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大西洋海戰和太平洋海戰 大西洋海戰轉折是

大西洋海戰和太平洋海戰 大西洋海戰轉折是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西洋海戰,爲爭奪大西洋制海權而進行的海戰,是戰爭史上時間最長、最複雜的持久海戰,參戰方分別是英國,美國,德國和意大利,時間1939年10月—1945年5月,最終結果盟軍獲勝。

大西洋海戰和太平洋海戰 大西洋海戰轉折是

戰爭背景

與第一次世界大戰類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軍的作用主要是贏得制海權,維護自己的海上交通運輸線。英國擁有一支總噸位爲2100萬噸的商船隊,佔當時世界商船總噸位的三分之一,每天航行在大西洋的船隻有1500艘,對於英國而言,大西洋航線是最重要的生命線,英國皇家海軍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確保這條海上航線的安全。

1939年當時的英國皇家海軍依然是規模最大的海上力量,它的海軍基地幾乎遍佈全球,在大戰之初,英國皇家海軍已經擁有了航空母艦,但戰列艦仍然是艦隊組成的核心力量。

在大西洋,英國皇家海軍的主要對手是德國海軍,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一樣,戰爭初期,強大的皇家海軍打算引出德國海軍的主力艦隊進行決戰,並一舉將它摧毀,而德國海軍並沒有做好與英國決戰的準備,它的實力與英國相差懸殊,當時德國海軍擁有戰列艦4艘、袖珍戰列艦3艘、巡洋艦9艘、潛艇56艘,艦艇總噸位35萬噸,總兵力約16萬人。

而英國對德國宣戰時,共有戰列艦12艘、戰列巡洋艦12艘、航空母艦8艘(艦載機500架)、重巡洋艦15艘、輕巡洋艦49艘、艦隊驅逐艦119艘、驅逐艦64艘、掃雷艦和岸防艦45艘。

爲迫使英國屈服,德國決定以海軍主力破壞大西洋海上交通線,1939年9月大戰爆發時,德國的戰艦就開始襲擾英國的海上貿易了。英國則針鋒相對,將強大的皇家海軍投入保衛海上交通線,戰爭遂由此起。

第一階段

大西洋海戰和太平洋海戰 大西洋海戰轉折是 第2張

  正在沉沒的德軍裝甲艦“施佩伯爵號”

德國投入的破壞交通線兵力有戰列艦、戰列巡洋艦、巡洋艦、由商船改裝的武裝襲擊艦等水面作戰艦隻,以及潛艇和航空兵。英國以海、空兵力進行保護交通線鬥爭,並對德國實施海上封鎖。1940年6月德軍侵佔法國後,其潛艇從佈雷斯特、洛里昂等法國港口進入大西洋,在西經25°-30°以西海域進行襲擊;其遠程轟炸機從挪威機場起飛,襲擾愛爾蘭以北的大西洋航線。英國建立北愛爾蘭基地,並以紐芬蘭和西印度羣島的8個海空基地交換美國50艘退役驅逐艦,加強反潛護航作戰。隨着戰列艦“施佩伯爵號”和“俾斯麥號”等大型水面艦只先後被擊沉,標誌着納粹德國計劃用大型水面艦只贏得大西洋之戰的戰略失敗。

第二階段

自1941年6月起,德國水面艦只的破交戰日益降至次要地位,潛艇開始成爲破交戰的主要手段,形成破交戰第一個高潮。爲對付德國的破交戰,英國在美國、加拿大支援下,對大西洋交通線進行全線護航。在這一階段的作戰中,英國“皇家橡樹號”戰列艦、 勇敢號航空母艦 ( 英語 : HMS Courageous (50) ) (HMS Courageous (50))、“光榮號”航空母艦被擊沉。

第三階段

美國參戰後,德國實行無限制潛艇戰,作戰範圍擴大到大西洋西岸北美至巴西沿海海域(包括加勒比海),將數個潛艇羣(每羣編有潛艇4-5艘)部署在紐芬蘭、新斯科舍、紐約、哈特勒斯角等地外海和加勒比海,襲擊同盟國的商船隊。美國加強護航制度,使德國潛艇的活動受到限制。德國爲更有效地開展潛艇戰,除部分潛艇留在加勒比海外,將大部分潛艇調往遠離美海空基地的中大西洋。

第四階段

英國依託大西洋上的基地,組成7-8個以航空母艦爲核心的包括多艘戰列艦、巡洋艦組成的搜索艦隊;美國則組成多支以航空母艦爲核心的包括戰列艦、巡洋艦和潛艇在內的特遣艦隊,分佈在大西洋海域堅持開展保交戰。1942年7月,英國和美國進一步加強護航制度,海軍開始裝備機載搜索雷達、磁探儀和新式聲納、深水炸彈等武器裝備,航空兵的巡邏範圍擴大到北起格陵蘭、南至弗里敦的北大西洋廣闊海域。在這一戰區所有海空基地800海里半徑以內海域活動的盟軍作戰艦艇,均可得到遠程反潛巡邏機的支援與配合。德國潛艇羣則部署在北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南大西洋,甚至進入印度洋活動。破壞交通線與保護交通線鬥爭異常激烈。1943年初再次出現潛艇戰高潮。爲適應大西洋戰場形勢,盟軍投入更多的反潛航空母艦編隊和遠程反潛巡邏機,給德國潛艇以更爲沉重的打擊,迫使德國於1943年5月將剩餘潛艇撤離大西洋。

第五階段

德國爲改變大西洋上的不利態勢,加緊改裝原有潛艇並研製新式潛艇和水中武器,並再次派遣潛艇羣進入大西洋及印度洋。隨着整個戰爭發生有利於盟軍的轉折和美國強大軍工生產能力轉入戰時軌道,英美已能夠抽調更多的海、空兵力投入大西洋作戰,加強以護航航空母艦爲核心的反潛體制,1944年,美國的航空母艦已發展到125艘,英國也達到40艘。盟軍艦載和岸基反潛飛機迫使德國潛艇難以經比斯開灣航道進入大西洋。使猖獗一時的德國潛艇蒙受巨大損失。大西洋的制海制空權已基本爲盟軍所掌握。盟軍對德國工業尤其是潛艇製造工業基地的轟炸,使德國的戰爭潛力受到嚴重破壞,損失的潛艇難以得到補充。最後,大西洋之戰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

U型潛艇的覆滅

在大西洋海戰中,英美參戰兵力計有:戰鬥艦艇約3000艘,飛機800餘架。在大西洋海戰中,盟國及中立國共損失商船2100萬噸,平均每月損失37.5萬噸,其中被潛艇擊沉約1600萬噸,佔總損失噸位的76%。德國共投入潛艇1160艘,被擊沉780艘,佔投入潛艇總數的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