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伊戈爾·葉夫根耶維奇·塔姆歷史 伊戈爾·葉夫根耶維奇·塔姆歷史百科

伊戈爾·葉夫根耶維奇·塔姆歷史 伊戈爾·葉夫根耶維奇·塔姆歷史百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伊戈爾·葉夫根耶維奇·塔姆,蘇聯物理學家,外文名俄語И́горь Евге́ньевич Та́мм,生卒時間1895年7月8日-1971年4月12日,主要成就1958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伊戈爾·葉夫根耶維奇·塔姆歷史 伊戈爾·葉夫根耶維奇·塔姆歷史百科

對於他的科學活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行使屬曼德爾斯坦教授,從1920年代開始在他的指導下工作,一直到曼德爾斯塔姆在1944年死去。塔姆作爲莫斯科大學的教授和物理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固體中漫射光的量子理論、光電效應、金屬以及熱核反應的控制方法等方面均有研究,並取得重要的成果。 隨着1932年中子的發現,他對原子核中的質子與中子的作用力問題進行了理論上的探討,並於1934年發表了《中子與質子間的交換力》。1933年,他簡要地闡明瞭在半導體中電子錶面態(塔姆能級)的存在。1934年他發表專題論文《中子的磁矩》。然而,塔姆最爲著名的工作是對切倫科夫輻射所作的理論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