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阿根廷全程叫做阿根廷共和國。外文名叫做英語:the Republic of Argentina,位於南美洲東南部,東臨大西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1810年5月25日爆發革命,1816年7月9日宣佈獨立。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阿根廷

國名

“阿根廷”這一名稱由拉丁語中的“白銀”(argentum)加上陰性指小詞綴而成,首次書面使用可追溯至馬丁·德爾巴爾科·森特內拉( 英語 : Martín del Barco Centenera )1602年的詩作《 阿根廷與拉普拉塔河的征服( 英語 : La Argentina (poem) ) 》。 這個名稱源自拉普拉塔河(西班牙文:Río de la Plata,意爲銀之河)的名稱。胡安·迪亞斯·德索利斯( 英語 : Juan Díaz de Solís )一行踏上這片土地時,遇到了佩戴銀飾的當地查魯阿人,他們相信傳說中的銀山就在河的上游,便由此命名。西班牙王國給出的正式名稱是“拉普拉塔總督轄區”,獨立之初的國名爲“拉普拉塔河聯合省”(西班牙文:Provincias Unidas del Río de la Plata),但阿根廷一名在18世紀就早已廣爲使用。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2張

  西半球最高峯—阿空加瓜山

1826年憲法(英語:Argentine Constitution of 1826 )首次將阿根廷共和國這一名稱應用於法律文書。“阿根廷邦聯”(西班牙文:Confederación Argentina)一名也很常用,並出現在1853年阿根廷憲法(英語: Argentine Constitution of 1853 )中。 1860年,阿根廷國名由總統令確定爲“阿根廷共和國”(西班牙文:República Argentina),同年憲法修正案規定,1810年以來的所有國名合法有效。因“Argentina/-o”一詞普遍被當作形容詞使用,所以在國內,普遍使用“El País”或“El Estado”來表示阿根廷,在國外則使用“La Nación Argentina”(阿根廷)或“República Argentina”(阿根廷共和國)。

歷史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3張

  聖克魯斯的手洞保存着創作於1萬3千年至九千年前的土著居民藝術作品。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4張

  拉普拉塔總督轄區的行政區劃。

哥倫布時代

早在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阿根廷就有了已知最早的人類活動痕跡。 在歐洲殖民者登陸以前,這片地廣人稀的土地上有着社會形態各異的文化,可分爲三大類:

原始的獵人和食物採集者,未掌握陶器製作技術,如最南端的塞爾克納姆人和亞幹人。

進步的獵人和食物採集者,如中東部的 普埃爾切人(英語: Puelche ) 、克蘭迪人(英語: Querandí) 和山地居民,以及南部的 特維爾切人(英語 : Tehuelche people ),他們都被由智利擴張而至的馬普切人征服了。科姆人(英語 : 科姆人 (南美洲) )和 維奇人(英語: Wichi)生活在北部。

懂得製陶的農民,東北部的 查魯阿人(英語: Charrúa )、米努阿內人(英語:Minuane)和瓜拉尼人以刀耕火種的半定居方式生活;西北部的定居者 迪亞吉塔人(英語 : Diaguita )有着貿易文化,於1480年前後被印加帝國征服;託科諾特人(英語:Toconoté )和科梅欽貢人(英語:Comechingones)居住於中部,中西部的瓦爾佩人(英語:Huarpe)以大羊駝爲家畜,受到印加人的強烈影響。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5張

  阿根廷

西班牙殖民時代

1502年,航海家亞美利哥·韋斯普奇一行成爲首次抵達此地的歐洲人。西班牙航海家胡安·迪亞斯·德索利斯和塞巴斯蒂安·卡伯特分別於1516年和1526年到訪。1536年,佩德羅·德門多薩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帶建立了小型定居點,後於1541年在土著居民的抵抗中放棄。

進一步的殖民努力來自巴拉圭、祕魯和智利。弗朗西斯科·德阿吉雷建立了聖地亞哥-德爾埃斯特羅。隆德雷斯建於1558年,門多薩建於1561年,聖胡安建於1562年,聖米格爾-德圖庫曼建於1565年, 胡安·德·加雷於1573年建立了聖菲,同年赫羅尼莫·路易斯·德卡夫雷拉建立了科爾多瓦。1580年加雷南下,重建了布宜諾斯艾利斯。1596年,聖路易斯始建。

相比於玻利維亞和祕魯的真金白銀,阿根廷境內的經濟潛力並不爲西班牙帝國重視。因此,在1776年以布宜諾斯艾利斯爲首府的拉普拉塔總督轄區建立之前,它一直是祕魯總督區的一部分。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於1806年和1807年擊退兩次英國入侵之時,啓蒙思想的傳入和資產階級革命先例已經醞釀出對君主專制統治的批判,拿破崙對西班牙的入侵使阿根廷乃至整個西屬美洲的獨立運動支持者們看到了機會。

獨立和內戰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6張

  阿根廷、智利和祕魯解放者何塞·德·聖馬丁。

阿根廷開始了取代總督轄區的過程。在1810年5月25日,第一屆國民大會取代了西斯內羅斯總督。新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政府由當地人組成。在獨立戰爭期間的第一場衝突中,它粉碎了忠君者在科爾多瓦的反革命行動,但在東岸、上祕魯和巴拉圭遭遇失敗,這些地方後來成爲獨立國家。

革命者分裂爲敵對的集權派和聯邦派,它們的爭鬥成了阿根廷獨立初期的主題。1813年議會任命格瓦西奧·安東尼奧·德·波薩達斯爲阿根廷首任最高指揮。1816年,圖庫曼議會通過了《獨立宣言》。一年後,馬丁·米格爾·古埃梅斯消滅了北方的忠君者。何塞·德·聖馬丁將軍跨越安第斯山脈,保衛了智利的獨立。之後他的軍隊打下了西班牙在利馬的據點,宣告了祕魯的獨立。1819年布宜諾斯艾利斯制定了的中央集權制憲法很快被聯邦派廢除。

1820年,集權派與聯邦派之間的西佩達之戰以最高指揮結束統治告終。1826年,布宜諾斯艾利斯制定了另一部中央集權憲法,並任命貝納迪諾·裏瓦達維亞爲這個國家的首任總統。內陸省份很快起兵反抗,迫使他辭職並放棄憲法。兩派間內戰重燃。佔了上風的聯邦派於1831年建立了阿根廷邦聯,由胡安·曼努埃爾·德·羅薩斯領導。他發動討伐印第安人的荒漠遠征,強化了大土地所有制,並以鐵腕統治鎮壓集權派。他的貿易保護政策激怒了英、法等國和內陸省份,使阿根廷先後遭遇了法國封鎖和英法聯合封鎖。1852年,另一位強大的軍事領袖胡斯托·何塞·德·烏爾基薩推翻他成爲總統,並以1853年憲法確立了自由主義和聯邦制。壟斷地位遭到破壞的布宜諾斯艾利斯脫離邦聯,直到1859年戰敗。

現代國家的興起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7張

  1886年,胡利奧·阿根蒂諾·羅卡向國會發表憲法規定的年度報告。

在1861年的帕翁戰役中擊敗烏爾基薩後,巴託洛梅·米特雷確立了其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地位,並當選爲國家重新統一後的首任總統。他同他的繼任者多明戈·福斯蒂諾·薩米恩託和尼古拉斯·阿韋利亞內達建立了現代阿根廷國家的基礎。1864年,阿根廷參加了三國同盟戰爭,獲得原巴拉圭領土的一部分。第二次荒漠遠征將原住民當作發展的障礙予以清除,使阿根廷搶先征服了巴塔哥尼亞。

從1880年上任的胡利奧·阿根蒂諾·羅卡開始,經濟自由政策得到連續十屆聯邦政府的加強,政策激勵下的 歐洲入境移民潮重塑了阿根廷社會和經濟的面貌。1870年到1910年,移民潮和死亡率的降低使人口數量擴大到了原來的五倍,經濟規模擴大到了原來的十五倍;鐵路里程從503公里陡增至31,104公里;小麥年出口從10萬噸增至250萬噸,冷藏船的應用使牛肉年出口從2.5萬噸增至36.5萬噸,令阿根廷躋身於世界出口五強之列; 歸功於 世俗的免費公共義務教育系統,識字率從22%激增至65%,比大多數拉美國家五十年後的水平還高。1908年,阿根廷人均收入超越德國、加拿大和荷蘭,全球排名第七。布宜諾斯艾利斯也從“大農村”轉身成爲國際化的“南美巴黎”。

然而,自然的饋贈長久地掩蓋了問題。大地主寡頭壟斷了廣袤的土地,使阿根廷的財富集中現象比美國嚴重得多,也使其在單一出口的老路上越走越遠,偏離了工業化道路,而經濟從屬於英國的局面也在持續。在新興中產階層反對寡頭統治集團,要求政治民主的呼聲中,1891年,激進公民聯盟(激進黨)成立了。武裝起義的威脅促使保守派總統羅克·薩恩斯·佩尼亞於1912年制定了 普通男性無記名投票法。於是激進黨領袖伊波利托·伊裏戈延得以於1916年當選總統。他推行社會經濟改革,將家庭農場主和小型企業納入援助範圍。阿根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然而在伊裏戈延的第二次統治中,阿根廷未能躲過全球大蕭條帶來的農產品滯銷。

惡名十年

1930年,何塞·費利克斯·烏里武魯在軍事政變中推翻了對大蕭條束手無策的伊裏戈延,標誌着把國家推向衰落的政治、經濟失穩的開始。

兩年後,烏里武魯的法西斯體制失敗,阿古斯丁·佩德羅·胡斯托上臺,過去的寡頭政治與選舉舞弊死灰復燃。他同英國簽訂了有爭議的條約,以維護英帝國特權爲條件繼續向其出口牛肉。迫於時局,進口替代工業開始起步。阿根廷在二戰中是個親軸心國的中立國,直到二戰在歐洲結束前一個月才向軸心國宣戰。由於在工人中聲望頗高,在1943年的政變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福利部長鬍安·庇隆遭到罷免和監禁,隨即,大規模羣衆示威迫使他於獲釋。1945年10月17日,他組建工黨,贏得了1946年的選舉。

庇隆主義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8張

  胡安·庇隆與其妻愛娃·庇隆1948年的官方總統畫像

庇隆創造了被稱爲“庇隆主義”的左翼政治理念,並以此爲宗旨創立了正義黨。他將關鍵的工業與公共設施收歸國有,提升了工資與工作環境,還清所有外債,並幾乎實現了充分就業。他的妻子愛娃·庇隆發揮了核心的政治作用。1947年,她推動國會授予女性參政權,併爲弱勢羣體帶去空前的社會救濟。1952年,她的早逝令視她爲救星和偶像的無數國民爲之哭泣。1951年,庇隆順利獲得連任,然而社會褔利的超支很快耗盡了二戰帶來的鉅額外匯。經濟下滑、腐敗盛行、夫人光環的褪去,加上離婚法通過造成的其與天主教會之間的矛盾,使之逐漸失去執政基礎。1955年,海軍在刺殺總統的起事中轟炸了五月廣場,幾個月後,在軍方自所謂的解放者革命中,庇隆被迫下臺,流亡西班牙。

新任國家領導人佩德羅·尤金尼奧·阿蘭布魯主張“反庇隆主義”,並通過 1956年第4161號法令宣佈正義黨違法,同時禁止相關示威活動,庇隆主義支持者有組織地轉入地下。其後激進黨的 阿圖羅·弗隆迪西贏得了之後的總統大選。他採取部分私有化和鼓勵投資等措施,實現能源與工業自給自足,扭轉了積重難返的貿易逆差,並解除了對正義黨的黨禁。正義黨的復甦令軍方不滿,使其也因軍方壓力而被迫下臺。參議院臨時議長 何塞·瑪利亞·基多按照憲法繼任權成爲臨時總統,正義黨(庇隆主義)再度被禁止。1963年當選的 阿圖羅·伊利亞引領國家實現了全方位發展,但他將庇隆主義合法化的嘗試失敗,謀求軍政府無限期統治的 胡安·卡洛斯·翁加尼亞領導“阿根廷革命”,將他推翻。

骯髒戰爭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9張

  1982年底的一場遊行中,五月廣場母親打出標語:“要失蹤的三萬人活着出現”;“在囚禁中出生的無數寶寶在哪裏?”

翁加尼亞關閉國會,取締所有政黨,解散了學生會和工會。羣衆的不滿導致科爾多瓦和羅薩里奧發生了兩場大規模抗議。城市游擊隊組織“ 蒙託內羅斯 ”綁架並謀殺了阿蘭布魯。亞歷杭德羅·阿古斯丁·拉努塞將軍爲緩和局勢,讓胡安·庇隆的鐵桿心腹 埃克托爾·何塞·坎波拉成爲總統候選人,坎波拉於1973年3月獲選後爲被定罪的游擊隊員頒佈特赦,併爲庇隆從西班牙迴歸鋪平了道路。

庇隆回國當天,右派工會領導人與蒙託內羅斯左派青年之間的庇隆黨派系矛盾導致了埃塞薩屠殺的發生。坎波拉辭職讓路後,庇隆於1973年9月再次當選總統。他將蒙託內羅斯驅逐出黨,使之再度成爲祕密組織。爲反抗該組織和人民革命軍,何塞·洛佩斯·雷加組建了阿根廷反共同盟。1974年庇隆病逝,他的第三位夫人伊莎貝爾由副總統接替其職務。她簽署祕密法令鎮壓左翼勢力,遏止人民革命軍在圖庫曼省發動農民暴動的嘗試。次年,在一路惡化的治安和經濟形勢中,缺乏執政經驗的她被豪爾赫·拉斐爾·魏地拉罷黜。“ 國家重組進程”隨之開始。

在這一進程中,國會被關閉,最高法院法官被免職,政黨和工會遭禁,超過三萬名游擊隊員嫌疑人及其同情者遭受到綁架、酷刑和祕密處決。至1976年底,蒙託內羅斯失去了將近兩千名成員。人民革命軍被徹底打垮。1979年,蒙託內羅斯絕地反擊,旋滅。治安恢復,但軍方導入外資的舉措重創了國內產業。1982年,窮途末路的加爾鐵裏軍政府孤注一擲,派兵佔領馬爾維納斯羣島,靠引燃民衆的奪島熱望以迴光返照。被引燃的還有馬島戰爭。兩個月後,阿根廷敗給英國,軍政府權威掃地,國家就此向民主法治過渡。

民主化時期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10張

  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德基什內爾,阿根廷第一位由民主選舉產生的女總統。

1983年,激進公民聯盟候選人勞爾·阿方辛當選總統,開始懲處在骯髒戰爭時期犯有反人類罪行的軍人集團,軍事法庭給所有政變領導人下了判決書。但在軍方壓力下,他也制定了 停止追究法和義務服從法,停止檢舉指揮系統下層的軍官。阿根廷同智利和巴西的關係得到修補,通貨膨脹卻更甚以往,人均收入一跌再跌。社會動盪和遊行抗議迫使阿方辛提前辭職及舉行選舉。庇隆主義的正義黨人卡洛斯·梅內姆在1989年的競選中獲勝,順利完成超過半個世紀以來,第一次和平的政黨輪替。

梅內姆上臺後,一改過去正義黨及庇隆主義由政府幹預市場的經濟政策,擁抱新自由主義:固定匯率、放開商業管制、實行私有化,並拆除貿易壁壘,暫時重振了經濟。他赦免了阿方辛執政期間獲刑的官員。1994年憲法修正案允許總統連任。好景不長,20世紀末的外國金融危機暴露出匯率缺乏彈性、嚴重依賴外資的弊端,引發了外資撤出、出口崩潰、大量企業破產的危局。 費爾南多·德拉魯阿領導的激進黨在1999年選舉中重奪執政權。

儘管危機開始惡化,德拉魯阿依舊維持梅內姆的經濟計劃,民怨滋生。凍結銀行存款以大規模的資本外逃爲迴應,產生新的動盪。2001年12月的暴亂迫使德拉魯阿辭職。國會內部選舉並任命愛德華多·杜阿爾德爲臨時代理總統,他廢除了梅內姆設立的固定匯率體系。2002年底,危機開始緩解,而兩名抗議者的身亡迫使他提前交權。

基什內爾時期

在之後提前舉行的總統大選中,由左派正義黨候選人內斯托爾·基什內爾當選。

在內斯托爾·基什內爾的經濟政策下,經濟危機告終,顯著的財政和貿易盈餘得以實現,在危機中膨脹的貧困階層向中產階層過渡。在他的政策下,阿根廷償清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全部債務,廢除了停止追究法和義務服從法,並恢復對人權紀錄不良的軍官的整肅。面對天文數字的違約債務,政府主導了兩次債務重組。

基什內爾總統沒有尋求連任,轉而支持其妻,第一夫人及參議員克里斯蒂娜參選。克里斯蒂娜於2007年當選總統,並於2011年連任,但經濟蕭條、外匯管制、進口限制、通貨膨脹、腐敗及濫用職權、債務違約、干預司法系統獨立性、內閣官員涉嫌走私毒品、選舉期間捏造選票及賄賂選民並對抗議者暴力鎮壓,以及協助掩蓋1994年猶太中心汽車炸彈事件真相的嫌疑,使她及其所屬勝利陣線的支持率下滑至38.41%。

由於執政黨勝利陣線嚴重的貪污瀆職問題,在2015年10月25日的第一輪總統及下議院選舉中,勝利陣線失去了衆議院中的26個席位,以及6個聯邦省的省長席位。同年11月22日舉行的第二輪總統大選中,反對派領袖、共和黨領導人毛裏西奧·馬克裏贏得總統大選,此後勝利陣線利用在政府改屆前的時間,於衆議院爭取到法定人數後,在5分鐘內通過了超過100條法律,成爲又一醜聞。2015年12月10日午夜0時,克里斯蒂娜任期結束,在其支持者的歡呼聲中,搭乘直升機離開玫瑰宮結束了12年的基什內爾時代,她的支持者組織(La Cámpora)以及她無視憲法和司法系統的作風,讓勝利陣線內部出現了裂痕,並讓她揹負上了罵名。多年來備受爭議的正義黨(勝利陣線是其分支)所奉行的民粹主義,也被指責爲是“以國家財政支付無收入者以換取選票”的獨裁行爲。

現代

毛裏西奧·馬克裏於2015年12月10日宣誓就職,開啓了阿根廷現代民主的新篇章。在就職前,馬克裏許諾將給予司法系統完整的獨立性,因此得到了最高法院法官的一致支持。在其後上任前的準備中,改變了現有內閣設定,拆分經濟和內政部,內閣成員多畢業於國內私立或外國著名大學,並將個人財產交給信託基金並提供透明化信息,以及開始修復被克里斯蒂娜破壞的與各大發達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並主導對貪污“零容忍”的政策,縮減公共開支,裁減在基什內爾時代大量僱傭的公務員,並提升能源及交通費的價格。2016年3月23日凌晨,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抵達阿根廷,開始爲期兩天的國事訪問,藉此對馬克裏總統表示支持,此舉亦是自1997年之後近20年來時任美國總統對阿根廷的首次官方訪問。4月22日,在參衆兩院的通過下,開始支付給債權人,阿根廷15年來正式脫離債務違約。

地理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11張

  阿根廷地形

阿根廷擁有2,780,400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位於南美洲南部,西與智利以安第斯山脈爲界,北鄰玻利維亞與巴拉圭,東北與巴西接壤,東臨烏拉圭與南大西洋,南瀕德雷克海峽。陸地邊界全長9,376公里,拉普拉塔河口與大西洋上的海上邊界全長5,117公里。

阿根廷最高點爲門多薩省的阿空加瓜山,海拔6959米,它也是南半球和西半球最高點。最低點位於聖克魯斯省聖胡利安窪地中的炭湖,低於海平面105米,也是南半球和西半球最低點,世界第七低點。

國土最北端位於胡胡伊省 聖胡安格蘭德河與莫西內特河交匯處,最南端是火地島省的聖皮奧角;最東端位於東北部米西奧內斯省貝爾納多-德伊裏戈延市區,最西端在聖克魯斯省冰川國家公園之內。最大南北距離爲3,694公里,緯度範圍爲南緯22度至南緯54度,最大東西距離爲1,423公里,經度範圍爲西經73度至西經53度。

最主要的河流有巴拉那河、烏拉圭河(匯入拉普拉塔河)、巴拉圭河、薩拉多河、內格羅河、聖克魯斯河、皮科馬約河、貝爾梅霍河和科羅拉多河。河水最終都歸向阿根廷海,這是一個淺海,處於異常寬闊的阿根廷大陸架之上。影響該水域的兩個主要洋流是巴西暖流和福克蘭寒流。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12張

  布宜諾斯艾利斯是阿根廷最大城市

地區

阿根廷分爲七個地理區域:

西北地區,安第斯高原在此區域的最西部延續,地勢高而崎嶇;中西部乾旱的“前山脈”中佈滿了峽谷溝壑;多山的東部覆蓋着永加斯雲霧森林的延伸部分。

美索不達米亞,爲巴拉那河與烏拉圭河之間的亞熱帶低地,向南楔入潘帕斯草原,向東北伸入巴拉那高原。

格蘭查科,屬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是一個低窪、平緩的沖積平原,位於美索不達米亞與安第斯山之間。

潘佩阿納斯山脈,爲中部一系列中等高度的山鏈。

庫約,位於國家西部、安第斯山脈東麓,由盆地和山嶺組成。

潘帕斯草原,爲遼闊、肥沃的沖積平原,由東海岸延展至中部。

巴塔哥尼亞,爲南方一個寬廣的高原,主要由東部乾燥多巖的乾草原、 南部溼冷的草原和西部茂密的亞南極森林組成。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13張

  潘帕斯草原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14張

  潘佩阿納斯山脈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15張

  美索不達米亞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16張

  格蘭查科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17張

  庫約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18張

  安第斯高原西北部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19張

  卡爾查基山谷西北部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20張

  永加斯西北部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21張

  西巴塔哥尼亞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22張

  東巴塔哥尼亞

氣候

除了集中了全國大部分人口的亞熱帶和溫帶地區,阿根廷也有着北端的熱帶氣候 和大陸南端的副極地氣候,氣候模式大致遵循地理區域區分: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23張

  美索不達米亞的熱帶景觀西巴塔哥尼亞的副極地景觀

西北地區的氣候多種多樣,雨量由北到南、由東到西遞減:臨近安第斯山的乾旱高原,寒冷而溫差大,夜晚氣溫常降至冰點以下。東部的永加斯位於炎熱潮溼的熱帶。

美索不達米亞大部處於亞熱帶,北部爲熱帶。氣候由溼熱多雨的北部 向溫和而半溼潤的南部過渡。

格蘭查科具有酷熱的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查科省的裏瓦達維亞保持着49℃的南美最高氣溫記錄。潮溼的夏季伴隨大量季節性降水,冬季較爲乾燥。

庫約的氣候大體溫和,山區有着高山氣候,一年中許多時候氣溫低於冰點。

潘帕斯草原和潘佩阿納斯山脈氣候溫和,夏季炎熱,風暴多發,冬季涼爽。東部較爲溼潤。

巴塔哥尼亞的降水量自西向東劇減。此地時常狂風大作。夏季較爲溫和,嚴寒的冬季伴隨着大雪和霜凍,山區更是如此。丘布特省的薩米恩託鎮保持着-27.22℃的南美最低氣溫記錄。

潘佩羅冷風是一種主要的地方性風,吹越巴塔哥尼亞與潘帕斯草原。在冷鋒過後,暖氣流會在冬季中後期從北方涌來,製造出溫和的天氣。帶雨的東南風通常會緩和寒冷天氣,但也會帶來暴雨、狂濤和沿海的洪水,在晚秋和冬季的中部海岸與拉普拉塔河口很常見。佐達風是一種乾熱風,影響庫約和潘帕斯草原中部,在從安第斯山脈六千米高處下沉的過程中失去所有水分。佐達風的陣風風速可高達每小時120公里,可能助燃野火,造成災害。在刮佐達風的六月至十一月,被稱爲“白風”的暴風雪常會影響海拔較高地區。

生態

阿根廷時間 阿根廷國旗 第24張

  東巴塔哥尼亞溼冷的草原。虎貓,美索不達米亞的一種典型的動物。

阿根廷是生物多樣性大國,擁有種類齊全的海陸生態系統,有記錄動植物物種數相當之大,包括9,372種維管植物(數量居世界第24)、1,038種鳥類(世界第14)、375種陸生哺乳動物(世界第12)、338種爬行動物(世界第16)和162種兩棲動物(世界第19)。

其中有529種脊椎動物和至少240種植物爲受威脅物種。這主要是由於農業用地佔據自然土地以及森林開伐,也部分歸因於工業化、城市化和越來越多的入侵物種。阿根廷森林覆蓋率呈下降趨勢,2010年爲10.7%。

阿根廷也是生物承載力第九大國。截至2013年,該國的自然保護區網絡包括了299個陸地保護區(佔國土面積的6.3%)、21個溼地保護區 和11個生物圈保護區,涉及國內24個生態區的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