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崇禎無錢發軍餉的原因是什麼?

崇禎無錢發軍餉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崇禎無錢發軍餉的原因是什麼?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一種方式適用一個背景,能夠運用得當,但當社會狀況發生了改變,而自身卻不懂得學習、改變,那麼也抵不過淘汰。

崇禎無錢發軍餉的原因是什麼?

一如“軍屯”制度,在元明之際社會動盪,流民四起、大量土地拋荒,這時,便是一場經濟所有的變革,誰能在這場爭奪戰中脫穎而出、笑到最後,誰纔是最後榮登王位的人。朱元璋就是憑藉聰明才智和過人勇氣在那個時代崛起,運用“軍屯”制度,讓士兵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通過合理分工,有士兵守城,有士兵耕種,用除上交外收穫的糧食來養活士兵,這種情境下達到自給自足的狀態,無疑,節省了一大筆軍餉。

正是這一時的優勢,讓朱元璋貪戀不已,將“軍屯”制度固定,以“世兵制”來獲得較爲穩定的兵源。而隨着社會變遷,“軍屯”制度的劣勢也隨之暴露。

動亂時期就有人大發橫財,在和平時期寧靜的表面下也有一張巨大的利益縱橫網,交錯橫生。這邊境中,本身朝廷就鞭長莫及,隨着個人慾望的膨脹,守邊將領擴張勢力、侵佔土地,儼然一方地主。

本身自給自足的模式也被打破了。士兵待遇並不好,衣服和鞋子配備並不及時,甚至連去邊關都得自籌銀兩,每年發的十二石糧食也經常拖欠。連生活都無法保證士兵的基本需要,怎麼能夠讓士兵心甘情願爲你賣命、爲你而戰呢?將領無領導力、只想着謀私利,士兵食不飽衣不暖、生活困難,這樣的隊伍談何戰鬥力,就是一盤散沙。

這個現象需要改變,但這種改變就是全盤的推翻,勢必動到了某些人的利益,朝廷不想也經不起波折,便只能在此基礎上小修小補,正是這種無意義甚至是倒退的修補加速了明王朝的衰敗。守邊士兵生活不易,自然不願幹了,要麼當了農奴,要麼逃走了,兵源不足,朝廷只得募兵徵兵,這意味着朝廷就得撥糧餉。這本倒也是獲得兵源、不打擾農民生活的好辦法,所謂:“大約行間用一步軍,歲費十金,用一馬軍,此尋常防禦之概也。”養兵就是一件大花銷的事,然而更嚴重的是,太多貪官污吏將算盤打到了國庫上,朝廷花了大筆銀兩卻大多進了某些人的褲腰帶,明朝戰鬥力仍然無法提升。可是,國庫不足了,就在百姓身上剝削,明朝人心盡失。

到了崇禎時期,積貧積困積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國內的憂患積重難返,金又是虎視眈眈,對遼東地區的龐大軍費支出,即使不願、即使知道沒有用處,這是一個無底洞,但也必須承擔起來,畢竟這是國家政權問題、個人皇位問題。

朱元璋是一個開創者,當時可以說是百廢待興,朱元璋更多的是一個較爲完全的掌控者姿態,“創業容易守業難”,而崇禎皇帝就糾纏在巨網中,在時間的發展中,利益的瓜分、勢力的權衡,崇禎更多扮演一個代言人形象,不能足夠的破釜沉舟,那麼既守不住家業,也發不出軍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