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社會生活:先民已經開始以葛、蠶絲製成衣服

社會生活:先民已經開始以葛、蠶絲製成衣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五六千年前,先民已經開始以葛、蠶絲製成衣服。(絲綢受歡迎的程度歷久不衰,中外聞名。)在上古時期,中華文明的科學發展有:

社會生活:先民已經開始以葛、蠶絲製成衣服

天文學:是中華文明史上發達極早的知識部門之一。主要的原因是農業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在社會生產中佔據了主導地位,而農業的生產對季節有很強的依賴性,所以,僅從爲了確定季節這一點來看,人們就已經絕對地需要天文學。重要的發展有:

一、物候的觀察和初始的年歲季節概念。也就是通過觀察動植物的生活,活動現象來斷定季節的變化。

二、天象物候歷。也就是通過天上的星象的變化來斷定季節的變化。

三、記日法的發明。物候歷是一種粗疏不定的歷法。記日法的發明什麼時代已無從知曉。《史記.五帝本記》說:「黃帝……迎日推策」。「策」是一種小竹木片。迎來一次的日出,就移動一根竹木片。記日法的發明中,以天干記日法影響最爲深遠。所謂天干記日法,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字,逐日依次用一個字來標記一天。這個方法後來和地支結合成爲干支記日法,它一直延續使用到現代,成爲中華文化中一個極有特色的部分。

四、朔望月的觀測和陰陽合曆。除了太陽之外,月亮是最引起上古前人矚目的天體。有了記日法之後,月亮的圓缺週期(天文學上稱爲朔望月)兩個朔望月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體上是354天多,與一個迴歸年的長度相近。因此古人很容易就得到了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

五、方向確定中的天文知識。也就是依靠對太陽的觀側。起先人們把日出時的方向稱爲「東」,日落時稱爲「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