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揭祕清末民初革命黨人的刺殺風潮:多名政要被刺

揭祕清末民初革命黨人的刺殺風潮:多名政要被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政治暗殺,是清末至民國的一大社會風景。革命黨人也將政治暗殺作爲反清暴力鬥爭的一種特殊方式。吳樾遺著《暗殺時代》裏這樣說:“排滿之道有二,一曰暗殺,一曰革命。今日之時代,非革命之時代,實暗殺之時代也。”革命黨人的暗殺,是英雄式的行爲,其行爲本身的意義好像比目的更爲重要。如今,我們拂去歷史的塵沙,近百年前的那一幕幕還是如此壯懷激烈。

刺殺先驅萬福華 不會用手槍

對於晚清的革命黨刺客而言,萬福華是真正的先驅。1904年,萬福華在上海刺殺前廣西巡撫王之春,揭開了晚清刺客風潮的序幕。當時帝俄強佔東北,上海各界召開拒俄大會,並組織拒俄義勇隊。然此時王之春卻提出“割地聯俄”的主張,且得到朝廷支持。遂成爲革命黨行刺的首選目標。

王之春在上海有一摯友,乃淮軍名家吳長慶之子吳保初。革命黨與他素有交往,於是利用其名義,邀請王之春赴位於英租界四馬路(今福州路)的當時上海灘最繁華的金谷香菜館赴宴。熟門熟路,王之春自然毫不懷疑。

暗殺團的刺客以陳自新爲主,攜章士釗新購的手槍,喬裝爲侍者,潛藏在餐館樓上,俟機狙擊;萬福華攜數人,攜借自張繼之舊手槍,埋伏於餐館樓下,望風接應。

1904年11月19日7時許,王之春按時赴約,到了二樓,不見吳保初,正猶疑間,忽有一人近身附耳,以日本語要求筆談。此人正是陳自新,他畫蛇添足,欲接近王氏,逼他寫出證據,然後誅之。王大起疑心,於是回身疾走下樓。萬福華與章士釗在樓下不聞槍聲,正在猶疑間,忽見王之春下得樓來,奔向馬車。其勢已間不容髮,當時手槍被一易姓同志放在懷內,萬福華騰身躍起,從易同志懷中拔出手槍,突至王之春身前,厲聲呵責:“賣國賊,我代表四萬萬同胞對你執行槍決。”同時屢扣扳機,卻未能發出一彈。原來此槍爲劉師培從張繼處借來,撞針已老壞,萬福華等事先並未試用,因此事到臨頭,竟然不知手中槍的用法。

當時觀者衆多,巡警趕到後,立即將萬福華逮捕。後來萬福華被判了10年徒刑,民國成立後,於1912年獲釋。此次刺殺影響極大,這是革命黨暗殺團組織第一次付諸實踐的行動。後來,吳樾在保定加入北方暗殺團,正是出於對萬福華的崇拜。

吳樾刺殺五大臣

1905年前後的晚清,清廷政局也發生着微妙的變化,尋求改革的立憲之風也甚囂塵上。此時的革命志士吳樾認爲,清廷的立憲只是矇蔽視聽,發誓“殺一儆百”以喚醒無知民衆。他在楊篤生介紹下加入“北方暗殺團”,學習暗殺技巧,並由蔡元培介紹加入光復會。1905年9月24日,清朝輔國公載澤、兵部侍郎徐世昌、戶部侍郎戴鴻慈、湖南巡撫端方、商部右丞紹英五大臣以預備立憲爲名出洋考察。吳樾探聽到消息準備動手。

當天,吳樾購得一套隨行僕從的衣服,混入僕役之中進入車站上了第四列車,因送站的人多,被隔在了遠處。在試圖由第四列車廂進入中間五大臣包廂的時候,被衛兵攔住,因他口音不是北方話,引起了衛士的懷疑,正糾纏間,又上來幾個兵卒。吳樾見此就衝了進去,借火車開動之際引爆身上的炸藥。但遺憾的是,除了炸死幾名隨從外,五大臣中只有載澤、紹英受輕傷,而吳樾當場殉節。

揭祕清末民初革命黨人的刺殺風潮:多名政要被刺

汪精衛冒死刺殺攝政王

1908年冬,孫中山和同盟會已經組織領導了八次起義,均以失敗而告終,對革命恢心和懷疑的人大量出現。當時二十五歲的汪精衛,英姿勃發,已是同盟會的重要首領。他在憂心如焚中想出辦法:要去北京刺殺清廷高官,讓社會看看,革命領袖不是貪生怕死之徒,讓懷疑人士重振信心。

1910年,汪精衛攜陳璧君、喻 培倫等人來到北京以開照相館爲掩護,圖謀刺殺溥儀的父親、清王朝攝政王載灃。載灃的醇王府在什剎海邊上,載灃每天進宮上朝都要經過一座銀錠橋,這裏環境非常僻靜,又有一條能容一人的大陰溝可藏身。於是汪精衛決定事先將炸彈埋在小橋下,汪精衛自己藏身於陰溝裏,待載灃過橋時用電線引爆炸彈,和載灃同歸於盡。但行動當晚,就在汪精衛等在橋下埋炸彈時,卻被無心的人發現,並報了官府。

第二天的報紙上果然全是有人想刺殺攝政王的大新聞,爲了一舉成功,暗殺團製作的那個大炸彈足有四十磅之重,報上說如果爆炸,會端掉大半個北京城;而且各報還分析說這肯定是宮廷內部的爭鬥,扯到了慶親王、肅親王和載洵、載濤幾個人身上,官方和輿論都沒想到此事出自革命黨之手。

汪精衛等人鬆了一口氣,開始策劃下一次行動:一面準備去東京買炸藥,一面去南洋籌款,汪精衛則繼續潛伏在北京找機會進行下一次暗殺。

可事實上,警察發現炸彈後,立即明白是革命黨所爲。報紙上是清政府故意放出的消息,就是爲了讓行刺者安心不逃走。他們仔細檢查了炸彈,發現炸彈中的炸藥是外國制,但幾顆螺絲釘卻是新近製作的。於是警探拿着螺絲釘順藤摸瓜,到京城各鐵匠鋪覈對,找到了它的出處。至此,汪精衛已完全暴露在清廷眼皮下,而他自己還渾然不覺,直到突然被捕。

好在清廷打算表現寬宏大量,這起未遂謀殺案被寬大處理:汪精衛被判處無期徒刑。“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汪精衛在獄中的這一曲引亢高歌,其浩然正氣令很多人爲之欽佩,爲之仰望。

很快民國成立,汪精衛光榮出獄。京城各界人士1000多人前去迎接,大家爭睹英雄神采。

暗殺風潮涌,當政者喪膽

1907年徐錫麟在安慶刺殺安徽巡撫恩銘也轟動一時。徐一度被恩銘所賞識和厚遇,委任其爲安慶巡警學堂堂長。但是徐認爲,恩銘的賞識是私人的,殺死恩銘爲的是民族和國家。1907年7月6日, 徐錫麟趁恩銘到巡警學堂參加畢業典禮之時,舉槍將其擊斃。後率衆起義,不幸被俘,徐錫麟被剖心殺害。

最豪邁的刺客是同盟會會員溫生才,他少年時被賣到海外做華工,後來回國做過馮子才的旗牌官。1911年春天,溫生才用五響手槍刺殺了廣州將軍孚琦,但被警衛跟蹤捕獲。他就義時全無恐懼,高呼“今天我代同胞復仇,各同胞務必發奮做人!”和“快死快生,再來擊賊”。李沛基是效率最高的刺客,1911年10月底刺殺另一位廣州將軍鳳山,使用的是炸彈。他用繩子把三枚炸彈掛起來,等鳳山的轎子經過街上,從房檐上將炸彈滾下。鳳山當場被炸死,李沛基卻趁亂逃脫,順利逃到香港。

另有一位沒殺成人的刺客,那就是後來擔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蔡校長年輕的時候相信刺殺救國,自學化學,每天配置毒藥和炸藥,還專門教了許多愛好化學的女學生,因爲他認爲女性用毒藥刺殺會更容易成功。後來中華民國成立,蔡校長逐漸明白一個大國的強盛靠的不是被激情驅動的死士,而是踏實做事的真正人才,他從化學界真正轉向了思想界和教育界。

暗殺作爲革命黨的手段之一,有些近乎瘋狂,也使清廷的當政者聞風喪膽。後來,兩次受到刺殺而未死的水師提督李準,在武昌首義之後,主動並率先向革命黨投降,這不能不承認有暗殺震懾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