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陝西督糧道被稱爲大清道府第一肥缺 這個官職是做什麼的

陝西督糧道被稱爲大清道府第一肥缺 這個官職是做什麼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陝西督糧道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陝西督糧道是個什麼官,爲何被稱爲大清道府第一肥缺?

《道鹹宦海見聞錄》是晚清一部重要的參考史料,作者張集馨將自己在宦海三十年中的所見所聞以年譜的方式記錄了下來,如今我們在翻閱這部史料的時候,可以切實瞭解到晚清官場的種種潛規則。

如果讀過這本書的讀者,一定對書中所描述的“陝西督糧道”一職印象深刻,張集馨毫不忌諱地稱其爲“天下道府第一肥缺”。那麼陝西督糧道是個什麼官,爲何稱它是道府第一肥缺?

清朝道的不同分類

根據《光緒會典》的記載,全國共設有道93員,其中分守道20員,分巡道72員,專職道1員。至於什麼是分守、分巡以及專職道,之前有文章具體介紹過,這裏不一一說明。

道員的品級自乾隆以後定爲正四品,但與知府的情況不同,道的職掌情況比較複雜。有的道是有具體轄區的,多得兼轄三四個府,少的只轄一個府,這類道員與知府多有相似之處,但一般都兼兵備銜,可以節制轄區內的綠營。

而有些道則沒有具體的轄區,多爲因事而設,這類道員通常都爲糧儲道、鹽法道、管河道、驛傳道等等。此外也有爲數不多的道員還兼任水利、學務、茶馬以及屯田。

陝西督糧道被稱爲大清道府第一肥缺 這個官職是做什麼的

通俗地講,清朝的道主要分爲兩大類,一類是具有民事行政權力的,負責錢糧、刑名,另一類則是專管某一方面的,不參與具體的民政事務。

張集馨所任的陝西督糧道屬於後者,其主要職責在於督辦陝西一省的糧務,如果和現在的官職對比,就是農業廳廳長兼糧食局局長。

如果瞭解清朝歷史的讀者,應該都瞭解,清朝地方官系統中,除了督撫和布、按二司外,油水最多應該是鹽政、銅政兩個專職衙門。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句話用在鹽政、銅政衙門根本不適用,如果一門心思要撈錢,一年分紅就不會少於十萬兩。

鹽政、銅政以外,才能輪到各省糧道,不可否認糧道確實是一個油水頗豐的衙門,《紅樓夢》中賈政就以郎中外放江西糧道,儘管他還算本分,但可以肯定,他被革職時,必然也撈了不少油水,否則賈府的日常開支就難以維持。

陝西督糧道被稱爲大清道府第一肥缺 這個官職是做什麼的 第2張

不可否認糧道固然是肥缺,但張集馨說陝西督糧道是天下道府第一肥缺,此論是否有所誇大?還別說,張集馨在書中介紹得很清楚。

陝西督糧道“肥”在哪?

注意,清朝其實各省都設有糧道的,但情況又有不同,內地省份的糧道是沒有“督”這個頭銜的,只有邊疆省份糧道纔有。陝西不算邊疆,卻是一個地理位置極其重要的省份。

自康熙朝開始一直到光緒朝,西北邊境就是個火藥桶,是朝廷最爲揪心的地方。三藩之亂這種特例且不說,單就一個新疆幾乎每一朝都會爆發時間長、規模大的戰爭,朝廷花費在新疆上面的銀子,可以用金山銀海來形容。

陝西作爲西北的前線,每次用兵都是根據地,所有的部隊以及軍械、錢糧都要在這個地方集中,況且打仗無非就是錢糧兩項,所以朝廷對陝西糧道的任命極爲嚴格,又因陝西糧道管理的不僅僅是一省事務,還牽涉朝廷軍機,故有“督糧道”之銜。

張集馨是於道光二十五年被提拔爲陝西督糧道的,此前的職務是福建汀漳龍道,根據他自己的介紹,這次任命完全是出於道光帝的本意,沒有督撫保舉。而且張集馨的這次任命在朝野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朝臣都認爲張集馨撿了天大的便宜,就連他的親朋好友也認爲他升官了。

這就足以證明,陝西督糧道的地位比福建汀漳龍道要高,否則也談不上是升遷。張集馨準備啓程赴任時,照例要打點在京的一衆官員,這次送禮花了張集馨17000餘兩銀子。而就在之後的道光二十七年,張集馨被提拔爲陝西按察使時,照樣也送了禮,但這次送禮的數額反而只有14000多兩。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陝西督糧道確實是一個肥差,否則按照送禮的規制來講,不會高於按察使。清朝官場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外任地方官送禮的多寡,看得並不是品級,而是職務的肥瘦。

張集馨自己列了一本賬,陝西督糧道衙門共有東西兩座糧庫,從頭年的五月開始徵收,第二年上報戶部奏銷,所徵的大米、小米、豆類、麥子約爲二十萬石。

這些糧食是不需要解交戶部的,而是用來發給陝西的八旗、綠營。而實際情況是,八旗、綠營的糧餉的定額只有十九萬石,這樣一來剩下的一萬石就成了陝西督糧道衙門的私產。注意,這一萬石屬於灰色收入,不合法也不違法,朝廷是不會追究的。

對於“石”這個概念可能有些讀者還不是很清楚,清朝的一石摺合120斤,一斤約爲590克,一萬石算起來就是142萬斤糧食。又,道光時期一石糧食大概要1.2兩左右,最終得出的結果就是陝西督糧道盈餘的糧食摺合白銀12000兩。

陝西督糧道被稱爲大清道府第一肥缺 這個官職是做什麼的 第3張

12000兩就敢誇口是天下道府第一肥缺,顯然這肯定不是陝西督糧道的全部收入。貓膩就在各糧食品種的配比上。

小米、大米、小麥屬於細糧,是發給兵丁的糧餉,而豆類則是粗糧,主要用來餵養馬匹。粗糧與細糧的價格區別是很大的,一石大米差不多可以換三石豆類,有了價格差自然也就有了謀利的機會。

張集馨接任陝西督糧道的時候,他的前任就把粗糧冒作細糧,虧欠了七萬石之多,這個數量就很大了,大概有五萬兩銀子的進賬。

這還不是全部,有些年份細糧與粗糧的收成又是不一樣的,張集馨上任那年剛好遇到細糧大豐收,而粗糧歉收,從而導致粗糧的價格高於細糧。在發放糧餉時,兵丁們更願意領粗糧,而不要細糧。

陝西督糧道衙門很會做生意,年景好的時候就儲備一部分粗糧,這樣一來遇到粗糧歉收的年份就可以大賺一筆。張集馨算是安守本分的,他上任時剛好粗糧值錢,所以就很輕鬆地補齊了前任的七萬石細糧的虧空。

賬就怕算,陝西督糧道每年明面上的收入有12000兩銀子,暗中則通過糧食調劑,又可以獲取五萬兩銀子的收入,總數就有六萬兩之多。儘管也有一部分孝敬上司,但撈個三萬兩不成問題,況且糧道作爲地方重要官員,還有許多額外的收入,林林總總應該不下於五萬兩。

張集馨在陝西督糧道上幹了不到三年就調任爲陝西按察使,這一次進京後,他將之前所欠的鉅額債務也還清了。

陝西督糧道被稱爲大清道府第一肥缺 這個官職是做什麼的 第4張

史料中還有記載,說陝西督糧道一年收入可達三十四萬兩,這個估計有點誇張。不過道光晚年,西北邊疆相安無事,如果要是有戰事,陝西督糧道過手的錢糧更多,相信收入也會成倍增加,至於是不是天下道府第一肥缺,這個真是說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