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漢景帝的老師晁錯,最後下場爲何那麼慘?

漢景帝的老師晁錯,最後下場爲何那麼慘?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154年,漢景帝劉啓做出了一件讓人心寒的事情,他居然將教導自己二十多年的老師晁錯處死。與此同時,晁錯的“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衆所周知,晁錯是與賈誼齊名的政論家,一直對漢朝忠心耿耿,先後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策略,穩固了西漢的江山。可是,漢景帝爲何卻這麼殘忍對待自己的老師呢?感興趣的讀者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晁錯是潁川人,年少時拜張恢爲師,學習法家思想。漢文帝在位時,晁錯奉命向伏生學習《尚書》,成爲一位儒法兼備的人物。之後,漢文帝就讓晁錯去輔導太子的劉啓,雙方就此結成師徒關係。晁錯能言善辯,才能十分突出,因此深得劉啓的欣賞,被稱爲“智囊”。公元前157年,漢景帝繼位,晁錯被封爲內史。

漢景帝對晁錯言聽計從,“幸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之後,晁錯又被封爲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在晁錯的輔佐下,漢景帝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削藩。晁錯認爲“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因此必須對勢力強大的吳王劉濞下手。

漢景帝命“公卿、列侯、宗室雜議”,沒人站出來敢反對,可是竇嬰卻不同意,他與晁錯展開了爭論,並因此結怨。晁錯的父親聞訊後,千里迢迢來到長安,也反對削藩,他認爲“劉氏安矣,而晁氏危”,見勸說不了晁錯,他最後居然服毒自殺。削藩令下達後,吳王劉濞等七個諸侯王以“誅晁錯”爲名,發動叛亂。

漢景帝的老師晁錯,最後下場爲何那麼慘?

就在晁錯爲漢景帝籌劃平叛事宜之時,他卻被漢景帝的使者騙到了東市。晁錯既沒有被下獄,也沒有接受任何審訊,穿着朝服被處以腰斬之刑。那麼到底是誰害死了晁錯呢?第一個是竇嬰,他策劃了這件事。第二個是袁盎,他是執行者。竇嬰向漢景帝推薦了袁盎,而袁盎向景帝獻策,“方今計,獨有斬錯,發使赦吳、楚七國,復其故地,則兵可毋血刃而俱罷”。

漢景帝默然良久,才說了一句話,“顧誠何如,吾不愛一人謝天下。”然後他祕密地讓袁盎準備行裝,去勸說吳王罷兵。第三是以丞相陶青、中尉陳嘉、廷尉張歐爲首的朝臣,他們聯名彈劾晁錯,“錯不稱陛下德信,欲疏羣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吳,亡臣子禮,大逆無道”,請求漢景帝處死晁錯。

第四個人就是漢景帝,他在處死晁錯的奏摺上只回復一個字——“可”。漢景帝的膽識、才能遠不及漢文帝、漢武帝,他最初也被七國之亂嚇壞了,才做出了這麼一個殘忍無情的決定。那麼爲什麼會有那麼多大臣陷害晁錯呢?這是因爲晁錯這個人嚴厲、剛直、苛刻、心狠,推行政策頗有法家風範,因此得罪了很多人。

晁錯雖然對漢朝忠心耿耿,但他謀國不謀身,才引來了這場殺身之禍。晁錯死後,鄧公從前線歸來,向漢景帝彙報工作。鄧公指出了漢景帝的錯誤,“晁錯患諸侯強大不可制,故請削之,以尊京師,萬世之利也。計劃始行,卒受大戮,內杜忠臣之口,外爲諸侯報仇,臣竊爲陛下不取也。”漢景帝也感到慚愧,嘆息道:“公言善。吾亦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