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一代鉅貪和珅幼年時期過得有多慘?

一代鉅貪和珅幼年時期過得有多慘?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今天小編來說說一代鉅貪和珅幼年時期的故事,或許正是因爲童年的窘迫,才影響了他的一生。

據《御製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和珅先祖叫做噶哈察鸞,在後金初創時期就歸順了愛新覺羅氏。其後,噶哈察鸞的後代一直是勇猛的武將,有多個子孫被授予“巴圖魯”(滿語“勇士”的意思)稱號,其中有一位“巴圖魯”叫尼雅哈納,正是和珅的五世祖。尼雅哈納隨着清軍入關,原本只是一個閒散的兵丁,但是在攻打河北省河間府城的時候,尼雅哈納表現英勇,率先登上了城牆,他因此被授予了“巴圖魯”稱號和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襲爵位。

一代鉅貪和珅幼年時期過得有多慘?

此後,和珅家族便一直世襲這一爵位。只有和珅的父親常保,由於其叔父阿哈頓色在跟隨康熙皇帝攻打準噶爾部時英勇戰死,被特賜爲一等雲騎尉,並一直官至福建副都統。但這一特賜職位並不能世襲,所以在和珅19歲的時候,世襲了三等輕車都尉的爵位。在清朝爵位當中,三等輕車都尉是相當於正三品爵銜,算起來,和珅是世代官宦之後了。

不過很多人都將和珅的這一世襲三等輕車都尉的爵銜當成了官職,這是不瞭解清朝官制的原因。三等輕車都尉是在公、侯、伯、子、男之下的爵位,而並非官職,所以在和珅正式做官之後,纔會被授予三等侍衛的職銜。

依照清朝的爵位系統,皇族的爵位包括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等十個等級的爵位,而皇族以外的爵位,一般是授予功勳卓著的文武臣僚,除了歷代傳統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外,以下還有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共有九個級次。和珅家世襲的三等輕車都尉正是其中的第六級,可以享受正三品官員的俸祿待遇,這種待遇到乾隆時期已經並不豐厚了。

和珅的父親常保,世襲了家族的武職爵位,並因爲叔父的戰功而獲得晉封。他迎娶了門當戶對的河道總督嘉謨之女,夫妻之間非常恩愛。乾隆十五年(1750),常保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兒子長得非常漂亮,又是常保的長子,他非常高興,爲這個孩子取名爲善保。在闔家欣喜之中,誰也不曾想到,善保會成長爲一代鉅貪和珅。

作爲武將的常保在外戍守,並不經常在家。乾隆十六年(1751),常保正在福建任職。恰好乾隆皇帝首度南巡,到達福建。在這裏,乾隆皇帝整頓吏治,處罰查辦了玩忽職守的官員。而對於恪盡職守的常保來說,乾隆皇帝的到來則使他得到了一次升官的機會。

常保被任命爲福建兵馬副都統。雖然只是比他的世襲三等輕車都尉晉升了一級,但卻是從虛職成爲實職,變成主持一方軍務的要員了。常保在福建副都統的職位上兢兢業業,清正廉潔,留下了很好的官聲。只是這一點,常保沒有遺傳給他的兒子和珅,或許也是常年戍守在外,對和珅珅教育不夠的緣故吧。

和珅的家庭環境大約就是這樣,父親是福建副都統,母親則是河道總督之女,這是一箇中上層的武官家庭。常保的俸祿雖然不足以使生活豪奢,但是清政府從雍正時起開始高薪養廉,因此,常保還能領到一筆養廉銀。另外,和珅家族還有封地可以收租,這些都足以使和珅全家生活無憂了。

但是《清史稿·和珅傳》卻說他是“少貧無藉”,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爲,和珅幸福的生活在他出生之後並沒有持續很久。在和珅三歲的時候,他的生母因爲生弟弟和琳難產而死,雖有其繼母(爲吏部尚書伍彌泰之女)照顧,但在那樣的一個大家庭中,失去了生身之母的兩兄弟,年幼的和珅和尚在襁褓的和琳就如同喪母之羔,自小便缺少了來自母親的許多關愛。此時的和珅還不滿四歲,父親常年在外爲官,繼母對和珅兄弟完全談不上疼愛,和珅終日便跟隨自己的私塾先生讀書。

中國歷史上,流傳着很多前妻之子遭繼母虐待的故事,著名的二十四孝故事中便寫入了“孝感動天”、“蘆衣順母”等許多傳說。和珅自幼便跟隨私塾先生讀書,對這些故事是非常熟悉的。在與繼母的相處中,雖然繼母並不至於虐待和珅和他的弟弟和琳,但對他二人卻是非常冷淡,年幼的和珅對繼母始終是小心恭謹,並且想出各種辦法來討繼母的歡心。

一代鉅貪和珅幼年時期過得有多慘? 第2張

據說,有一次和珅、繼母等人宴請他的私塾先生。私塾先生是飽讀詩書之人,平時便喜歡吟詩作對,吃了一口雞蛋之後,隨口說了一句“雞蛋無鹽真淡蛋”,聰穎的和珅平日裏便被先生教導對對子,他也應聲對道“豬腸未切好長腸”。和珅正在爲自己的聰敏應對而高興的時候,繼母卻扔下筷子,拂袖而去。原來,師徒二人抱怨菜,觸怒了女主人。先生正在惴惴不安,善於察言觀色的和珅卻迅速地想到了辦法。沒過幾日,和珅便對繼母說:“我的老師非常擅長作畫,願爲母親大人作肖像,留住母親的容顏。”

他的繼母也沒有拒絕。於是私塾先生施展丹青妙手,爲和珅繼母畫了一幅肖像。畫完,和珅繼母一看,畫中的自己既逼真又少了臉上的皺紋,彷彿一下子年輕了,心裏十分高興,不但幾天前的氣頓時無影無蹤,而且從此之後,對和珅兄弟也和藹了許多。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和珅過早地學會了察言觀色,他能夠敏銳地把握繼母的心思,一方面能夠順着繼母的意思,避免觸怒她,同時,又能夠迎合繼母的心思,給自己帶來好處。而這種能力從幼年開始在和珅身上積澱,逐漸成爲他最主要的性格,也爲日後和珅能夠在乾隆皇帝那裏邀寵、固寵,成爲一代寵臣,做出了最好的註腳。

失去了生母的和珅並不能算是“少貧無藉”,畢竟還有父親在。但是在和珅九歲的時候,即乾隆二十四年(1759),常保也去世了。母親的過早去世,對和珅來說是不幸的,在繼母身邊的生活對他的性格產生了重要影響。而更加不幸的是父親的去世,喪親失怙,對於一個年僅九歲的孩子來說,意味着衣食無憂的生活一下子終結了。

但年幼的和珅能夠感受到的不僅是生活的窘迫,就像魯迅先生在《吶喊》的序言中寫道的“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麼?我以爲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到世人的真面目”,在家境變壞的同時,和珅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情冷暖與世態炎涼。

可以說,九歲之後,雖然家中尚有繼母和珅父親的其他妾侍,但對於和珅兄弟來說,此時已幾與孤兒無異了。這便是《清史稿·和珅傳》開篇即說和珅“少貧無藉”的真正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