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孟浩然是如何走出一條非典型成功道路的?

孟浩然是如何走出一條非典型成功道路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若是一個生活在唐代的文人,想功成名就只有一條路,就是通過科舉考試,當公務員,否則你就沒什麼前途了,要麼像溫庭筠那樣投身於風月場所,變身爲婦女之友;要麼像高適那樣,轉戰邊塞,曲線救國。但是,也有人什麼都不幹,到處旅行,最後也紅了。

比如,孟浩然。

孟浩然是個什麼樣的人?好朋友李白是這樣評價他的:“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孟浩然就是這樣一個風雅瀟灑到讓你跪拜的人。他放棄了功名利祿的追求,隱居於松山林泉之中,在遊山玩水、漫遊交友、田園農事間過着恣意盎然的詩酒花生活,其品格之高潔令世人仰慕不已。因爲就連李白,也做不到對仕途的完全放棄啊!

孟浩然是如何走出一條非典型成功道路的?

網絡配圖

有人說那是老孟屢試不中才放棄的,但是我說老孟潛意識裏壓根就不想中,所以他的求仕之路充滿迷之矛盾。

首先孟浩然這孩紙出身書香門第家庭,家裏薄有恆產,意思是有田地、房屋這些不動產。家境不算富有,但也不愁衣食。所以他沒有那種強烈的想要改變命運的動力。

其次,打從小時候起,他就和弟弟讀書習劍,長大成人後便隱居於鹿門山。25歲起辭別家人遠行,遊走於長江流域一帶,廣交各方朋友。如果是一個一心求仕的人,早早就會參加科舉考試,哪有這麼多閒功夫去遊歷,而且一遊還游到40歲。

孟浩然40歲和45歲時纔去長安參加科舉,兩次都不中。以他的才華和人世經驗,不中頗爲可疑。多半是因爲世人皆以爲這是正途他才爲之,但內心深處對這條路卻有所抗拒,對考試的功利心不夠充足。

但是以他的朋友圈和知名度,機遇大門又N次向他敞開過,可他又生生拒絕進入。

孟浩然40歲那年在長安雖然考試不中,卻認識了不少名流,包括年輕的王維,兩人成爲忘年之交。王維邀請他去自己上班的翰林院作客,結果碰上唐玄宗來訪。這是多麼好的機會!但是孟浩然的第一反應是鑽入牀底躲了起來。

孟浩然是如何走出一條非典型成功道路的? 第2張

網絡配圖

唐玄宗早已聽說過他的詩名,很是高興,便請他出來一見,關切地問他,最近有什麼新作啊?機會又來了!但是孟浩然竟然誦起那首有抱怨之嫌的《歲暮歸南山》,皇帝一聽“不才明主棄”,臉都綠了,便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明明是你自己不求官做,又不是我不用你,幹嘛賴我!從此便不再用他。孟浩然就這樣親手斷送了前程。但這只是第一次。

第二次是46歲那年,襄陽刺史韓朝宗非常欣賞孟浩然的才華,有意引薦提拔他,便與孟浩然約好日子一起進京去朝廷。結果到了那天,孟浩然正好遇上老朋友,便一起喝酒,正喝到興頭上時,韓朝宗派人來接他,孟浩然卻擺擺手,“業已飲矣,身行樂耳,遑恤其它!”我正喝酒呢,身心已經很快樂,哪還顧得上其他啊!結果就沒去,也得罪了韓朝宗不再爲他引薦。這顯然說明,在他心中,開心喝酒都遠比仕途重要。

一直到58歲時,孟浩然被荊州長史張九齡招至幕府,但是沒幹幾天,他又辭職回了老家。

孟浩然是如何走出一條非典型成功道路的? 第3張

網絡配圖

所以別看孟浩然經常在詩中嚷嚷想發達,恨無人賞識,其實也就是過過嘴癮。

終生未仕的孟浩然後又遊歷吳越、巴蜀等地,寫出不少名篇佳作,成爲唐代山水詩第一人,比王維都早,與王維並稱“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