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晉陽之戰的歷史背景:晉國諸位大夫相互內鬥不休

晉陽之戰的歷史背景:晉國諸位大夫相互內鬥不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以來長期延綿不斷的爭霸兼併鬥爭,嚴重地消耗了各大國的實力;而社會經濟、政治形勢的發展,又使各大國內部的各種矛盾日趨尖銳,各大國都感到難以爲繼。而各小國久苦於大國爭霸戰爭帶來的災難,更希望有一個和平的喘息間歇。在這種形勢下,弭兵之議隨之而起。向戍弭兵就標誌着大國爭霸戰爭從此接近尾聲,各國內部的傾軋鬥爭上升爲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

春秋晚期,這一時期社會政治生活的主要形式,是諸侯國中卿大夫強宗的崛起和國君公室的衰微。當時各大國的諸侯,均被連綿不斷的兼併、爭霸戰爭拖得筋疲力竭,這樣就給各國內部的卿大夫提供了絕好的機會,得以榨取民衆的剩餘勞動積累財富和損公室利民衆的方式收買人心。這種情況的長期發展,使得一部分卿大夫逐漸強大起來,西周時期“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在春秋前中期一變爲“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這時乃再變爲“自大夫出”了。

晉陽之戰的歷史背景:晉國諸位大夫相互內鬥不休

強大起來的卿大夫之間,也不可避免地互相兼併,進行激烈的鬥爭。這在晉國表現得最爲典型。在那裏,首先是十多個卿大夫的宗族的財富和勢力一天天擴展,而其互相兼併的結果,則只剩下韓、魏、趙、智、中行、範六大宗族,是爲“六卿”。這時,晉君的權力已基本被剝奪,國內政治全由“六卿”所主宰。爾後,“六卿”之間又因瓜分權益產生矛盾而進行火併,火併導致範、中行兩氏的覆滅。晉國於是隻剩趙、韓、魏、智四大貴族集團。可是“四卿”之間也不能相安,互相內鬥,嚴重消弱晉國的實力。而越國在滅掉吳國後,稱霸中原,成爲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這對於晉國而言,從心理上很難認可,卻又無能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