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解析平定苗疆的背景 平定苗疆的評價

解析平定苗疆的背景 平定苗疆的評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清朝乾隆時期,乾隆在位時期共發動了十次戰爭,乾隆對外美稱爲“十全武功”。其中平定苗疆也就是平定大小金川先後發兵兩次,討伐金川土司。最終獲得勝利,維護了西南邊境的安全穩定和領土完整。

解析平定苗疆的背景 平定苗疆的評價

平定苗疆的背景

平定苗疆的背景還得從秦朝建立的土司制度開始說起,土司制度是秦朝時期,秦王統一嶺南之後,爲了加強對邊疆地區的通知,在邊遠地區實行土官世襲制,重用當地的舊貴族和有聲望的少數名族進行通知,他們只需要定期向中央進貢納稅,朝覲述職即可。

後來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下來,在元代時期,中央政府在金川地區設立土司,令其鎮守邊疆,相互牽制掣肘,但是他們彼此之間經常因爲邊界或者土司繼承權問題大動干戈相互仇殺。到了清朝,繼續沿用留下來的舊制,但是他們藉着朝廷的名號對鄰邦發動戰爭並且勢力日漲,威脅到了中央集權的加強。

在清乾隆在位期間,湖南貴州兩地的苗族先後發動起義,朝廷也是先後派遣福安康等人出面鎮壓。從平定苗疆背景看似是一場鎮壓少數名族起義的一場戰爭,但是其實是乾隆皇帝爲了炫耀軍事實力的一場沒有必要的戰爭,並且在平定苗疆的戰爭中,由於戰略和天時地利的缺失,損耗巨大但是收到的效果卻很小,儘管最後勝利了,並且維護了西南邊境的穩定,但是後世的評價卻是一場“慘勝”。

平定苗疆得勝圖

平定苗疆得勝圖,又名湖南戰役圖、乾隆十全武功記——平定苗疆戰圖冊,是由記錄了乾隆六十年間幾次重大戰役的十六幅組圖,例如平定西南地區苗族人民起義,和《乾隆御製平定苗疆得勝圖序》組成的。

解析平定苗疆的背景 平定苗疆的評價 第2張

平定苗疆得勝圖

平定苗疆得勝圖的作者叫馮寧,是一名宮廷畫師,擅長人物肖像和風景建築,在嘉慶三年完成作品,版本爲清乾隆六十年至嘉慶三年內務府銅版印製。

作品共十六幅圖,紙張橫爲八十八釐米,縱爲五十一釐米。每幅圖上,乾隆皇帝都親筆題寫了詩文。在此畫中,作者對自然景物的刻畫,例如山石的紋理和陡峭的山勢,採用了皴法刻畫。

皴法是中國一種傳統的繪畫方式,是中國畫的表現技法之一。並且以十分嫺熟的線條技巧和細膩的刻畫手法形象地勾勒出了景物的質感、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受了中國傳統木版畫的影響,惟妙惟肖的人物造型呈現頭大身小的特點。

畫中主要簡述了清乾隆五十九年時,湖南、貴州的苗族人民在石三堡、吳半生等人的率領下起義。清政府先後派雲貴總督福康安、四川總督和琳等出兵鎮壓。

那時的苗民起義是有三個原因的,第一點是當時清政府對苗族人民採取的高壓政策和歧視令人民生活困苦,第二是漢族的地主、奸商隨心所欲地對苗族人民進行剝削和壓迫,第三是勾補苗寨石滿宜起義之後,苗族人民想要報仇雪恨。

平定苗疆的評價

清朝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一直爲人們所津津樂道,褒貶不一。其中針對西南少數民族發動戰爭的平定金川戰役先後用兵三次,出動了大規模的清兵前往鎮壓民族起義。

解析平定苗疆的背景 平定苗疆的評價 第3張

平定苗疆

外界對於平定苗疆的評價也是莫衷一是,有的人認爲西南民族起義企圖通過吞併鄰邦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與中央抗衡是破壞民族團結和邊疆地區穩定,中央政府派兵鎮壓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又有人指出,大小金川戰役,極大的損耗了清王朝的國力,然而產生的效果甚微,之前由於戰略和地形等因素一直鏖戰兩年之久,未能平息戰亂,後來金川土司自動投降才平息戰亂,但是隨後再次發難,朝廷再次派兵圍剿,損失慘重,國力受到重創,這也是清王朝由盛轉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平定苗疆是直接反映了土司制度的弊端,也反映了清王朝民族關係的不和諧。持續的戰爭對西南少數民族帶來了巨大災難,也是不公平的。

總體來說,對於平定苗疆的評價我們應該更客觀些,它雖然最後是“慘勝”,並且耗費了巨大的國力財力,但是這場戰爭保持了金川地區的穩定和統一,同時也促進了少數民族和內地的交流。

對當地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直接強化了清王朝對邊疆地區的控制,之後改土歸流給出土司制度,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置州縣,由漢族長官直接管理該地區,維護了邊疆地區穩定,保證了領土的完整和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