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齊桓公伐楚 齊桓公簡介

齊桓公伐楚 齊桓公簡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本名呂小白,春秋時期齊國第16位國君,春秋五霸之首。

  齊桓公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第三子、齊襄公之幼弟,其母爲衛國人。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齊國內亂後,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後即國君位。

  齊桓公任管仲爲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齊國逐漸強盛。齊桓公於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見,是爲平定宋國的動亂。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爲“九合諸侯”的第一次。前679年,各諸侯與齊桓公在鄄(juàn)地盟會,齊桓公從此成爲天下諸侯的霸主。此外,齊桓公還滅了譚、遂、鄣等小國。

  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爲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齊桓公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後任用易牙、豎刁、開方、常之巫等小人,最終於公元前643年9月12日(魯僖公十七年十月乙亥)病死。

  生平

  與兄長爭位

  齊襄公晚年時,齊國國政混亂。公子糾的師傅管仲與公子小白的師傅鮑叔牙雙雙都預感齊國將發生大亂,就各自保護兩位公子逃到魯國與莒國。

  齊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齊大夫連稱、管至父謀殺齊襄公,立其堂弟公孫無知(齊僖公同母弟夷仲年之遺腹子)爲君。

  齊桓公元年(前685年),齊大夫雍廩殺公孫無知,與大夫連稱、國氏、高傒等祕密迎回人在莒國的公子小白回到臨淄(山東淄博東)即位,爲齊桓公。

  魯國聽說公孫無知被殺,也派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糾回齊國,而管仲帶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路。傳說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小白咬舌吐血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於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六日方抵。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立其爲國君,是爲桓公。當時桓公被射中帶鉤,裝死騙過管仲,躲在帳篷車裏日夜兼程趕回齊國,又有齊國貴族國、高兩氏支持,成爲國君。

  即位首戰於魯

  小白趕回即位後,隨即發兵迎擊魯國,在干時(今山東省桓臺縣)大戰,魯軍敗走。

  小白要殺管仲,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爲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讓齊國成爲強國,那麼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齊公姜小白聽從鮑叔牙的建議,騙魯國說,要親自殺死管仲,鮑叔牙給魯侯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公子糾是齊君的兄弟,不忍殺他,請魯國殺他。公子糾的老師召忽、管仲是仇人,請魯國把他們送來剁成肉泥;如不從命,將要出兵討伐魯國。”

  魯人害怕,殺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被囚禁。

  齊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以其爲大夫,委以政事。

  管仲相齊

齊桓公伐楚 齊桓公簡介

  齊桓公與管仲(拓片)

  齊桓公起用管仲進行改革,建立宮廷官制。在相之下,設立大司行、大司田、大司馬、大司理、大諫之官等五官,分別掌管外交、經濟、軍事、刑法、監察等,削弱了世卿的統治權力,增強了君主集權,形成了完整的中央政權機構。並構建地方行政機構,實行國野分治的方法,國都爲國,其他地方爲野。國中設二十一鄉,其中工商六鄉,士十五鄉。每五家爲一軌,軌設軌長。每十軌爲一里,裏設裏司。每四里爲一連,連設連長。每十連爲一鄉,鄉設良人。再爲臣設三卿,工設三族,商設三鄉,澤設三虞,山設三衡,加強管理。對於野,以三十家爲一邑,邑設邑司。十邑爲一卒,卒設卒帥。十卒爲一鄉,鄉設鄉帥。三鄉爲一縣,縣設縣帥。十縣爲一屬,屬設大夫。全國共有五屬,設五屬大夫分別治理。並劃分各級官員的職權範圍,屬大夫管刑獄,縣帥管劃分田界,鄉帥管一般政事,要求他們兢兢業業,不許荒廢政事,不然處以刑罰。每年正月,五屬大夫要向桓公彙報述職,桓公根據政績來進行獎懲。

  軍事上,齊桓公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規定士鄉的居民必須服兵役。每家出一人爲士卒,每軌爲一伍,伍由軌長率領。每裏五十人爲一小戎,小戎由裏司率領。每連二百人爲卒,卒由連長率領。每鄉兩千人爲一旅,旅由良人率領。五鄉一萬人爲一軍,十五鄉共三軍,桓公、國子、高子各率一軍。農閒時訓練,有戰事時出征。這樣既提高了士兵戰鬥力,也不必支付養兵的費用。另外爲解決武器不足的問題,齊桓公規定犯罪可以用兵器贖罪,犯重罪可以用甲和戟贖罪,犯輕罪的可以用盾和戟贖罪,犯小罪可以用金屬贖罪,銅用來鑄兵器,鐵用來鑄農具,訴訟成功則要交一束箭。從此,齊國的兵器也漸漸充足起來。

  齊桓公亦通過減少稅收,增加人口的生育水平,從而提高齊國的總體人口數量。對商業特別是鹽商加以重稅,以補足稅收的差異。並實行了糧食“平準”的政策,避免富人搶奪窮人的糧食,進一步限制貧富的差距。也間接承認了農民自由買賣糧食的權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並且還保障了私田農的生產利潤。這種經濟政策,亦爲經濟層面的國君集權。齊桓公和管仲還在齊國各處設立“女閭”,將戰犯或罪犯的寡婦充於其間,並抽以稅收。這樣的做法導致了許多秦人、晉人慕名而來到齊國,大大的充實了齊國的國庫。

  與魯國紛爭再起

  齊桓公二年(前684年),齊桓公攻打魯國,在長勺被魯國擊敗。

  齊桓公五年(前681年),齊桓公再次攻打魯國,魯國戰敗,魯莊公請求割遂邑求和,桓公答應了,與魯國在柯會盟。但魯國力士曹沫卻用匕首在壇上劫持桓公,說:“歸還侵佔魯國的土地!”桓公答應他。在曹沫拿掉匕首後,桓公後悔,要不給魯國土地而殺曹沫。管仲勸阻說:“不可喪失天下諸侯的信任。”於是就歸還了魯國土地。

  與鄰國修好

  齊桓公改革之後,齊國國力大爲增強,齊桓公開始走上稱霸的道路。他先是與鄰國修好,歸還給以前侵佔魯國的棠、潛兩邑,讓魯國作爲南邊的屏障;歸還以前侵佔衛國的臺、原、姑、漆裏四邑,讓衛國成爲西邊的屏障;歸還以前侵佔燕國的柴夫、吠狗兩邑,讓燕國成爲北部的屏障。

  九合諸侯

  齊桓公七年(前679年),在甄召集宋國、陳國、蔡國、邾國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爲“九合諸侯”的第一次。另外,齊桓公還滅了譚國、遂國、鄣國等小國。

  田氏入齊

  齊桓公十四年(前672年),陳歷公子完即田完,逃到齊國,桓公想任命他爲卿,他不接受,桓公就任命他爲工正。田完就是戰國時代田氏齊國的始祖,這間接造成其後人奪去了姜姓齊國的政權。

  救燕國伐山戎

  齊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求救。齊桓公救燕,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國才停。

  燕莊公送齊桓公到齊境。齊桓公說:“不是天子,諸侯向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對燕無禮。”

  於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給了燕國,叮囑燕君學習召公爲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時一樣給周朝納貢。諸侯聽說此事,都擁護齊國。

  救邢國伐狄

  齊桓公二十五年(前661年),狄人攻打邢國,桓公出兵救援,扶立在齊國的衛國公子毀,是爲衛文公。

  殺妹哀姜

  齊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桓公妹妹哀姜是魯閔公的姨母,她和魯公子慶父淫亂。慶父弒閔公,哀姜想立慶父,而魯人立僖公。桓公召回哀姜,將其殺死。

  救衛國伐狄

  齊桓公二十八年(前658年),衛文公被狄人騷擾,向齊求救。齊打敗狄人,併爲衛國築楚丘城,把衛國臣民遷到那裏。

  討伐蔡國

  齊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桓公和蔡姬在水中游玩,蔡姬晃船,桓公心怕,阻止蔡姬。蔡姬不聽,晃個不停。齊桓公出船,大發雷霆,把蔡姬送了回去。蔡國也不高興,把蔡姬又嫁到楚國。齊桓公發怒,興兵討伐。

  齊桓公三十年春(前656年),齊桓公帶領魯、宋、陳、衛、鄭、許、曹七國諸侯伐蔡,蔡國臣民反叛。

  討伐楚國

  楚成王十六年(前656年),齊桓公因爲蔡姬之恨,侵楚,楚成王起兵迎戰,問:“爲什麼來到我國?”。

  管仲找了一些理由,回答說:“從前召康公對我國先君太公說:‘你要討伐諸侯,輔助周室。’給我們先君東到大海,西到黃河,南到穆陵,北到無棣的土地。楚國沒有進貢苞茅,使周王祭祀時沒有用來縮酒的東西。周昭王南征沒有回來。是因爲這些來責問。”

  楚成王說:“沒有進貢,實有此事,這是寡人的過錯。昭王南征沒有回來,你到漢水岸邊去問吧。”

  聯軍推進至陘。夏,成王派屈完帶兵抵禦,聯軍退回召陵。屈完前往召陵向齊桓公請求講和,齊桓公同意。

  齊桓公和屈完檢閱部隊時,對自己所率領的聯軍赫赫軍容感到非常驕傲。而屈完在此時勸解桓公“以德綏諸侯”。

  於是參與聯軍的諸侯們和屈完舉行盟誓後退兵。

  周惠王崩

  齊桓公三十三年(前653年)冬,惠王崩。周襄王怕異母弟王子帶爭王位,因此不發喪,向齊國告難。直到大局已定才公佈周惠王死訊。

  再會諸侯

  齊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夏,桓公大會諸侯於葵丘(今河南民權)。周襄王派宰孔賜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輅(諸侯朝服之車),並免去了桓公下拜。

  齊桓公於是不拜,管仲說:“不可。”,於是齊桓公還是下拜收賜。

  齊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秋,又和諸侯會於葵丘,周派宰孔參加。齊桓公越來越驕傲,諸侯有不少背叛的。宰孔對晉侯說:“齊桓公太驕傲了。”這年,晉獻公死,晉國發生內亂,秦穆公立公子夷吾爲晉君,桓公也出兵平亂。這時周朝式微,只有齊、晉、楚、秦強大。晉國內亂,秦國偏遠,楚王以蠻夷自居,齊桓公成爲中原的霸主。

  齊桓公說:“寡人向南打到召陵,望見熊山。北伐山戎、離枝、孤竹。西伐大夏,深入流沙之中。登上太行山,到卑耳山才返回。諸侯不要違背寡人。我三次聯合諸侯出兵,六次和諸侯會盟,定襄王太子之位。說以前三王偉大,現在我和他們有什麼兩樣嗎?我想在泰山封禪。”管仲勸說,桓公不聽。管仲又說,要得到遠方的珍奇怪物才能封禪,桓公纔不考慮這事。

  晚年

  易牙以廚藝服侍齊桓公。齊桓公說:“只有蒸嬰兒肉還沒嘗過。”於是易牙將其長子蒸了獻給齊桓公吃。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重病,桓公問他:“羣臣中誰可以代你爲相?”管仲說:“瞭解臣下沒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說:“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殺掉孩子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桓公說:“開方如何?”管仲回答:“背棄親人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近。”桓公說:“豎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閹割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愛。”管仲死後,齊桓公不聽管仲的話,重用三人,三人專權。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戎攻打周朝,周告急於齊,齊令各國諸侯發兵救周。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齊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冬十月七日,齊桓公餓死。五公子互相攻打,齊國一片混亂。桓公屍體在牀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屍體上爬了出來,“身死不葬,蟲流出戶”。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齊君無虧才把桓公收殮。

  成就

  政治

  齊桓公在位時致力於劃分和整頓行政區劃和機構,把國都劃分爲六個工商鄉和十五個士鄉,共二十一個鄉。十五個士鄉是齊國的主要兵源。齊桓公自己管理五個鄉,上卿國子和高子各管五個鄉。

  他把國政分爲三個部門,制訂三官制度。官吏有三宰。工業立三族,商業立三鄉,川澤業立三虞,山林業立三衡。郊外三十家爲一邑,每邑設一司官。十邑爲一卒,每卒設一卒師。十卒爲一鄉,每鄉設一鄉師。三鄉爲一縣,每縣設一縣師。十縣爲一屬,每屬設大夫。全國共有五屬,設五大夫。每年初,由五屬大夫把屬內情況向齊桓公彙報,督察其功過。於是全國形成統一的整體。

  軍事

  齊桓公強調寓兵於農,規定國都中五家爲一軌,每軌設一軌長。十軌爲一里,每裏設裏有司。四里爲一連,每連設一連長。十連爲一鄉,每鄉設一鄉良人,主管鄉的軍令。戰時組成軍隊,每戶出一人,一軌五人,五人爲一伍,由軌長帶領。一里五十人,五十人爲一小戍,由裏有司帶領。一連二百人,二百人爲一卒,由連長帶領。一鄉二千人,二千人爲一旅,由鄉良人帶領。五鄉一萬人,立一元帥,一萬人爲一軍,由五鄉元帥率領。齊桓公、國子、高於三人就是元帥。

  這樣軍隊組織便緊密結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獵來訓練軍隊,於是軍隊的戰鬥力得以提高。同時齊桓公又規定全國百姓不準隨意遷徙,人們之間團結居住,做到夜間作戰,只聽到聲音就可辨別敵我;白天作戰,只要看見容貌,大家就能認識。

  爲解決軍隊的武器,齊桓公規定犯罪了可用盔甲和武器來贖罪。犯重罪,可用甲與車戟贖罪。犯輕罪,可用值與車戟贖罪。犯小罪,可用銅鐵贖罪。這樣便減緩了軍隊裝備不足的問題。

  經濟

  管仲在改革中提出“相地而衰徵”的土地稅收政策,就是根據土地的好壞不同,來徵收多少不等的賦稅。這樣使賦稅負擔趨於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他又提倡發展經濟,積財通貨,設“輕重九府”,觀察年景豐歉,人民的需求,來收散糧食和物品。又規定國家鑄造錢幣,發展漁業、鹽業,鼓勵與境外的貿易。桓公大力推行這些經濟政策,齊國經濟開始繁榮起來。

  家庭

  齊桓公在位四十三年去世,當年是魯僖公十七年(前643年),《左傳》於當年介紹了齊桓公的配偶和兒子的情況。

  配偶

  嫡妻:王姬,膝下無子。

  嫡妻:徐嬴,膝下無子。

  嫡妻:蔡姬,膝下無子。

  寵姬:長衛姬,生公子無虧(武孟)(姜無虧)。

  寵姬:少衛姬,生齊惠公姜元。

  寵姬:鄭姬,生齊孝公姜昭,他是桓公生前立的太子。

  寵姬:葛嬴,生齊昭公姜潘。

  寵姬:密姬,生齊懿公姜商人。

  寵姬:宋華子,生公子雍(姜雍)。

  公子糾遺孀。

  子女

  公子無虧(武孟),長衛姬所生。公子無虧於齊桓公死後的前643年被立爲齊侯。

  齊惠公元,少衛姬所生。於前608年至前599年在位。

  齊孝公昭,鄭姬所生。桓公生前立的太子,於前642年至前633年在位。

  齊昭公潘;葛嬴所生。於前632年到前613年在位。

  齊懿公商人;密姬所生。於前612前609年在位。

  公子雍,宋華子所生。

  齊姜,晉獻公夫人,爲晉太子申生、秦穆公夫人穆姬的生母,秦康公的祖母。

  齊桓公的諸子共統治齊國四十餘年。桓公之子不止以上說的六人,《左傳·僖公二十六年》記載,齊桓公有七個兒子去楚國做了大夫。

  軼事典故

  管仲拜相

齊桓公伐楚 齊桓公簡介 第2張

  齊桓公與管仲

  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管仲輔佐公子糾。爲支持糾繼位,管仲曾以箭射小白,小白詐死,提前回國繼位,成爲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齊桓公。小白做了國君,鮑叔牙舉薦管仲,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鮑叔牙勸道:“難得的是臣下忠於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豈射鉤可比呢?”在鮑叔牙的力薦下,齊桓公決定不計前嫌,任用管仲爲相。管仲在齊國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了齊國的霸業,而齊桓公也成爲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個霸主。

  老馬識途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燕國(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來討救兵,說燕國被附近的一個部落山戎侵犯,打了敗仗。齊桓公就決定率領大軍去救燕國。齊國大軍到了燕國,山戎已經搶了一批百姓和財寶逃回去了。齊國和燕國的軍隊聯合起來,一直向北追去。沒想到他們被敵人引進了一個迷谷。那迷谷就像大海一樣,沒邊沒沿,怎麼也找不到原來的道兒。還是管仲想出一個主意來。他對齊桓公說:“馬也許能認得路,不如找幾匹當地的老馬,讓它們在頭裏走,也許能走出這個地方。”齊桓公叫人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領路。這幾匹老馬果然領着人馬出了迷谷。

  風馬牛不相及

  齊國征伐楚國,楚國派人對齊軍說:“你們在極北,我們在極南,真和放牧馬和牛,牝牡不能相誘相逐是一個道理,不料你們會來我們這裏,究竟爲了什麼呢?”

  庭燎招士

  春秋時期天子和國君在接待外國使者或商討國家大事時,要在大庭中燃起火炬,叫“庭燎”,這是最高規格的接待禮儀。齊桓公因求賢若渴而“庭燎招士”,但一年過後,沒有一個賢士前來。這時,東野那裏有個地位低下的人求見,齊桓公很高興地登堂接見,他問來人有何才能,來人回答:“我會九九算術。”桓公譏笑說:“會九九算術也能算一技之長嗎?齊國這樣的人到處都是。”來人回答道:“大山不拒絕細小的石頭,所以才成了大山;大海不拒絕細小的溪流,所以才成爲大海。九九算術不算什麼,但您如果對我以禮相待,還怕比我高明的人不來嗎?”桓公深感有理,便設庭燎之禮接待來人。果不其然,一個月後四面八方的賢士接踵而至。

  喜形於色

  齊桓公上朝與管仲商討伐衛的事,退朝後回後宮。衛姬一望見齊桓公,立刻走下堂一再跪拜,替衛君請罪。

  桓公問她什麼緣故,她說:“妾看見君王進來時,步伐高邁,神氣豪強,有討伐他國的心志。看見妾後,臉色改變,一定是要討伐衛國了。”第二天桓公上朝,謙讓地引進管仲。管仲說:“君王取消伐衛的計劃了嗎?”桓公說:“仲父怎麼知道的?”管仲說:“君王上朝時,態度謙讓,語氣緩慢,看見微臣時面露慚愧,微臣因此知道。”

  齊桓公與管仲商討伐莒,計劃尚未發佈卻已舉國皆知。桓公覺得奇怪,就問管仲。管仲說:“國內必定有聖人。”桓公嘆息說:“哎,白天工作的役夫中,有位拿着木杵而向上看的,想必就是此人。”於是命令役夫再回來工作,而且不可找人頂替。不久,東郭垂到來。管仲說:“一定是這個人了。”就命令儐者請他來晉見,分級站立。

  管仲說:“是你說我國要伐莒的嗎?”東郭垂回答:“是的。”管仲說:“我不曾說要伐莒,你爲什麼說我國要伐莒呢?”東郭垂回答:“君子善於策謀,小人善於推測。這話是小民私自猜測的。”管仲說:“我不曾說要伐莒,你從哪裏猜測的?”東郭垂回答:“小民聽說君子有三種臉色:悠然喜樂,是享受音樂的臉色;憂愁清靜,是有喪事的臉色;生氣充沛,是將用兵的臉色。前些日子臣下望見君王站在臺上,生氣充沛,這就是將用兵的臉色。君王嘆息而不呻吟,所說的都與莒有關;君王手所指的也是莒國的方位。尚未歸順的小諸侯唯有莒國,所以猜測要伐莒。”

  評價

  《春秋公羊傳》之評價

  《春秋公羊傳》說:“南夷北狄交,中國不絕如線,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國。”齊桓公作爲春秋時代的第一位霸主,他一向是被高度評價的。當時在夷狄的逼迫之下,中原各國的確遭到了極大的威脅,而通過改革而強盛起來的齊桓公,此時充當起了中原各國的保護神,打出了“尊王壤夷”的旗號。作爲霸主,齊桓公又是會盟諸侯,又是插手別國事務,又是安定王室,又是征伐夷狄,可謂風光一時。

  《春秋穀樑傳》之評價

  《穀樑傳》譴責了齊桓公通過殺公子糾成爲齊國國君的手段。

  對於桓公前681年在北杏的會盟,《穀樑傳》認爲齊桓公並不是周天子任命的方伯,如此是不應當的。但在記載前667年桓公與諸侯在幽的會盟時,稱讚桓公仁義守信。

  對於桓公在前666年伐衛一事,《穀樑傳》認爲桓公雖然是奉王命,但攻伐別國又索取財物,需要輕視。《穀樑傳》認爲桓公爲燕國討伐山戎一事是莫大之善舉,需要稱讚。《穀樑傳》以爲桓公駐曹救邢一事是害怕狄人,不值得讚揚,所以《春秋》避諱不書齊桓公。

  前658年桓公爲衛國築楚丘城,對於此事《穀梁傳》認爲桓公雖然有仁愛之心,但此舉超出禮制。桓公率大軍伐蔡,《穀樑傳》認爲合乎正道。

  前655年桓公盟諸侯,擁戴周王的太子,《穀樑傳》認爲這是變通禮制擁戴周王的做法值得肯定。

  《穀樑傳》對桓公在葵丘大會諸侯申明周王禁令表示稱讚。

  《穀樑傳》譴責桓公滅項一事,但又說桓公曾有存亡繼絕之功,所以爲之避諱。

  對於桓公的去世,《穀樑傳》說此人不正道,但前文有所貶抑,記載他的去世時對他的尊敬。

  《春秋左氏傳》之評價

  關於齊桓公伐楚的“召陵之師”,也許首當其衝的楚國人最瞭解當時的情況。召陵之師過去一百多年後,楚國的大夫椒舉向追求霸業的楚靈王提到歷史上夏啓王、商湯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齊桓公和晉文公這“六王二公”之功業。而楚靈王在這些歷史人物的偉大業績中,僅選擇了齊桓“召陵之師”作爲自己效仿的對象。可見楚國人心目中“召陵之師”是多麼雄壯。童書業推測各國當時兵力,認爲“召陵之師”聯軍有多達一千數百乘兵車的兵力,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在聯軍深入楚境的強壓下,楚國被迫放棄在戰場上擊敗聯軍的努力,而是乞求加入齊國同盟,此事在楚人心中印象極深。而齊桓去世後的前641年想謀求霸權的楚國在齊國參加盟會,仍然以齊國爲盟主。可見齊桓霸業之盛。

  有人認爲,當時齊桓公並未有多少實力,當時秦晉都還不是很強大,而對於楚國,齊桓公不過是定了一個盟約,並沒有試試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的雄厚實力。至於抗擊夷狄,更多的是打敗了實力不強的狄人,而對於楚國出兵滅了一些小國的行爲,齊桓公並沒有干涉。

  其他評價

  孟子批評齊桓公,認爲他不過是靠霸道,而不是王道。

  齊桓公生活糜爛,《史記》:“桓公好內,多內寵,如夫人(妾)者六人”、“桓公病,五公子各樹黨爭立。”如此多的兒子也爲以後的內亂埋下了隱患。不僅如此,齊桓公在近親性關係上也很混亂,“寡人有污行,不幸而好色,姑姊有不嫁者”,“齊桓公好婦人之色,妻姑姊妹,而國中多淫於骨肉。”另外齊桓公親近小人,甚至吃人肉。

  陵墓

齊桓公伐楚 齊桓公簡介 第3張

  齊桓公墓

  《括地誌》引《史記齊太公世家》說:“齊桓公墓在臨淄縣南二十一里牛山上,一名鼎足山,一名牛首垌。一所二墳。晉永嘉末,人發之,初得版,次得水銀池,有氣不得入,經數日乃牽犬入,中得舍蠶數十薄,珠襦、玉匣、繒彩、軍器不可勝數。又以人殉葬,骸骨狼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