏最愛的那兩個妻子,所以他們的詞是那麼的赤誠,讀來總是能喚起心中對愛情的嚮往,對生活的熱愛;當他們分別時候,又分明體會到那份刻骨銘心的傷痛,曾激起無數人們的共鳴。

李煜被殺的原因 李煜最美的十首詞

而他們的一世情緣總讓後人談論不休,“人生若只如初見”美好祝願,對於李後主和大小周後也是最恰當不過的。

南唐保大十二年(公元954年) 18歲的李煜娶娥皇爲妻,是爲大周后。周後生於公元936年,比後主大一歲。

在文史記載中,她是個美麗而有才氣的女子,“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於一身”的帝王並不多,何以李煜對於周後的感情能矢志不移,以至死後要爲其徇情呢?原因首先當是“名花傾城”,除此,周後琴棋書畫的才氣應該說更得後主的心,可謂“知己之愛”。

陸游《南唐書》載:她精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

元宗(後主父親)賞其藝,賜以焦桐琵琶。後主作念家山,後亦作邀醉舞。二人曾重訂霓裳羽衣曲,此曲在唐之盛傳,最爲大麴,後主獨得其譜,乃與後變易訛謬,頗去窪,繁手新昔,清越可聽。

她常彈奏後主的詞調,極得後主讚美,彈奏時候,他們一邊“臉慢笑盈盈,相看無限情”眉目傳情,一邊“眼色暗相鉤,秋波橫欲流”暗送秋波,所謂“昔我新婚,燕爾情好”。

婚後的李煜非常迷戀周後,他在詞中寫道“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整日的在宮中與她歌舞相伴,飲酒寫詞,真神仙伴侶。

在多情之際,李煜甚至大膽寫出和周後在深閨打情罵俏的話語“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牀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一句更能體味出李煜那時對於周後是多麼的迷戀啊。

快樂的日子總是匆匆流逝,“紅顏自古多薄命”的讖語還是落在大周后的身上。

二十九歲那年,周後病了。史書記載:後主朝夕視食,藥非親嘗不進,衣不解帶者累夕,如侍父母之癡。然而,不幸還是降臨在周後身上。

李煜如同死去了父母般痛苦萬分,就要投井殉情,終是整日被人看護,沒有遂願。又自制誄詞數千言,其中“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憐兮痛無極。嗚呼哀哉!夜寤皆感兮,何響不哀?窮求弗獲兮,此心隳摧。”之句更是讓人感動後主對周後死後的痛徹心扉!

周後去世後,留給了詞人無盡的哀嘆和思念,請看下面這首《感懷》:

又見桐花發舊枝,一樓煙雨暮悽悽。

憑闌惆悵人誰會,不覺潸然淚眼低。

層城無復見嬌姿,佳節纏哀不自持。

空有當年舊煙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這首詩表達了後主對周後一往情深,情不能已,以至睹物思人,悲傷欲絕的心情。“憑闌惆悵人誰會,不覺潸然淚眼低。”是多麼感人的詩句啊!後主自失去愛妻,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痛苦之中,想起“當年舊煙月”,怎能不讓詞人“潸然淚眼低”。

弗洛伊德說:“每一個人內心深處都是一個詩人的世界,即使世界只剩下最後一個人,這個人必定還是詩人。”大概每個人心中都有那份詩意,都要等到她愛的人出現,激發他的創作靈感。大周后就是李煜生命中的那個她。她的離去無疑讓他痛苦萬分,直到小周後的出現,他的那份愛才得以延續。

在登上帝位之前的二十五年裏,他是幸福的。

作爲第六子的他原本就沒有想過要做什麼帝王,他的理想是“追巢許之餘塵,遠慕夷齊之高義”,做一個與世無爭的王子。然而當他的哥哥們一個個離他遠去的時候,他的命運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李煜的父親中主李璟曾在烈祖李昪靈位前發誓過"兄終弟及”的誓言,即把皇位傳給其弟景遂。但李璟的長子弘翼曾立下戰功,於是就被李璟立爲太子。但弘翼與李璟的性格卻大不相同,弘翼爲人果斷剛毅,權力慾極強,難免會讓李璟不滿意,李璟呢,便又想起“兄終弟及”的事情。

李弘翼擔心父親遵照誓言將皇位傳給叔父,便祕密的將自己的叔父景遂給殺了。除此之外,對弟弟李煜也頗爲防範,因爲根據面相,李煜有“帝王之相”,而李煜呢,爲了讓哥哥知道自己並無野心,便鑽到詩詞歌賦裏去了。

然而這一躲不要緊,哥哥是不懷疑了,可是自己就真的愛上詩詞了,整日與大周后填詞作曲,好不自在。但結果卻出人意料,李弘冀最後還是沒能當上皇帝。爲什麼呢,因爲一門心思想做皇帝的他,居然在叔父死了之後沒幾月也跟着去了。

李煜就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做起了南唐皇帝。但這對李煜並不算樂事!

02好個翰林學士,大兵壓境,猶唱後庭遺曲

公元960年,北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被部下“黃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史稱北宋。

第二年,李璟病逝。李煜25歲,二月,被立爲太子,七月,繼位於金陵。尊母鐘氏爲聖尊後,立娥皇爲皇后。遣使如宋表陳襲位,以表明對於北宋的臣服。

登上帝位的李煜,並沒有野心擴張地盤,他只想做個安穩的皇帝。

從他的《即位上宋太祖表》“自出膠庠,心疏利祿。”可以知道他卻是一個與世無爭的人。

史書說他“性寬恕,威令不素著”,可是,在那混亂的五代十國,單憑寬仁,想留下一席之地也是十分艱難!更何況還是個從小“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帝王——那個似春紅一般嬌軟的男人!

隔江相望的有虎視眈眈的宋朝趙匡胤,東有吳越兵,西有南漢,自己這點地盤正日趨縮小。

而此時的李煜卻不能振奮圖強,史書記載他“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爲高談,不恤政事”,真不算一位稱職的帝王。

李煜被殺的原因 李煜最美的十首詞 第2張

  李煜

山河日下,他卻日日歌舞昇平,與大周后通宵達旦的飲酒跳舞,面對日益強大的北宋,自我麻痹,借酒澆愁,卻不做一點實事,是爲“高談”。

其實帝王主要人物不是自己做事,而是識人用人。只要挑幾位能幹的宰相大臣主持國事,國家也不會衰落如此快。可是李後主在用人上面也出現了嚴重的失誤,常是小人當道,導致國家日益衰落,亡國只是早晚的事情。

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一月,皇后娥皇卒,親撰《昭慧周後誄》,寫的至情至性、感人肺腑!後主對大周后情深的另一面則是對於政事的荒廢。陳後主的亡國之路,李煜正亦步亦趨走來,大兵壓境,猶唱後庭遺曲,真令人哀嘆後主治國的無能!

如果說大周后的走,能換來他對國事的關注的話,也許還有一些轉機。

然而李後主卻選擇了一蹶不振,終日以淚洗面,還曾試圖殉情!與趙匡胤比起來,卻是過於兒女情長了。

亡國後,趙匡胤曾笑他是一個“好個翰林學士”。此時趙匡胤正大舉進攻後蜀,如果李煜果斷的連蜀拒宋,那麼後蜀也不會兩個月就亡了,可以效仿孫劉抗曹的歷史,可惜,孟昶不是劉備,李煜也不是孫權,一味地卑膝退讓,讓三分天下的想法徹底落空。

從此處處被動,只是期待宋軍來得晚些罷了。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正月初七,孟昶見大勢已去,舉城降,後蜀亡。

這個時候的李煜處境已經非常明顯了,長江的屏障已然被撕開,不但四川爲北宋所佔,連湖南湖北也已經爲北宋的土地了。李煜應該很容易看到下一個目標就該輪到自己了。可是他依然相信北宋不會打他,因爲他是那麼的溫順聽話。

在爲周後守孝的三年裏面,他認識了小周後,並從第一眼就愛上了這個極似她姐姐的女子。她身上有姐姐的多情和才氣,並多了幾分嬌羞與美麗,簡直就是姐姐的再生!這個女子的出現,填補了他一顆溫柔脆弱的心靈。

北宋的軍隊大兵壓境的困境讓他一籌莫展,而從她的琴聲裏,總能得到些許的安慰!他就在溫柔鄉里自我陶醉着,忘記了趙匡胤正在東征西討,疆場廝殺!

沉默啊,不在沉默裏爆發,就在沉默裏死亡!

北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 ,李煜32歲,十一月,娶小周後並立爲皇后。

此時,趙匡胤正在攻打北漢。開寶元年、開寶二年,宋軍連續兩次攻打北漢,均因遼軍來援,屯兵太原城,久攻不克而還。

何以北宋如此放心大舉進攻北漢呢?南唐李煜無疑是趙匡胤最放心的人。他算準李煜是不會從背後進攻北宋的,但他沒有猜到李煜此時正在和小周後熱戀呢。

小周後,那個絕代佳人,一路伴隨着李煜,直至最後一刻,一起共度了十載。他們的戀情不得不從李煜的一首詞《菩薩蠻》說起: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霄好向郎邊去。

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

奴爲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這首詞道出小周後和李煜的初次見面,那聲柔柔的姐夫,直喚進李煜內心深處最柔軟處,他知道這個女子已然已經成爲他生命的一部分。

一個月色朦朧的夜晚,他們約在畫堂南畔相見,那時候姐姐去世不久,李煜還在三年服喪期間,小周後擔心被人聽見,於是提着金縷鞋,衩襪步香階,悄悄來到李煜的身旁。

李煜看到了傾國傾城的小周後更是情不自禁的把她擁入懷裏,兩顆相愛的心兒,就此緊緊聯繫在了一起。直到離開這個世界,也不能把他們分開。趙匡胤愛江山,李煜愛美人,也許好事從來就不可兼得吧!

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北宋軍久攻北漢不下,趙匡胤採納趙普建議,決定先平南後取北。

平南主要目標只剩下兩個:一個南唐、一個南漢。南唐一直都是北宋最好的戰略伙伴,李煜一直對於趙匡胤的俯首稱臣的姿態,終於爲其爭取到暫時的寧靜。雖然打南唐水到渠成,但是趙匡胤還是決定拋開南唐,遠道取南漢廣州。

後蜀平定後,潘美等宋將就曾攻取了南漢的郴州,形成了良好的進攻態勢。而攻打南唐則沒有這麼容易,畢竟那可是天下的糧倉,富裕程度讓天下人羨慕,軍事力量也不可小覷,打南唐勢必會削弱自己的實力,這是趙匡胤的考慮。

可是李煜認爲這是他的妥協忍讓帶來的成果。正當他暗自慶幸之際,按兵不動之時,南漢的命運已經處境已經非常危險了。這一年,潘美等接到宋太祖滅亡南漢的指示後,很快就攻陷了賀州,隨之連克昭、杜、連、韶4州,大敗南漢軍10餘萬於蓮花峯下。

公元971年2月,宋軍攻克廣州,南漢滅亡。

南漢滅亡之後,南方還有最後3個割據政權南唐、吳越、漳泉。下個目標不說,也知道是誰了。因爲吳越、漳泉勢力早就上表稱臣,接受宋朝的官職。

只剩下一個被北宋四面包圍的南唐。此時李煜才意識到周圍國家的相繼滅亡對他意味着什麼。如果讓他學吳越拱手相讓國家,他又不甘心,這種抗戰不徹底、投降又不徹底的主見,註定這位帝王以後的日子是痛苦的。

因爲他不傻,也不聰明。這樣看來,阿斗也許是幸福的,可是要李煜傻到那個樣子,他就不是能填這麼多好詞的李煜了。他想到了一個自以爲兩全其美的想法:即主動要求取消國號,放棄皇帝的稱號,改稱“江南國主”。以此表現他的徹底臣服。

可是趙匡胤要的不是他的臣服,而是他的江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可是單純的李煜又怎能明白這點呢?只是打南唐沒有那麼容易,必須要有一個準備,這個準備時間是三年。而李煜又以爲是他的一味退讓所得的結果,繼續他歌舞昇平的太平日子去了。

在這些日子裏,李煜在做什麼呢?

他在填詞,因爲他的骨子裏就是一個詞人啊!

這期間,除了小周後的陪伴,他還得了一位紅顏知己——窅娘。

窅娘,一個爲了李煜而纏足成爲“三寸金蓮”的女子……

她只是爲了能夠爲李煜跳舞,她只是爲了能夠爲李煜步步生蓮……

這步步生蓮,又是步步生淚啊!肉體上的疼痛,她能夠忍,因爲她知道李煜最愛看她跳舞……

又一個爲後主癡心的女子……

她無悔,只爲他的淚……

她舞蹈,只爲他而舞,一生都只爲那個如玉般的男子舞……

李煜的憂愁也在她的舞姿下漸漸淡去。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開寶六年(公元973年),趙匡胤見攻打南唐的時機已經成熟,便找個藉口讓李煜來都城開封見個面。李煜哪敢去,就託病沒去。宋太祖就以此爲由,說南唐不肯臣服,派曹彬領軍隊去攻打南唐。

面對趙匡胤統一天下的雄心和實力,李煜縱然卑微以事,也知大勢已去,南唐的滅亡是早晚的。對於自己的命運,李煜不是不清楚。

他曾信誓旦旦的說:“他日王師見討,孤當躬擐戎服,親督士卒,背城一戰,以存社稷;如其不獲,乃聚室自焚,終不做他國之鬼”。

可是,趙匡胤卻對李煜的“豪言壯語”表示不信,他說:“此措大兒語耳,徒有其口,必無其志,渠能如是,孫皓、叔寶不爲降滷矣。”

開寶七年(974年)十月,宋太祖令曹彬爲統帥、潘美爲都監,率水、步、騎兵在採石一線強行渡江,進圍金陵;同時令吳越國主錢俶統率吳越軍5萬,由宋將丁德裕監軍,從東面攻取長州,然後會師金陵;令王明爲西路軍,向武昌方向進擊,牽制屯駐在江西的南唐軍隊,使其無法東下援救金陵。

開寶七年(公元975年)十一月中旬,宋軍依照樊若水的圖示在採石用預先造好的戰艦架設浮橋獲得功,其主力部隊通過浮橋,順利跨過了長江天險,大敗南唐水陸兵10餘萬於秦淮,直逼金陵城下。與此同時,錢俶率兵攻克了長州、江陰、潤州,形成了對金陵的外線包圍,金陵成了一座孤城。

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半,在李煜仍不投降的情況下,宋軍發起總攻。十二月初,曹彬攻克金陵時說:“獨木板尚不能進,畏死甚也。既許其生赴中國,焉能取死?”

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5年)金陵城破,李煜果然如趙匡胤所言,沒有殉國,而是“肉袒而降”,如東吳的孫皓一樣做了亡國之君,南唐滅亡。

03國破家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北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正月,李煜穿着白衣紗帽,被宋軍押解北上,行至渡口,回望故都,不禁淚如泉涌,當即寫下《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江南江北舊家鄉,三十年來夢一場。

吳苑宮闈今冷落,廣陵臺殿已荒涼。

雲籠遠岫愁千片,雨打歸舟淚萬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閒坐細思量。

李煜被殺的原因 李煜最美的十首詞 第3張

  李煜

從此,李煜作爲一代詞帝,才真正成長起來。他的大都傳世佳作也都是亡國之後所作的。

古人云: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始工。他的詞風由先前的花間豔詞至此一轉,變得淒涼悲壯,意境深遠,爲其最終成爲詞史上承前啓後的大宗師提供了現實條件。

入宋後,趙匡胤封其爲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十一月,又進封隴西公。其實趙匡胤是一位胸懷寬廣的帝王,他的“杯酒釋兵權”,以及“勒石三戒”都體現了這一點。因而對於李煜還是不錯的。

但是就在平定整個江南這一年,趙匡胤卻在“燭影斧聲”中猝然離世了。大都學者認爲是其弟弟趙光義所爲。包括趙光義的子孫也都一直這麼認爲的,直到南宋趙構無嗣,找到了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慎,並且把皇位傳給了他,這件千古迷案彷彿才真相大白。

然而當上皇帝的趙光義卻是一個小肚雞腸的大色鬼。他先是對於哥哥的妃子“花蕊夫人”動心,挨着哥哥的面子,只能私下調戲,然而終被“花蕊夫人”拒絕,心懷恨之,沒過多久就借狩獵時候,射死了“花蕊夫人”。從這件事情,可以大體瞭解趙光義的爲人。

趙光義對於小周後的美麗已經垂涎許久,但在趙匡胤的眼下還不敢亂來,現在他是皇帝了,一切的不幸自然都會降臨在小周後身上。

史書上說趙光義多次強留小周後於宮中。每次小周後回去,都是又哭又罵。

古代畫家還繪有《熙陵幸小周後圖》,明人沈德符《野獲編》中:“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後圖》,太宗戴襆頭,面黔色而體肥,周後肢體纖弱,數宮人抱持之,周後作蹙額不勝之狀”。元人馮海粟就在圖上題詩:

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

怪底金風衝地起,御園紅紫滿龍堆。

小周後的眼淚並不能換來李煜的任何幫助,因爲此時的李煜的痛苦比起小周後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果是一血性男子,當不能受此大辱,縱是一死也不要受趙光義的侮辱。然而李煜是懦弱的,他沒有選擇控訴或大罵,而是將他無盡的淚水都化作了他心愛的詞。

他的《相見歡》便能代表詞人此刻的心情: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這種“朝來寒雨晚來風”的日子對於曾經的帝王是如此的殘忍。一個帝王連自己心愛的人都不能保全,真不知詞人心中的恨有多少。“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是多麼的忿忿不平又多麼的無奈。

這些詞傳到趙光義那裏,更是火冒三丈。

一個亡國帝王,整天哭哭啼啼,寫些懷念故國的詞句真是不知黃恩浩蕩。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是李煜四十二歲生日,小周後爲其歌舞助興索要新詞,李煜忽然悲從中來,填出了一首絕世佳作,那就是現在還一直被人所吟唱的《虞美人》。

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千古名句,一直感動着無數代的人。這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就足使亡國之君成爲千古詞壇的“南面王”。

正在此時,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息:“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

徐鉉退而告之,宋太宗聞之大怒。據宋人王至《默記》,李煜最後因寫“故國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東流”之詞”激怒趙光義,被其命令用賜牽機藥所毒斃。而這首《虞美人》也成爲李煜的絕命詞。

有人說牽機藥是中藥馬錢子,服後破壞中樞神經系統,全身抽搐,頭腳縮在起,狀極痛苦。可見,趙光義對於李煜是非常嫉恨的。

死後,趙光義爲了顯示自己寬大的一面,追封李煜爲吳王,葬洛陽北邙山。而和他攜手走過十年的小周後,也因爲唯一心愛的人的離去悲痛欲絕,不久也徇情而死。

死後,他們被葬在了一起,這多少給人點安慰!畢竟,李煜不會那麼孤獨的客死異鄉了,小周後又可以爲他彈唱他的詞曲了。

李煜死後,江南人聞之,“皆巷哭爲齋”。一代詞中帝子就這樣帶着無盡的愁恨離開了這個他曾經深愛的人間!

長江的水依舊東流,彷彿還看到詞人曾經渡江時候落下的淚水,一滴一滴融入滾滾的長江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