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秦國和變法到底是什麼關係 兩者到底誰成就了誰

秦國和變法到底是什麼關係 兩者到底誰成就了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秦國和變法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到底是變法成就了秦國,還是秦國成就了變法?

戰國時期,各國紛紛開始變法圖強。但是,變法最徹底的國家,只有秦國一個。而充分地變法也讓秦國從此崛起,實力大增,並慢慢地開始了統一天下的宏偉壯舉。到了秦始皇時期,更是“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的盛況。那麼,秦國和變法,到底是什麼關係呢?到底是變法成就了秦國,還是秦國成就了變法?

秦國和變法到底是什麼關係 兩者到底誰成就了誰

一、各國競相變法,爲何只有秦國最成功

戰國時期的變法,相信大家非常熟悉。

燕國有燕昭王鑄造黃金臺以求賢士,齊國有鄒忌改革,楚國有吳起變法,魏國有李悝變法,韓國有申不害變法,趙國有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秦國有商鞅變法。

戰國七雄,就沒有一個國家因循守舊的。

但是,各國變法中,只有秦國最成功,這到底是爲什麼呢?

這,其實應該從秦國的國情來看。

秦國在當時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荀子·強國》中說:“入境,觀其風俗,其百姓樸,其聲樂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順,古之民也。

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入其國,觀其士大夫,出於其門,入於公門;出於公門,歸於其家,無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黨,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

觀其朝廷,其朝閒,聽決百事不留,恬然如無治者,古之朝也。

故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

秦國就是這樣一個百姓淳樸且畏懼官吏,官吏正直勤勉,士大夫爲公而不爲私,朝廷不經常開會卻政治高效的國家。

這些都爲商鞅變法提供了優渥的變法土壤。

此外,秦本就具有戎狄之風,國民好戰且不畏死,加之商鞅的正確引導,虎狼之師自然令天下畏懼!

加之秦國擁有當時鮮有的中央集權,也就是說,只要國君支持,就能政令一,如臂指使。

雖然說中間也曾出現過貴族的反撲,但是,很顯然,波瀾不驚。

上行而下效,執行非常到位,變法怎能不徹底、不成功呢?

秦國和變法到底是什麼關係 兩者到底誰成就了誰 第2張

二、衛鞅爲什麼選擇秦國

衛鞅,本來的選擇並不是秦國,人家看好的是魏國。

畢竟當時的魏國實力強大,加之前代已經有變法基礎,再度推行的時候會更加便利。

但是,君子懷才不遇,這就令其感到非常的憋屈。

雖然說公叔痤曾經舉薦過衛鞅,但是魏惠王根本就沒把他放在心上。

具體的描述,大家可以去看看小說《大秦帝國》。

但是,心懷抱負的人肯定是不甘心平庸度日的。

因此,對於衛鞅來說,他一定要選擇一個國家來施展自己的滿腔抱負!

思來想去,他選擇了秦國。

原因爲何呢?

我們不是商鞅,但是可以根據當時的史料記載來做一個推測:

1、秦孝公有強烈的變法意向,發佈《求賢令》以求天下賢士,更是做出了“賓客羣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的許諾,非常吸引人;

2、秦國本身是個大國,但是未經變法,實力不夠強,爭霸失利,河西之地被魏國佔領,因此有變法的潛能;

3、秦國國情較好,有適宜變法的土壤,也就是前文說的四古;

4、秦國和魏國地理相鄰,去往秦國也比較方便;

5、衛鞅未必沒有報復魏文侯不識人才的打算,畢竟秦國和魏國之間有血仇。

秦國和變法到底是什麼關係 兩者到底誰成就了誰 第3張

三、商鞅雖死,秦法猶存

衛鞅入秦,一開始並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變法主張,而是先談了帝道和王道,直到看到秦孝公昏昏欲睡的模樣才確定他到底想要什麼。

所以,再見秦孝公,這次終於吐露出了霸道,秦孝公也聽得入了迷。

此後,秦孝公全力支持衛鞅變法,變法總共有兩次,秦國迅速強大起來。

但是,變法自然損害了很多舊貴族的利益,孝公死後,太子登基,開始清算。

商鞅呢?

此時被自己定下的政策所制,最後落得一個車裂。

不過,商鞅雖死,秦法猶存。

老秦人自從變法之後,嚐到了極大的好處,自然是新法的堅實擁躉;就算是舊貴族,眼見着國家蒸蒸日上,對於變法也不再牴觸。

他們仇恨的實則是商鞅,其實也未必就是商鞅,只是需要一個發泄點罷了。

巧了,商鞅就是這個發泄點之一,所以殺了他之後,大部分的怨氣都撒了,變法反而全部繼承下來。

秦孝公,做了最大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