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有着經天緯地之才的諸葛亮,爲何會甘心在隆中不問世事?

有着經天緯地之才的諸葛亮,爲何會甘心在隆中不問世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爲何會隱居隆中,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諸葛亮有一句名言,被很多人當作座右銘,那就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出自諸葛亮臨去世前給他的八歲兒子寫的《誡子書》。諸葛亮對自己的兒子鄭重交代這句話,自然是出於他人生的深刻感悟。這句話也解釋了當年他隱居隆中,躬耕隴畝時的心情。那麼,爲什麼有着經天緯地之才的諸葛亮,會甘心在隆中“躺平”,不問世事呢?

一、各方面條件俱佳的諸葛亮。

如果按照今天的標準,諸葛亮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他是家族諸葛氏是琅邪的名門,祖上諸葛豐曾經擔任過漢朝的司隸校尉。他的父親擔任過漢末的泰山郡丞,叔父諸葛玄擔任過袁術委任的豫章太守

至於說諸葛亮的容貌,是當時有名的美男子。他身高八尺,約合現在的一米八左右,容貌甚偉。在他出使東吳的時候,對容貌十分看重的孫權,一見諸葛亮就感到親切,很快就在諸葛亮的勸導下與劉備結盟,共抗曹操。可以說,諸葛亮的容貌在這場外交活動中爲他加分不少。

有着經天緯地之才的諸葛亮,爲何會甘心在隆中不問世事?

至於說諸葛亮的才學,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諸葛亮的朋友崔州平、徐庶和孟公威等人和他一起遊學,都是有才能的人。他們在日後出仕,也都成就了一番事業。諸葛亮與他們爲伍,他的才能自然也會得到大家的認可。

如果再從社會關係來看,諸葛亮的人脈也是十分廣泛的。他的叔父諸葛玄與荊州的統治者劉表是故舊關係。在離開袁術後,諸葛玄就帶着諸葛亮兄弟去投靠劉表。劉表到荊州上任的時候,是單槍匹馬去的。他雖然依靠當地的世家大族的勢力統治了荊州,可是手下親信不多。對於諸葛玄的到來,劉表當然照顧有加。

諸葛亮的兩位姐姐也都嫁給了當地的世家大族。一位嫁給了蒯祺,一位嫁給了龐山民。蒯祺是荊州勢力最大的蒯家的成員,家族領袖蒯越是幫助劉表統治荊州的主要幫手。至於說龐山民則是當地名士領袖龐德公的兒子。諸葛亮爲臥龍、龐統爲鳳雛,司馬徽爲水鏡的評價,都來自龐德公。

諸葛亮的妻子黃氏的孃家更是勢力顯赫。這是因爲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娶了蔡瑁的妹妹,而蔡瑁的另一個妹妹嫁給了劉表。這樣,諸葛亮就與劉表和荊州掌握軍權的蔡瑁有了親戚關係。由於這種複雜的人脈關係,使得諸葛亮與荊州的上層人物交流很多。其中劉表的長子劉琦就和諸葛亮關係很好,十分器重諸葛亮。

諸葛亮擁有這麼良好的條件,按理說他想要在荊州獲得個一官半職並非難事。但是我們從歷史記載看到,諸葛亮不但沒有在荊州做官,他反倒去隆中隱居起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放棄仕途,去鄉村“躺平”呢?

二、志向遠大且不爲世俗所容的諸葛亮。

其實,諸葛亮之所以選擇隱居鄉里,僅僅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的志向遠大,可是並不爲世俗所容。正是由於“燕雀焉知鴻鵠之志”,讓諸葛亮的理想遭受了沉重的打擊。諸葛亮到隆中隱居,也是爲了躲避那些勢力的侵襲。

諸葛亮的志向在他求學的時候就已經顯現出來。他與務求精熟的同伴不同,他思考的是天下大勢,每每爲此抱膝長嘯。諸葛亮面對亂世,經常吟唱着《梁父吟》,爲天下蒼生悲嘆。當其他人詢問他的志向時,諸葛亮以管仲樂毅自比。

有着經天緯地之才的諸葛亮,爲何會甘心在隆中不問世事? 第2張

可是在史書中的記載是,除了他最要好的朋友崔州平、徐庶以外,“時人莫之許也”。就是這一句短短的評價,我們就可以知道諸葛亮遭受的打擊。原本諸葛亮的各方面條件俱佳,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就是那些宵小嫉妒打擊的對象。可是由於諸葛亮年輕氣盛,過早暴露了自己的志向,更讓他站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管仲是春秋時齊桓公的相國,他出身平民,深知下層人民的疾苦。在得到齊桓公的重用後,他發揮自己治國理政的才能,幫助齊桓公將飽受戰亂之苦的齊國發展壯大起來。在他的輔佐下,齊桓公九合諸侯,成爲天下的霸主。

樂毅則是戰國時燕國的統帥。當時的燕昭王爲了報復齊國侵略的恥辱,四處招賢納士。樂毅和一羣志同道合之士一起投奔燕國。在他們的幫助下,燕國逐漸強大起來。此後樂毅抓住戰機,在濟西戰中大敗齊軍。隨後在很短時間下,樂毅率領的燕軍佔領了齊國絕大部分領土。齊國僅僅剩下即墨、莒兩座城池,險些亡國。

諸葛亮用管仲樂毅這兩人來自比,就向大家表明了自己的志向。諸葛亮想象管仲樂毅那樣,匡扶漢室江山,重整天下。可是諸葛亮的這種想法,在荊州是註定行不通的。這是因爲荊州沒有人會贊同他的觀點,去任用他。

在當時的荊州,劉表雖然是漢室宗親的身份,可是他根本無意去爲匡扶漢室出力。在他的心中,不但尋求的是苟且偷安,還去郊外祭祀,對皇位有所覬覦。而他的部下,那些荊州的世家大族與劉表的想法相同。他們只想維持荊州的獨立,保護自己的權勢,至於說天下歸誰對他們來說無關緊要。

如此一來,諸葛亮與他們志不同、道不合。這樣在他們的眼中,諸葛亮不但是一個異類,而且還是一個危險分子。於是所有的譏諷嘲笑鋪天蓋地而來,對諸葛亮進行了全方位的中傷。就連諸葛亮娶妻,由於他的妻子容貌不佳,這都被編成歌謠,在民間傳唱。

我們可以想到,這一切對於諸葛亮來說,是一種何其恐怖的傷害。因此,離開荊州的統治中心,來到隆中隱居,也不失爲諸葛亮的一種權宜之計。不過,諸葛亮來到隆中,看似“躺平”,可是這背後並沒有那麼簡單。

三、《隆中對》的橫空出世。

諸葛亮在隆中躬耕隴畝,在外人的眼裏,他是“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這樣,諸葛亮逐漸打消了荊州對立派的疑慮,還獲得了難得的休息時間。直到有一天,一個人的到來纔打破了這一切的平靜,這個人就是劉備。

歷史上對於是劉備尋訪諸葛亮,還是諸葛亮主動投奔劉備還有過爭論。不過從各種跡象來看,還是劉備親自探訪諸葛亮更符合實際。這是因爲諸葛亮成爲劉備的部下,是曹操南下荊州的前一年。在劉備駐防荊州北部幾年的時間裏,諸葛亮都沒有加入劉備陣營。如果劉備不去尋訪諸葛亮,那麼他就可能永遠錯失諸葛亮了。

有着經天緯地之才的諸葛亮,爲何會甘心在隆中不問世事? 第3張

在徐庶的推薦下,劉備終於獲得了諸葛亮的線索,爲此劉備三顧茅廬,才見到了諸葛亮。諸葛亮感念劉備的赤誠,再相見之後,向他獻上了《隆中對》的戰略方案。劉備在日後按照方案實施,差一點實現了匡扶漢室的目標。

我們從劉備和諸葛亮的相見,就可以看到諸葛亮在隆中隱居,並不是簡單的“躺平”。他一方面躬耕隴畝,對那些對立面故作姿態,一方面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着準備,爲時機到來的那一天做好安排。其實諸葛亮的目光,早就投向了駐紮在身邊的劉備。

劉備和諸葛亮有着相同的遭遇,有着共同的志向。劉備雖然打着漢室宗親的旗號,他的隊伍卻被那些世家大族看作異類。在他們的眼中,劉備就是一個平民中崛起的梟雄。由於遭受世家大族的歧視,劉備屢戰屢敗,被迫退往荊州。在荊州,他寄人籬下,受盡了劉表等人的猜忌和白眼。

正是與劉備有着相同的遭遇,有着匡扶漢室的共同志向,諸葛亮和劉備一見面就一拍即合。諸葛亮將他多年來思考出來的戰略方案和盤托出,讓劉備茅塞頓開。從此,劉備和諸葛亮協力,共同開創出一片新的天地。

結語:

諸葛亮在隆中躬耕隴畝,不去荊州出仕,最主要的是他由於年輕氣盛,對荊州的那些無能之輩表示蔑視,並且過早暴露了自己的志向,遭到了敵對面的猜忌和攻擊。他用一種“躺平”的姿態迷惑了對手,爲自己下一步的行動做好準備。

在隆中隱居期間,諸葛亮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他對天下大勢苦苦研究,爲劉備制訂了切合實際的戰略方案。這使得在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對諸葛亮的《隆中對》大爲讚賞,雙方一拍即合,共同爲匡扶漢室而努力。可見諸葛亮在隆中隱居,一方面是修身養性,一方面是等待天時,而不是簡單的爲了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