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納爾瓦之役歷史 納爾瓦之役歷史百科

納爾瓦之役歷史 納爾瓦之役歷史百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納爾瓦之役,大北方戰爭的開端,發生時間是在1700年11月30日,參戰方分別是瑞典,俄國,最終結果瑞典獲勝。

納爾瓦之役歷史 納爾瓦之役歷史百科

背景

在17世紀,俄國在技術上不如歐洲其他國家先進,這一狀況也延伸到俄國的武裝力量。儘管有這樣的缺點,俄國的彼得大帝還是渴望通過征服瑞典波羅的海的部分省份來獲得“對波羅的海的充分開放”。但是,有一個問題:當時大多數國家的軍隊是由訓練不足的民兵和小規模的僱傭軍組成的,而瑞典有一支專業部隊,是北歐最大和紀律最嚴明的軍隊之一。

新的俄國沙皇彼得一世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將俄國徹底現代化,但是他在1700年所率領的軍隊仍然缺乏訓練。爲了備戰,他決定組建31個新團。同時,在1700年的春天,對軍官團進行了一次修訂。結果,大多數軍官被派到退休部隊或駐軍部隊,在那裏他們將無償服役。導致了災難性的指揮人員短缺(連級人員短缺高達70%)。空缺由年輕的莫斯科貴族填補,他們既沒有指揮經驗,也沒有在步兵部隊服役的經驗,也沒有正規的軍事訓練——他們的傳統職位是精銳的非常規騎兵或宮廷服務。軍士也有嚴重的問題——他們不是老兵,而是從新兵中選出來的。

戰爭前夕

俄國與丹麥-挪威國王弗雷德裏克四世以及波蘭立陶宛國王兼薩克森選帝侯的(強壯的)奧古斯特二世結成軍事同盟,隨後發動了對瑞典的戰爭。於是三個國家從不同的方向進攻瑞典。丹麥人和撒克遜人的軍隊行動優柔寡斷,把自己包圍在要塞的圍攻中。波蘭-立陶宛聯邦拒絕支持其國王,而俄羅斯則等待與奧斯曼帝國簽訂和平條約,以將其鬥爭從南向北轉移。

卡爾十二世在英國皇家海軍和荷蘭海軍的協助下,首先在哥本哈根北部的洪勒貝克登陸,迫使丹麥-挪威在1700年8月(直到1709年)離開聯盟。然後他把一部分瑞典軍隊轉移到波羅的海對岸的愛沙尼亞,在那裏加入了愛沙尼亞和芬蘭的瑞典軍團。

11月,俄羅斯軍隊包圍了愛沙尼亞的納爾瓦(當時是瑞典帝國的一部分),試圖通過包圍來確保其投降。8月2日,一支由奧古斯特二世和斯泰諾指揮的撒克遜-波蘭軍隊出現在瑞典利沃尼亞的里加城外。由於,撒克遜-波蘭軍隊已經進入了道加瓦河以南的冬季營地,因此卡爾十二世決定對付俄國對納爾瓦更直接的威脅,納爾瓦此時正被彼得的軍隊圍攻。

戰爭過程

11月19日,卡爾十二率領8000人出頭的瑞典軍隊靠近納爾瓦。消息傳到俄羅斯軍營,彼得立刻以督促援軍和彈藥輜重早日到達爲理由,於11月29日去諾夫哥羅德,把指揮下放給戴克羅親王和剛剛僱用的外籍將領馮-克魯伊公爵。

同時,由於害怕擁有強大近戰能力的瑞典士兵,俄軍開始讓各分隊構築野戰工事和防禦戰地。期望以不對等的密集射擊,阻擋對手的野蠻衝鋒。

當天上午10點,瑞典人就已經抵達可以觀測俄軍陣地的位置。卡爾十二努力隱藏大部分部隊,以免暴露自己此時不足萬人的劣勢兵力。他們也注意到俄軍將大部分兵力分散部署,異常僵化地限制在特定陣地內。又由於兵力龐大且陣地內工事複雜,造成全軍被壓縮在很小的空間內,彼此機動都非常困難。

於是,瑞典軍隊決定分兵兩路,同時猛攻俄軍的左右兩個側翼。還要出動騎兵加強側翼威脅,阻止俄軍士兵從自己的陣地內出逃。這樣可以規避自己的數量不足,而限制俄軍的相互協助。

下午2點,瑞典人向俄軍發起了突然性的總攻。恰逢天降暴雪,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俄軍哨兵的觀察視野。結果,直到瑞典軍隊的炮聲響起,大部分陣地內的俄羅斯人才如夢初醒。

很快,瑞典人的先頭部隊已接近俄軍的第一道防線正面,並開始密集的燧發槍齊射。從未同歐洲強軍遭遇的俄國士兵,很快就被這樣劈頭蓋臉的火力所壓制。在軍官的催促下,他們也按照歐式標準列隊還擊,併成功堅持了15分鐘。然而,瑞典人仍然迅速越過了壕溝。

由於瑞典本國的人口非常有限,所以向來強調將射擊火力與冷兵衝鋒進行有機結合。當歐陸主要強國都在17世紀末淘汰了長槍,瑞典陸軍的每個步兵營還有部分保留。在正面交戰中,他們會以5-6排的縱深部署步兵橫隊,並以長槍手保護前後的火槍兵。在衝鋒時,長槍手也會和使用刺刀的士兵混編,以便加強正面攻擊強度。相比之下,俄軍大部分士兵的入伍時間極短,也根本沒有做好迎接此等戰爭的準備。因此,在巨大的壓力驅使下,整個戰線都開始出現瓦解跡象。

此外,瑞典人的二線步兵也已經迂迴到了俄軍陣地側翼。在正面交戰的同時,他們也只經過很短的射擊準備,就強行衝擊俄軍步兵。原本應該進行防禦的俄羅斯騎兵,表現的比步兵友軍更差。在指揮官舍烈麥捷夫的帶頭示範下,全體調頭逃跑,並搶先渡過了身後的納爾瓦河。因此,左右陣地的兩翼都無情暴露在瑞典人的多兵種協同攻勢下。

當瑞典人抵達俄軍的第二道防線,無心戀戰的對手便徹底崩潰,並因自身混亂而在陣地間亂作一團。卡爾十二趁機率軍殺入,將大量失去抵抗能力的俄羅斯人斬殺。更多潰兵則蜂擁擠到納爾瓦河的橋上,最後因不堪重負而將橋樑壓垮。

隨着瑞典軍隊進入納爾瓦城,俄羅斯人也徹底輸掉了整場戰役。總共有8000人戰死或受傷,還有不少潰兵在河裏淹死,或因寒冷而凍死在求生之路上。包括10位主要將領在內的79名將官被俘。瑞典一方則戰死667人,並有1247名將士在戰役中負傷(一說陣亡近3000人)。他們還在俄軍營地和戰場附近,繳獲了64門攻城炮、22門迫擊炮和4050支步槍。

戰後,俄羅斯人暫時失去了軍事進攻能力,年輕的卡爾十二也因此戰在全歐洲聲名鵲起。爲了慶祝勝利,瑞典人特意製造了一種用以嘲笑沙皇的獎章。獎章的一面是向納爾瓦城開火的大炮,邊上是正在靠炮火取暖的彼得。另一面則是彼得帶領俄軍逃離納爾瓦,上面還有侮辱性的題詞:逃之夭夭,哭聲哀哀!

後續

納爾瓦戰役四年後,彼得一世再次進軍,試圖奪取納爾瓦。6月24日,鮑里斯·舍列梅特夫元帥率領2萬人的部隊攻佔塔爾圖。舍列梅特夫隨後包圍了納爾瓦,那裏的守備部隊由亨寧·魯道夫·霍恩少將率領,由3800名步兵和1300名騎兵組成。俄國人在1704年8月20日佔領了納爾瓦,在彼得一世阻止他們之前屠殺了一些瑞典居民。霍恩、幾名軍官和大批瑞典士兵被俘虜,傷亡約3200人,而俄羅斯人在包圍和攻擊中損失了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