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馬可·波羅遊記作者 馬可·波羅遊記時間

馬可·波羅遊記作者 馬可·波羅遊記時間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可·波羅遊記又譯作《馬哥·孛羅遊記》或《馬可·孛羅遊記》,是意大利商人馬可·波羅記述他經行地中海、歐亞大陸和遊歷中國的長篇遊記,創作年代是在1298年-1299年,是人類史上西方人感知東方的第一部著作。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七百多年前來到中國的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是一位先驅者。其所著《馬可波羅遊記》(也稱《東方聞見錄》)問世後,先後在法國、意大利以至歐洲流傳,被稱爲“世界一大奇書”。《遊記》首次向西方打開了神祕的東方世界的大門,第一次較全面地向歐洲人介紹了發達的中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將地大物博、文教昌明的中國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然而直到19世紀30年代以後,這部與中國極有關係而又與中國人隔膜長達五六百年的“奇書”才漸爲國人所知曉。回顧《遊記》在中國最初的傳入及其傳播的過程,無疑是一個饒有興趣的話題。

馬可波羅及其《遊記》最初傳入中國,是通過傳教士的譯介而得知的。明末清初,傳教士聯翩來華,利瑪竇是其中重要的一位。在《利瑪竇中國札記》“契丹與中國”一章中,他曾說:“稱之爲契丹的那個著名帝國,這個名字從前在歐洲是從威尼斯人馬可波羅的著作裏爲人知道的,但是經過幾個世紀,它已被人遺忘到這種程度,以致今天幾乎沒有什麼人再相信這個地方存在了。”

馬可·波羅遊記作者 馬可·波羅遊記時間

  《馬可波羅遊記》

1596年10月13日,他在寫給羅馬耶穌會總會長阿桂委瓦的信中說:“在信尾,我願寫一點,相信是您與其他的神父們皆會高興聽的消息。我推測去年我去過的南京城,基於很多跡象它應當就是馬可波羅所記載的‘契丹’都市之一。第一,因爲在中國不曾聽說附近有什麼國土有這麼大的城市;其次由於它享有偉大的特質與許多橋樑。雖然我不曾找到馬可波羅所描寫的那麼多的橋樑。”

在龐迪我、利瑪竇等人到達明朝之前,契丹和明朝到底是一個國家還是兩個國家,是長期困擾歐洲人的一個問題。在1598年第一次到達北京以後,利瑪竇後來在回憶錄中說:“長期以來而懷疑的一件事終於真相大白了,即中華帝國就是某些作者所稱爲的大契丹,而北京就是當今中國皇帝的所在地。這些作者稱這個城爲汗八里。如果對我們的信念似乎還有任何懷疑,那麼我們將非常確鑿地證明它。”

爲此,他稱自己“在中國國土內對它進行了多次調查”,“看來很顯然,威尼斯人馬可波羅是在韃靼人佔領時期來到這個國家的。他甚至可能是和韃靼人同來的,根據他解說,中華帝國是以韃靼人所用名稱而爲歐洲所知,韃靼人稱中國爲Catai,稱首都爲“Cambalu”。在這一調查過程中,利瑪竇和其他的傳教士很有可能說起過馬可波羅及其《遊記》之事,但這在中國的典籍中至今未能找到相關的記載。

據現有的材料,中文文獻中介紹馬可波羅和他的《遊記》,約始於鴉片戰爭前夕。1837年,在德國傳教士郭實臘主編的《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上載有《歐羅巴列國之民尋新地論》一文,在講述漢至元代中國與西方之間的貿易往來時,最早提到:“元興初年間,意大里國有二商賈,赴於北京”,稱其人聰明,能通五藝,因而受到忽必烈大帝的厚待,歸國後,“其人細詳中國之事,令西洋人仰而異之”。所說即馬可波羅父子及《遊記》之事,可惜未能提到他們的名字。

1853年,英國倫敦會所屬英華書院在香港出版了《遐邇貫珍》中文月刊,在10月1日第3號《西國通商溯源》中,論述了中西交通和通商互市的歷史,稱近百十年間,始有極西素未聞悉之人,航海遠來通商。其中比較詳細地講述了馬可波羅來華的事蹟:溯前三百至六百年間,泰西國所遣東來之衆,皆由陸路抵中土,蓋其時尚未知有過岌水道之通徑。當日抵中土首出著名之人,名馬歌坡羅,泰西各國皆稱之爲遊行開荒之祖。乃威泥西國人,自其父與兄,生長貴族,因欲一睹東土民物山川,遂措巨舶,滿裝貨物啓程。

馬可·波羅遊記作者 馬可·波羅遊記時間 第2張

  馬可波羅

講到馬可波羅的父親與叔父是威尼斯的商人,曾乘舶載貨外出經商,途中幾經水路陸運,三年後遇到波斯的一位使臣,遂偕行來到元朝的都城。“既抵其都,蒙古主待之甚厚。及返,又使使者偕行”,奉命與使臣同至羅馬教廷。回到家鄉兩年後,復詣元都。在他們第二次前往中國時,便攜同年幼的馬可波羅一起前往。“馬歌坡羅抵元,元帝授以官祿。十餘年間,屢任要職顯秩。旋返本國,隨將身所閱歷,筆之於書,記述成帙。當時閱者,多以爲誕,未之信也。迄今稽之,始知凡所記載,均非誇謬。”文中所述馬可波羅來華經歷及著《遊記》之事,可以說是最值得注意的詳細記載。

此後,上海墨海書館於1854年出版的英國傳教士慕維廉《地理全志》卷十《地史論》中,對此也有稍詳的介紹和評價。指出歐羅巴與中國交通互市,“其中有特殊者,威內薩人波羅馬可,彼啓行在耶穌之後一千二百七十一年,其時世祖據有華夏,始稱元代。使臣在京都,世祖召見,優加賞賚,拜爵於朝。使臣於是服華服,循華俗,效華言。世祖屢遣之他邦,寵任特深,不過三年,薦升封疆大吏”。此後,馬可波羅歸國,“計其往返,約二十四年,爲耶穌後一千二百九十五年。後著一書,備述聞見,士民觀之,無不稱異,乃更從之以探外邦形勢”。

稱道《遊記》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論中國之名省城,又論黃河、揚子江,及舟楫市鎮,民居稠密,俗異風殊,勤於貿易,製造磁器之局,生鹽之石,紙、銀、蠶絲、香麝、孔雀等物;又言中國南洋及信風南朔,煤可燔炙。於其時歐邦人未知之也。獨茶尚未論及,彼嘗論香料芬芳之品,大約茶亦在其中”。

全書記述了中國的地理、城市和物產、風?俗、貿易等,中國人已用煤做燃料,而當時的歐洲人還不知道煤炭的用途,但其中沒有講到茶葉,並解釋說因書中講到香料等物品,大概茶葉也包括在其中。衆所周知,《馬可波羅遊記》一書發表後,立即在歐洲引起轟動。但在當時缺乏東方常識的歐洲人看來,《遊記》所敘述的地理、方物、風俗、史事,簡直像是“天方夜譚”式的奇聞軼事,因而既使他們感到震驚與嚮往,同時卻又懷疑其真實性。

馬可·波羅遊記作者 馬可·波羅遊記時間 第3張

  馬克波羅遊記

雖說馬可波羅曾表示:“我還沒有告訴你們我所看到的事實的一半”,但還是有相當多的人把他看作“騙子”和“吹牛大王”,把《遊記》看作是荒誕不經的離奇故事。有鑑於此,針對“當時閱者,多以爲誕,未之信也”的情況,因而傳教士在最初介紹《遊記》時,都對此作了解釋。如《西國通商溯源》講到,“迄今稽之,始知凡所記載,均非誇謬”。

慕維廉在《地史論》中也指出:“彼所稽考數地,近時始有人詣之,以察其言之是否。至其地而所見所聞,與書符合。”以近時西方人到中國的親歷,來說明《遊記》所載的可靠性。如《遊記》中記述中亞帕米爾高原的一種自然現象,稱“中亞西亞巴米爾高原,燃火光不炎耀,色與常異,以之燔炙,亦遜它處”。慕維廉文即指出:“今普魯士有名士曰洪波的(即德國地理學家洪堡),明於地理,嘗陟高嶺,精察之而知其言之不謬。緣地甚高,天空之氣殊輕也。”

《遊記》講到帕米爾高原爲天下最高之區,兩高山之間有一河,水甚清冽,其源出於大湖,水草肥美,瘦畜食之,十日即膘肥體壯。慕文又解釋說:“此水乃阿母河也,發源大湖即西利格湖。英之將士烏德,在耶穌後一千八百三十八年,歷險至之,而證馬可所言。”用以說明《馬可波羅遊記》所敘爲後來的地理學家和探險家的活動所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