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美國獨立戰爭時間 美國獨立戰爭影響

美國獨立戰爭時間 美國獨立戰爭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美國獨立戰爭,地點英屬北美殖民地,參戰方,美利堅合衆國、法蘭西王國 VS 大不列顛王國,最終結果,簽訂《巴黎和約》,北美十三殖民地正式獨立成爲美利堅合衆國。

簡介

美國獨立戰爭(英語: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1775年—1783年),或稱美國革命戰爭,是大英帝國和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反抗英國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戰爭,以及其他幾個歐洲強國之間的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是始於爲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但後來卻因爲法國加入戰爭對抗英國,而使戰爭的範圍遠遠超過英屬北美之外。

美國獨立戰爭時間 美國獨立戰爭影響

  美國獨立戰爭

由於英國一直以來對殖民地進行剝削,對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起到嚴重阻礙作用,爲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北美人民奮起抗爭。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由托馬斯·傑斐遜執筆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誕生。

背景

1607年,英國人來到北美大西洋沿岸,開始建立第一個殖民地弗吉尼亞(英國人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個殖民據點詹姆士頓)。經過不斷拓殖,到18世紀30年代,英國人已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在此期間大批移民移居北美,其中大多數是英國人,也有不少來自歐洲其他國家,此外還有不少從非洲販運過來的黑奴。他們爲北美的開發做出了重要貢獻。

殖民地的統治模式是依照英國政體建立的,每個殖民地都有自己的總督和議會。總督代表英國對殖民地進行統治,擁有行政、經濟和軍事大權,可以否決議會通過的法案。

當時,英屬北美殖民地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較快,成爲經濟發展主流。同時,也存在着許多落後的經濟成分。18世紀中期,英屬北美殖民地的經濟發展迅速,北部工商業發達,造船業是主要的工業部門之一,甚至英國本土都有很多人購買這裏製造的船隻;中部盛產糧食,生產的小麥和玉米都遠銷歐洲市場;南部種植園經濟盛行,黑人奴隸是種植園的主要勞動力,除生產稻米外,主要種植菸草和棉花等經濟作物。北美生產的很多產品甚至能在國際市場上與英國產品一爭高低。

美國獨立戰爭時間 美國獨立戰爭影響 第2張

  美國獨立戰爭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英屬北美各殖民地的經濟來往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統一的國內市場。同時,在長期的交流、融合過程中,英語成爲來自各殖民地的共同語言,逐漸產生了共同的文化。在此基礎上,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民族意識逐漸覺醒。18世紀上半期,啓蒙思想在英屬北美殖民地得到傳播,涌現出一些傑出的思想家,如本傑明·富蘭克林和托馬斯·傑斐遜。英屬北美殖民地的民族和民主意識日趨增強。

在1756-1763年的“七年戰爭”(Seven Years' War)中,爲爭奪對北美殖民地的控制,英國與法國進行了長期的戰爭。英國雖然打敗了法國,控制了北美大部分地區,但因長期的戰爭而導致財政困難。於是,英國政府不斷地向北美各殖民增加稅收,並實行高壓政策,對殖民地進行蠻橫的壓榨和殘酷的剝削,英國希望北美永遠做它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竭力壓制殖民地經濟發展,並從殖民地搜刮更多的財富。

總而言之,這一時期英國的殖民地政策是在經濟上嚴格控制,使殖民地依附於英國的經濟,但在政治上賦予殖民地一定程度的自我管理權,減少英國的開支。隨着七年戰爭後高壓政策的實行,殖民地的政治權利也受到了衝擊。

殖民地人民不滿英國的盤剝和束縛,雙方矛盾日益尖銳,最終導致戰爭爆發。

1765年9個殖民地舉行抗議當年通過的印花稅法案大會,掀起反抗怒潮。

儘管《印花稅法》因爲殖民地人民的強烈反對而被迫取消,英國依然想從殖民地得到更多的收入,以減輕英國在殖民地沉重的負擔。1767年,財政大臣唐森德(Charles Townshend)建議把英國的土地稅從20%減至15%,由此產生的40萬英鎊差額,則依靠從殖民地取得收入來加以彌補。這一舉動加劇了北美殖民地與英國的衝突。

1770年3月,波士頓慘案發生。

1773年,通過了茶稅法,引起波士頓傾茶事件,這也是這場戰爭的導火線。

美國獨立戰爭時間 美國獨立戰爭影響 第3張

  波士頓傾茶事件

1774年5—6月,英國政府頒佈了五項“不可容忍法令”,(1)封閉波士頓港,直至東印度公司所受損失得到賠償;(2)改組馬薩諸塞殖民地政府,停止其自治;(3)制定新的“駐軍條例”,條例規定,經總督同意,英軍可以自由駐紮在殖民地的旅館和公共建築中;(4)在殖民地執行英國法律的官吏不受殖民地司法管轄,必須移交其他殖民地或英國審理;(5)將阿巴拉契亞山以西、俄亥俄河以北的土地劃給魁北克,阻止北美殖民地向邊疆擴展,允許保留原來法國民法,承認天主教徒的信仰自由和政治權力。

幾乎在同一時間通過的《唐森德法》規定:對輸進美洲殖民地的玻璃、茶葉、紙、顏料和鉛等貨物徵收進口稅,通過這幾項稅收,唐森德估計可以增加43萬英鎊的收入。其收入不僅用來支付殖民地防務費用,也用於殖民地民政費用,這些收入將用以解決一批殖民地官員的薪俸,從而使那些皇家總督和法官不受殖民地議會的牽制。唐森德還批准執行一項緝私條例,規定英國稅吏准許海關官員有權闖進英屬殖民地或美洲新墾地區的任何民宅、倉庫、商店、地下室或其他場所,以搜查和沒收違禁品或走私物品。

1772-1774年,各殖民地普遍成立通訊委員會,領導抗英鬥爭。

1774年9月5日~10月,北美殖民地在費城召開了殖民地聯合會議,史稱“第一屆大陸會議”(The First Continental Congress)。除佐治亞缺席外,其他12個殖民地的55名代表都參加了會議(多爲富商、銀行家、種植園奴隸主,佐治亞州因總督阻撓未參加)。

大陸會議通過了《權利宣言》,要求英國政府取消對殖民地的各種經濟限制和5項高壓法令;重申不經殖民地人民同意不得向殖民地徵稅,要求殖民地實行自治,撤走英國駐軍。如果英國不接受這些要求,北美殖民地將於12月1日起抵制英貨,同時禁止將任何商品輸往英國。

大陸會議同時還向英王呈遞了《和平請願書》,表示殖民地仍對英王“效忠”。會後,各殖民地開始進行起義準備,訓練民兵並貯藏軍火。儘管這次大陸會議沒有提出獨立問題,但它是殖民地形成自己的政權的重要步驟。

起因

萊剋星頓的槍聲

1775年4月19日,駐波士頓英軍奉命去康科德查抄殖民地民兵的軍火,往返途中在萊剋星頓附近遭民兵伏擊,損失286人。萊剋星頓之戰揭開美國獨立戰爭序幕。

經過

第一階段

美國獨立戰爭(1775~1778),主戰場在北方,英軍掌握主動權。英軍的總戰略是以海軍控制北美東部沿海,同時以陸軍分別從加拿大和紐約南北對進,打通尚普蘭湖、哈得孫河谷一線,以孤立反英最堅決的新英格蘭諸殖民地,然後將其他殖民地各個擊破。殖民地方面力量薄弱,基本上採取避免決戰、保存實力、相機破敵、爭取外援的方針。

1775年5月10日,北美各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第二屆大陸會議。

1775年5月,各殖民地民兵主動進攻,先後攻佔泰孔德羅加堡(提康德羅加之戰)、克朗波因特等地,並圍困波士頓。

1775年6月14日,決定建立大陸軍,次日任命喬治·華盛頓爲總司令。

1775年6月17日,馬薩諸塞總督、英軍統帥T.蓋奇派兵2200名,向圍困波士頓的民兵陣地邦克山和布里德山多次發起進攻(詳見:邦克山戰役)。民兵英勇抗擊,兩次擊退英軍進攻,雖因彈藥耗盡放棄陣地,卻首次取得了殲敵千人的戰果。爲激起加拿大的反英情緒,美軍分兵兩路進攻加拿大。

美國獨立戰爭時間 美國獨立戰爭影響 第4張

  美國獨立戰爭態勢圖

1775年11月,R.蒙哥馬利率左路軍攻佔蒙特利爾,隨後與B.阿諾德率領的右路軍在聖勞倫斯河下游會合。

1775年12月底,美軍約1000人冒着暴風雪突擊魁北克失利(魁北克戰役)。此後,美軍圍攻魁北克,牽制了英軍的部分力量。

1775年5月英國增派援兵,美軍才撤退。

1776年3月,英軍在被圍11個月後被迫撤出波士頓(波士頓戰役)。

1776年6月28日,查爾斯頓招募的炮兵成功保衛蘇利文堡(沙利文島戰役)。

1776年7月4日,北美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正式宣佈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

1776年8月底,繼蓋奇任英軍統帥率英軍3.2萬人在海軍艦隊配合下進攻紐約。華盛頓指揮1.9萬人分兵把口打陣地戰,在英軍強大攻勢下節節敗退,損失慘重,在華盛頓堡攻城戰中慘敗,於11月率餘部約5000人向新澤西退卻。英軍追擊美軍至特拉華河,隨後入營過冬。華盛頓利用英軍疏於戒備之機,於聖誕之夜東渡特拉華河,奇襲特倫頓英軍,俘敵近千人(特倫頓戰役),並於次年1月3日在普林斯頓再敗英軍(普林斯頓戰役)。特倫頓和普林斯頓之戰使接連受挫的美軍士氣爲之一振。

1776年9月,哈林高地戰役後,大陸軍的士氣雖有所提升,但無助打破戰略上的困境。一個月後何奧派軍登陸沛爾點,並且引發懷特平原戰役,最終包圍了曼哈頓島的殘餘美軍。

1776年10月28日,美軍在懷特平原之戰中擊潰一支英軍部隊。

1777年7月,美軍在本寧頓之戰中擊潰一支英軍小部隊。

1777年7月7日,哈伯德頓戰役。

1777年夏,英軍爲切斷新英格蘭同其他州的聯繫,決心兵分三路南北對進,打通尚普蘭湖—哈得孫河谷:一路從安大略湖南岸登陸,沿莫霍克河東進,途中被美軍擊潰;另一路7000餘人由J.伯高因率領,沿尚普蘭湖南下,企圖與豪指揮的第三路即駐紐約的英軍會師於奧爾巴尼。但豪未按計劃北上,反而率軍1.8萬人南下,1777年9月26日攻佔大陸會議所在地費城。伯戈因孤軍冒進,被1.2萬美軍和游擊隊圍困在薩拉託加(今斯凱勒維爾)。

1777年8月6日,奧里斯卡尼之戰。

1777年9月11日,美軍在白蘭地溪戰役後撤回了通往費城的公路。

1777年9月19日,美國軍隊在弗里曼農場之戰中擊退伯戈因所率英國軍隊的進攻,阻止了英軍向奧爾班尼推進。

1777年9月20日,美軍在泡利戰役慘敗。

1777年10月4日,日耳曼敦之戰。

1777年10月17日,伯戈率5000餘人投降。薩拉託加大捷成爲戰爭的轉折點,促使法國於1778年3月對英宣戰。美國獨立戰爭由此發展爲國際戰爭。華盛頓率軍退至福吉谷後,在志願人員、普魯士軍官弗里德里希·馮·施託伊本主持下對部隊進行冬季整訓,提高了戰鬥力。

1777年11月15日,大陸會議通過了《邦聯條例》。這部條例是北美殖民地籌建十三個新州統一政府的第一個正式文件。按照這部憲法,美國過去的中央權力很小,各州保留了很大的獨立性;各州享有徵稅、徵兵和發行紙幣的權力,聯邦國會只有宣戰和媾和,派遣對外使節,掌管郵政,調整各州關係等權力。因此,美國儼然是由13個獨立城邦組成的鬆懈的邦聯。但由於一些州不願把自己的統治權交給一個全國政府,這個條例直到1781年才最後爲十三州全體批准並生效。

1778年2月法美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相繼參戰。

1778年6月18日,英軍放棄費城,退守紐約。

1778年6月28日,蒙茅斯戰役爆發,雙方戰平。此役是北方最後一次大戰。此後3年中,英軍龜縮於紐約,北方戰事進入僵持狀態。

第二階段

美國獨立戰爭(1779~1781),主戰場在南方,美軍以弱勝強。英軍新任統帥H.克林頓利用南方“效忠派”較多,且靠近英屬西印度羣島等有利條件,將主力南調,企圖首先控制南方諸州,然後與北方據點紐約遙相呼應,遏制北方。美軍企圖在法國陸、海軍配合下,控制沿海戰略要地,同時大力開展游擊戰,消耗敵人有生力量,以爭取最後勝利。

1778年底,英軍攻佔佐治亞州首府薩凡納,開始在南方發動強大攻勢。

1778年9月,美法聯軍圍攻薩凡納,傷亡慘重(詳見:薩凡納戰役)。

1779年6月24日,法軍、西班牙軍開始進行直布羅陀大圍攻。

1780年春,克林頓指揮英軍1.4萬人從陸海兩面包圍查爾斯頓,迫使南方美軍司令B.林肯率5000餘人投降,並繳獲4艘軍艦、300門火炮及其他裝備。(查爾斯頓戰役)

1780年5月29日,英軍在南卡羅來納州維克斯豪斯戰役打敗美軍,由於美軍投降請求要麼被拒絕,要麼沒有被送到,此役中英軍大開殺戒,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美軍得以脫逃。

1780年6月8日,克林頓率部分英軍回紐約,留下查爾斯·康沃利斯率英軍7000餘人在“效忠派”配合下據守南方廣大地區。

1780年8月16日,英軍在南卡羅來納州卡姆登擊敗H.蓋茨統率的南方美軍主力(卡姆登戰役)。

1780年10月7日,王山之戰,親英分子慘敗。

1780年11月20日,美軍贏得布萊克斯托克農場戰役

1780年12月,大陸會議委派N.格林爲南方美軍司令。格林分兵兩路(一路由D摩根率領,另一路由他親自率領)開展游擊戰。在弗吉尼亞,法國志願人員、青年貴族拉法耶特侯爵率軍牽制叛將阿諾德指揮的英軍。

1781年1月17日,摩根在南卡羅來納州考彭斯大勝英軍(考彭斯戰役)。

1781年3月1日,隨着馬里蘭州的正式批准,《邦聯條例》開始正式生效。

1781年3月15日,英軍在北卡羅來納州吉爾福德與美軍交戰,傷亡慘重,被迫向沿海地區撤退(吉爾福德之戰)。格林則揮師南下,在馬裏恩、薩姆特和皮肯斯等游擊隊的密切配合下,拔除英軍據點,成功地恢復了除薩凡納和查爾斯頓兩地之外的南部國土。

1781年8月,康沃利斯集中南方英軍主力於弗吉尼亞半島上的約克敦。

第三階段

1781年4月-1783年9月,爲戰略反攻階段。在長達3年半的戰略相持中,美國大陸軍和民兵以游擊戰和遊擊性的運動戰爲主要作戰形式,在廣闊的南部戰場上與敵周旋,殲敵耗敵,戰略上日趨主動。英軍雖然憑藉正規軍的優勢,取得若干戰術上的勝利,但在持久的消耗中,漸成強弩之末。最後,不得不放棄了控制南方的努力。

1781年4月,康沃利斯率軍退守弗吉尼亞,格林揮師南下爲標誌,整個戰場態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美軍由戰略相持轉入戰略反攻,把英軍全部趕出北美大陸的時機已經到來。

1781年8月,康沃利斯率領7000名英軍水路退守弗吉尼亞半島頂端的約克敦,試圖從海上與紐約的克林頓保持聯繫。早在4月下旬即奉華盛頓派遣由紐約來到弗吉尼亞牽制英軍的拉斐特和奉命從賓夕法尼亞前往弗吉尼亞協同拉法耶特作戰的“瘋子”安東尼·韋恩,立即跟進至弗吉尼亞的西點附近,密切監視英軍。拉法耶特總共約4500人。

此時,整個北美戰場的英軍主要龜縮在紐約和約克敦兩個點上。這兩個點互相孤立,背靠大海,極易受到分割圍殲。而美國一方不僅華盛頓自己有一支大陸軍,而且羅尚博伯爵率領的一支5000名訓練有素的法軍已從紐波特到達紐約與華盛頓會合。此外弗朗索瓦·約瑟夫·保羅·德·格拉斯率領的擁有3000人的法國艦隊正由印度羣島北上。華盛頓意識到決戰時機業已成熟,只要法國艦隊能掌握制海權,切斷紐約和約克敦之間的海上聯繫,就可以成功地給任何一個點上的英軍以致命的打擊。對此,羅尚博表示贊同。鑑於德格拉斯的法國艦隊正向切薩皮克灣駛來,華盛頓決定首殲約克敦英軍。

1781年8月21日,華盛頓留下威廉·希思率2000人牽制克林頓在紐約的1.7萬人,自己親率美法聯軍強行軍祕密南下弗吉尼亞。

美國獨立戰爭時間 美國獨立戰爭影響 第5張

  美國獨立戰爭

1781年8月30日,德·格拉斯的法國艦隊抵達約克敦城外,增援陸上的拉法耶特。

1781年9月5日,托馬斯·格雷夫斯率領的一支英國艦隊由紐約趕來,兩支艦隊在開普敦相遇,法國24艘戰艦成一線散開,迎戰英艦,英艦無論在炮火上還是戰術上均不敵法艦,被迫退駛紐約,從而把制海權完全交給了法國艦隊(切薩皮克灣海戰)。

1781年9月14日至26日,華盛頓和羅尚博率領的法美聯軍在威廉斯堡上岸。

1781年9月28日,約1.7萬名法美聯軍(美軍約9500人,法軍7800人)從陸海兩面完成了對約克敦康沃利斯的包圍。康沃利斯共有8000人。在陸上作戰中,法美聯軍發揮強大的炮火優勢,動用各種火炮,包括法國的格里博瓦爾的野戰炮,採用歐洲盛行的沃邦攻擊法,以構築平行壕和火力襲擊相結合的方式對英軍主陣地步步進逼,逐步縮小包圍圈。康沃利斯被迫將部隊撤進內層工事固守待援,這就使聯軍得以趁勝推進,將康沃利斯的整個陣地置於圍城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內。在聯軍猛烈的炮火襲擊下,英軍逐漸支撐不住。

1781年10月16日,英軍試圖出擊,被迅速打退。康沃利斯又孤注一擲地試圖將部隊撤過約克河,也因暴風雨受挫。康沃利斯從陸上撤退無路,從海上逃走無門,處於完全絕望之中。

1781年10月17日,亦即伯戈因投降的第4個週年紀念日,康沃利斯請求進行投降談判。

1781年10月19日,8000名紅衫軍走出約克敦。當服裝整齊的英軍走過衣衫襤褸的美軍面前一一放下武器時,軍樂隊奏響了《地覆天翻,世界倒轉過來了》的著名樂章。

1781年10月24日,即康沃利斯投降1周後,克林頓才率領7000名援軍由格雷夫斯抵達切薩皮克灣,但爲時已晚。懾於德格拉斯的法國艦隊,克林頓匆匆返回了紐約。約克敦戰役後,除了海上尚有幾次交戰和陸上的零星戰鬥外,北美大陸戰事已基本停止。

1782年11月30日,美國與英國的代表在巴黎簽訂初步停戰條約。

1783年9月3日,英王代表與殖民地代表於凡爾賽宮簽訂1783年巴黎條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利堅合衆國成立。和約共10條,和約第一條規定:“英王陛下承認合衆國爲自由、自主和獨立的國家”。內容還有:確認美國疆界東起大西洋沿岸,西止密西西比河,北接加拿大五大湖區,南至佛羅里達北界;兩國人民從此永久和平,停止在海上、陸上的一切敵對行動並互釋戰俘;英從美境內所有港口、地區、港灣撤出全部軍隊和艦隻等。該和約的簽訂標誌着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使美國獲得完全獨立,這是美國人民通過長期的民族解放戰爭換得的勝利成果。

實力對比

戰爭爆發前,北美殖民地儘管資本主義已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畢竟處於資本主義的初級階段,其整體實力遠遠不能與英國宗主國相比。交戰雙方強弱十分懸殊。

英國是當時世界的頭號強國。它經歷了資產階級革命,並向工業革命邁進,正處於國力迅速增加的鼎盛時期。在幾個世紀的爭霸戰爭中,英國先後戰勝了西班牙、荷蘭和法國等勁敵,奪取了海上霸權,建立了橫跨歐洲、亞洲、非洲、美洲的強大的殖民帝國。特別是在七年戰爭中,英國在北美佔領了法國的領地加拿大,在非洲佔領了法國的塞內加爾,在亞洲將法國勢力徹底擠出南亞次大陸,這不僅大大擴充了英國的勢力範圍,而且對加拿大、佛羅里達和英屬印度西部羣島的控制爲英國出兵美洲,建立了戰略基地。英帝國本土當時約750萬人,連同殖民地人口高達3000萬人。軍事上它擁有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作戰經驗豐富的號稱“歐洲常勝軍”的陸軍和海上無敵的強大艦隊。其陸軍在北美作戰中首次裝備和使用了新發明的後膛來複槍。其海軍有艦艇300餘艘,其中77門炮以上的主力艦即有131艘,擁有無可爭議的制海權和海上霸權。獨立戰爭爆發前,英在北美駐軍約8000人,戰爭爆發後陸續增兵,8年中先後派往北美作戰的兵力共9萬人,其中有3萬是由德意志不倫瑞克公爵和黑森一卡塞爾伯爵提供的僱傭軍。此外,還有3~5萬效忠派分子和少數印第安人協同作戰。

戰前的北美殖民地僅300萬人,其中50萬是黑人,黑人中90%是奴隸。英國宗主國的高壓政策限制了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對於支撐一場長期戰爭,財力嚴重不足。戰前北美殖民地既沒有一支正規軍,也無艦隊可言。戰鬥打響時,北美只有分散各地的民兵。1775年6月15日第2屆大陸會議通過組建正規軍的決議案。根據這一決議,按志願入伍原則,建成了一支由師、旅、團、營以及炮兵和騎兵分隊組成的大陸軍。軍隊編制總員額88個營,共約6萬人,但在戰爭進程中實際上從未超過1.9萬人。原英軍上校、弗吉尼亞種植場主華盛頓被任命爲大陸軍總司令。阿蒂馬斯·沃德、查爾斯·李和伊斯雷爾·普特南分別擔任新成立的3個師的指揮官。1775年9月華盛頓曾計劃建立一支由26個步兵團、1個來複槍團和1個炮兵團組成的新軍,共計2.0372萬人,由大陸會議統一徵召,由於種種困難這一計劃未能付諸實施。1775年10月13日,大陸會議正式決定建立海軍。一是各州殖民地的海軍。除特拉華和新澤西以外,其餘11個州(殖民地)均建立起從事本州沿岸防禦的海軍,裝備單層甲板帆船和武裝小艇,二是大陸會議直接領導下的海軍。1775年12月,大陸會議決定建造13艘快速戰艦,但下水僅7艘,剩下未完工的6艘爲防止落入敵手而自毀。1776年大陸海軍第1任司令霍普金斯所指揮的大小戰艦僅8艘,大都是由商船改裝而成。8年中服役的各類艦船總共只有60艘。

這支大陸軍裝備簡陋,彈藥缺乏,給養困難,衣衫襤褸。剛組建時人均僅9發子彈,3個士兵纔有1支火槍和1條被子,炮兵火藥只有1天的使用量。提康德羅加堡1.2萬名戰士只有900雙鞋子。華盛頓曾經寫道:“士兵們衣不蔽體,夜無氈毯,腳上沒鞋,赤腳行軍,從他們腳上留下的血跡,就可以找到他們的行蹤,他們幾乎經常沒有糧食。……”同時,由於對這場戰爭的長期性缺乏思想準備,也由於對常備軍的必要性認識不足,大陸會議僅授權建立服役期爲1年甚至只有9個月的團隊,以至整個戰爭期間,一到服役期滿,士兵們便幾乎跑光了。華盛頓率部渡過特拉華河襲擊特倫頓僱傭軍兵營時僅剩下2400人。與強大的英國相比,北美殖民地處於極爲不利的態勢。

但是,另一方面,北美殖民地也有其獨特的優勢,這些優勢在戰爭過程中日益發揮其決定性的作用,並最終促進交戰雙方強弱形勢的轉換。首先,這場戰爭是爭取民族獨立的解放戰爭,與北美殖民地全體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關,因而受到了人民羣衆的廣泛支持與擁護。人民羣衆的巨大的革命熱情是將戰爭進行到底的力量源泉。其次,這場戰爭是在北美殖民地的廣闊土地上進行的,革命者們具有本土作戰的地理優勢。他們熟悉地形,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打擊敵人,可在廣闊的戰場上與敵周旋。再次,北美的民軍沒有受過正規訓練,這是他們的弱點,但同時,他們也沒有中世紀刻板的戰術思想的束縛,而是根據作戰需要忽聚忽散,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英國進行的是殖民戰爭,英國國內對進行這場戰爭缺乏熱忱。人們稱這場戰爭爲“國王的戰爭”,政府和議會被稱爲“醜惡的愛國者”,對兵員和戰爭費用的徵集常常受到民衆的抵制和反對。其次,英國雖然是當時的頭號殖民帝國,但它戰線過長,維護殖民帝國的戰略目標與其實力相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英國與北美殖民地遠隔重洋,往返一次達數月之久。英軍漂洋過海,勞師遠征,途中經常受大西洋風暴的襲擊。在北美戰場上,英軍陷入重重敵意的包圍之中,人地生疏,水土不服,孤立無援,寸步難行。加之英軍在戰術上僵化保守,只習慣於在開闊地上以整齊的步伐行進和排槍齊射,這種線式作戰方式,行動遲緩,運轉不靈,上上下下缺乏獨立作戰和機斷行事的能力。英軍引以爲榮的整齊橫隊常常成爲革命的散兵進行點射的活靶子,英軍用以威懾敵人的鮮紅的制服也只能起暴露目標的作用。所有這些都大大制約了英軍作戰能力的發揮,並最終導致了英軍在這場戰爭中的失利。

結果

1782年11月30日.英國新政府與美達成停戰協議。1783年9月3日,雙方在巴黎簽訂和約《巴黎和約》,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

美國獨立戰爭是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這一勝利爲後來的法國大革命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的獨立開闢了道路。

影響

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對歐洲大陸及拉丁美洲地區的現代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起了推動作用。它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近現代政治體制,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美國獨立戰爭沒有解決土地問題,也沒有解決奴隸制問題,使得獨立後的美國南北方朝着兩種不同的經濟道路發展,最終導致美國內戰(南北戰爭)的爆發。

獨立戰爭的勝利,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政治體制,併爲拉丁美洲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運動樹立了榜樣,推動了18世紀的歐洲革命。

《獨立宣言》(受啓蒙運動的影響)、1787年憲法及其所確立的新型政治體制(聯邦共和制)與三權分立,是人類文明的可貴遺產。

評價

美國獨立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爭取民族獨立的戰爭,它的勝利給大英帝國的殖民體系打開了一個巨大缺口,爲拉丁美洲殖民地民族獨立戰爭樹立了範例。它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聯邦總統制共和制國家:美利堅合衆國,同時又剷除了殖民時期舊制度殘餘的長子繼承法、續嗣限定法和代役稅,奴隸制契約也基本上廢除。從而解放了生產力,爲美國經濟的發展開闢了寬廣的道路。

正如列寧所說:“現代的文明的美國的歷史,是由一次偉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戰爭開始的。”

而華盛頓也是這次戰爭中做出最大貢獻的人物,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華盛頓紀念塔內有一塊中國人贈送的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