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清朝時期的髮型到底是什麼樣的 電視劇演的都是真的嗎

清朝時期的髮型到底是什麼樣的 電視劇演的都是真的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1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清代髮型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清代的髮型很帥?別被清宮劇騙了,真實的清代辮子是這樣的。

清宮劇是近些年來比較熱門的電視劇,其內容都是圍繞清室宮廷展開,要麼寫實、要麼戲說、要麼穿越,總會惹到無數觀衆的眼球關注,甚至成爲茶餘飯後的話題,至今被人反覆細品的清宮劇也有很多。

比如寫實一點的《康熙王朝》,戲說一點的《鐵齒銅牙紀曉嵐》,穿越劇《步步驚心》,《甄嬛傳》更是成爲難以超越的經典。這些劇中塑造的人物性格鮮明,人物形象也都會給人一種極強的帶入感,讓人回味無窮。

清朝時期的髮型到底是什麼樣的 電視劇演的都是真的嗎

看到劇中的俊男靚女時,很多角色都成爲了觀衆的偶像,圈了不少粉。尤其男主俊灑閒逸的背影,拖着長長的粗辮,顯得玉樹臨風,毫無違和感,甚至還會感覺清代的髮型很帥。然而真實的清代男子髮辮並非如此,別被清宮劇騙了,歷史上的清代辮子不僅醜還屈辱。

一、印象中的清代辮

我們都瞭解清代男子留髮辮,這也是滿清男子的主要特點,尤其看了近些年來的電視劇,清代辮的印象在我們的腦海口已經是“根深蒂固”。

看到所有的清宮劇基本都是以兩耳和頭頂爲分界線,前面剃光,後面留髮,在腦後梳成長長的一根辮子,大概是清宮劇看得多了已經成爲審美習慣,也或許男主形象塑造過於真實,讓我們感覺清代男子的髮辮絲毫沒有影響心中的地位,甚至還有一點酷酷的時尚感。

雍正是這兩年演繹版本比較多的清代皇帝,拿《步步驚心》和《甄嬛傳》來說,吳奇隆相對年輕的形象給人一種冷酷出塵的感覺,他的背影,長長的髮辮繫着發繩,尤其他特殊的怪癖,不讓別人摸他的髮辮,好奇心驅使更加讓人關注他髮辮。

而《甄嬛傳》中陳建斌主演的雍正則是塑造的老成穩重的形象,華麗的龍袍,沉穩的腳步,背後不動的髮辮顯得角色格外的歷練與威嚴,雖然後宮讓他“管理不善”,但人物性格演繹得非常飽滿,更貼近真實的人性。

清朝時期的髮型到底是什麼樣的 電視劇演的都是真的嗎 第2張

這些逼真的人物角色把我們一次次帶回到清室皇宮,感受爾虞我詐的同時,對清室的禮節、習俗也有了更多的瞭解,這也是我們爲何感覺清代髮型很帥的原因,過於真實和完美的演繹往往會給人一種很強的舒適感。

只是我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史實”,其實清代的辮子並不是清宮劇所演繹的那樣美感十足,清代辮子在歷史上不僅非常醜陋而且還屈辱無比,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下歷史上清代辮子的真相。

二、清代的“剃髮令”

清代是滿族統治者的天下,追本溯源,1616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爲大清,1644年多爾袞率領清兵入關,後20年時間裏逐漸一統全國。

在多爾袞入關後兩次發佈了“剃髮令”,這也是爲鞏固滿洲人對全國的統治所頒佈的鐵腕政策之一。

《滿清稗史》中記載:越一年,南方大定,乃下發之令,其略曰:‘自今佈告之後,京城限旬日,直隸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盡行剃髮,若規避惜發,巧辭爭辯,決不輕貸。’聞是時檄下各縣,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之語,令發匠負擔遊行於市,見蓄髮者執而剃之,稍一抵抗,即殺而懸其頭於擔之竿上,以示衆。”

清朝時期的髮型到底是什麼樣的 電視劇演的都是真的嗎 第3張

漢族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衣冠服飾,兩千年的傳統習俗與思想已經深印在人們的腦海中,《孝經》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漢人成年之後就不可剃髮,男女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頂。

而滿族本來是騎馬打天下的少數民族,常年在馬上騎射奔波,爲了避免頭髮在騎馬時影響視線,便把四周的頭髮剃光,只留下一小撮頭髮梳在腦後,並且認爲髮辮是真魂棲息之所,視爲生命之本,在戰場上陣亡的八旗將士,必將髮辮帶回故里,隆重埋葬,稱“捎小辮”。

不要以爲這時的清代髮辮是影視劇中的形象,歷史的真相是,滿族男子要把大部分頭髮剃掉,只留腦後小手指細的一綹,擰成繩索一樣下垂,以一枚銅錢大小的留髮面積爲標準,因此稱爲“金錢鼠尾”式。

這就是滿清男子的標準髮型,用現代人眼光來看也是非常醜陋的髮式,在古代更是讓人無法接受的“鉅變”,漢人的尊嚴受到了挑戰與侮辱,顧炎武《斷髮》詩中寫道:“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

“剃髮令”一頒佈激起民憤,在滿清的強行鎮壓與屠殺下,發生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慘案,其主要原因就是“剃髮令”剃的不僅僅是頭髮,更代表着屈辱,士可殺不可辱,更何況是受之父母的髮膚呢!

清朝時期的髮型到底是什麼樣的 電視劇演的都是真的嗎 第4張

只是在滿清的鐵腕壓制下,最終大多數百姓選擇了屈服,對於百姓而言誰當權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活下去,這也是人的本能反應。可以說在清代初期階段,男人都是“金錢鼠尾”式的髮型,不僅醜還屈辱,但人人敢怒不敢言。

三、清代髮型的演變

歷史在發展,清代男子的髮型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或許清室皇族已經感受到了“金錢鼠尾”式髮型顯得不夠莊重,或許是羣衆的力量在慢慢影響着統治者,“金錢鼠尾”辮的髮量也開始逐漸增加。

到了嘉慶年間,留髮已經增加四到五枚銅錢的面積。1799年,嘉慶四年,中川忠英於長崎在《清俗紀聞》一書的繪畫中,一側背站立的教書先生頭頂蓄髮,編一長辮垂於後背,其長度已達腰部,辮尾有髮帶繫結。

畫中的教書先生的髮辮已經開始蓄髮,大概有四五個銅錢的面積,雖然執行的依舊是剃髮政策,但在髮量上已經開始有所增加,由原來的“鼠尾”變成了“豬尾”。

時間再過近百年後,清代的辮子又發生了變化,髮量又在不斷的增加,並且大多數人是把額角兩端,引一直線,依此直線剃去直線以外之發,也就是“半瓢式”,通俗點說就是“陰陽頭”,髮量由“豬尾”變成“牛尾”,這個髮型一直到清代滅亡才結束。

清朝時期的髮型到底是什麼樣的 電視劇演的都是真的嗎 第5張

並且在清末時期,男子髮辮還起着一定的保護作用,上陣殺敵時把辮子盤在脖子上避免冷兵器時代的刀砍槍刺,這是意想不到的古人智慧。

小結

通過以上的瞭解我們可以看到,清代辮子不公醜還意味着屈辱,不熟悉歷史的朋友想不到清代辮子還有這樣多的變化與慘案在裏面。只是時代在變遷,人的思想也會產生變化,一些與“美”相違背的事物終歸會回到原點。

瞭解了清代辮子的真相,回憶曾經的那些清宮劇,似乎只有聶遠在《如懿傳》中所塑造的乾隆皇帝外形與史實更接近,只留了後腦部分的頭髮,雖然不是“金錢鼠尾”式,但也不是“半瓢式”,巴掌大小的蓄髮與真實歷史有些“超前”,好再說明劇務也是用心了,畢竟在看臉的時代,演員塑造那麼醜的“鼠尾”形象也是不願意的。

就像是恐龍身上有毛一樣,很多時候事物的最終結果還是要尊重史實,影視劇帶給我們的是娛樂與休閒,但不能改變歷史的真相,作爲一名知識廣博的觀衆更要理性看待歷史劇,賞識即可,不能被劇中所塑造的形象所誤導哦!

參考資料:《滿清稗史》《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