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1972年尼克松訪華意義 1972年尼克松訪華行程

1972年尼克松訪華意義 1972年尼克松訪華行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72年尼克松訪華一般指尼克松訪華,時間1972年2月21日——2月28日,走訪城市,背景,上海和杭州,結果,中美開始關係正常化。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衆國的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1972年尼克松訪華意義 1972年尼克松訪華行程

訪問

歷史背景

改善了與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通常被看做是尼克松任期內最成功的外交成就。

尼克松成爲1952年艾森豪威爾的競選夥伴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對於社會主義的強烈牴觸情緒。儘管如此,他還是在1972年成爲了首位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在任總統。

而自1955年爆發的越南戰爭到1971年已持續了16年。美國是南越的主要支持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則是北越的主要支持者。同時因爲這場戰爭,美國和蘇聯主導的冷戰中,美國成爲了處於弱勢。這成爲促使尼克松訪華的一個因素

準備

1971年7月,尼克松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在訪問巴基斯坦的途中祕密訪問了北京,爲尼克松的訪華做了鋪墊。白宮的會議記錄和已經公開的文件顯示尼克松在上任的第一天就開始建立與北京的聯繫渠道。

行程

2月21日至28日爲期一週的訪問中,尼克松和他的最高級幕僚與中國政府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其中包括會見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尼克松的夫人帕特·尼克松和衆多美國媒體一起參觀了北京、上海和杭州的學校、工廠和醫院。

結果

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爲只有一箇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關心。考慮到這一前景,它確認從臺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在此期間,它將隨着這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逐步減少它在臺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中美上海公報》

這是美國總統歷史上第一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當時兩國之間還沒有建立外交關係。訪問結束前,兩國政府發表了上海公報。

公報表示兩國致力於發展全面正常的外交關係。美國承認臺灣海峽兩岸都是中國人這一概念。美國方面確認一箇中國政策和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重申對中國人自己同意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興趣。公報的表述使得兩國政府可以將臺灣的政治地位和外交關係等“阻礙兩國關係正常化的問題” 暫時擱置起來,還包括雙方開放貿易以及其他方面的接觸。

另見

乒乓外交

中美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