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鬆錦之戰洪承疇的兵力如何?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鬆錦之戰洪承疇的兵力如何?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末清初,兩大王朝曾經發生過兩次決戰,一次是薩爾滸之戰,另外一次則是鬆錦之戰。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皇太極繼位之後,通過兩徵朝鮮、拉攏和進攻蒙古諸部,已經基本解決了入關的後顧之憂。然而由於關寧錦防線的存在,使得皇太極多次無功而返。因此,清軍和明軍長期圍繞關寧錦防線展開了爭奪。

鬆錦之戰洪承疇的兵力如何?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崇禎十三年(1640年)三月,皇太極汲取過去強攻教訓,制定了長期圍困、圍點打援、迫其出降的計劃,命鄭親王濟爾哈朗、多羅貝勒多鐸等人領兵修築義州城作爲陣地,同時收割錦州城外莊稼、掃除外圍據點,切斷錦州駐軍與外部聯繫,着手準備長期作戰。

崇禎十四年(1641年)三月,皇太極在錦州城外鑄造營壘、挖掘壕溝、豎起柵欄,將錦州圍的水泄不通。之後,錦州東關守將吳巴什降清,清軍攻佔錦州外城。錦州守將祖大壽自然知道錦州的重要性,於是急忙向朝廷告急。崇禎皇帝則令洪承疇率領王樸、楊國柱、唐通、白廣恩、曹變蛟、馬科、王廷臣、吳三桂八總兵,步騎十三萬,速令各鎮總兵“刻期出關”,速會兵於寧遠,解錦州之圍。

崇禎十四年(1641年)四月下旬,洪承疇率領大軍到達松山與杏山之間。四月二十五日,雙方在乳峯山交戰,清軍失利,幾乎潰敗。但洪承疇並未被勝利衝昏頭腦,沒有輕敵冒進,而是駐紮寧遠,探查錦州態勢。而兵部尚書陳新甲則以兵多餉艱爲由,主張速戰速決,催促迅速進軍,崇禎帝於是詔令洪承疇“刻期進兵”,同時分別任命馬紹愉、張若麒爲兵部職方主事、職方郎中督促決戰。

明清雙方於松山大戰,明軍最終戰敗

崇禎十四年(1641年)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疇在寧遠誓師,二十八日抵達錦州城南乳峯山一帶。二十九日,命總兵楊國柱率領所部攻打西石門,楊國柱中箭身亡後,則以山西總兵李輔明代之。

而此時,得知清軍先戰失利的消息後,皇太極也已經率兵到達了錦州城北的戚家堡(遼寧錦縣齊家堡),隨即便在王寶山、壯鎮臺、寨兒山、長嶺山、劉喜屯,就地挖壕,緊緊包圍在松山一帶,“斷絕松山要路”。

洪承疇與清軍決戰於松山、錦州地區,皇太極密令阿濟格突襲塔山,奪取明軍囤積在筆架山的糧草十二堆。明軍因糧餉缺乏,於是打算回寧遠修整再戰,決定次日一早分成兩路向南突圍。結果大同總兵王樸回營之後便立即率領本部人馬率先趁夜突圍逃跑,結果各軍統率爭相率領本部人馬各自突圍,結果黑夜中各軍相互擁擠踐踏,混亂無比。

最終,總兵吳三桂、王樸等逃入杏山,總兵馬科、李輔明等奔入塔山。洪承疇等人突圍未成,困守松山城,之後在“轉餉路絕,闔城食盡”的情況下,松山副將夏承德遣人密約降清,以爲內應。

崇禎十五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松山城陷落,總兵兵邱民仰、王廷臣、曹變蛟被殺,洪承疇、祖大樂兵敗被俘。三月八日,祖大壽率部獻城歸降,清軍佔領錦州。四月二十二日,清軍用紅衣大炮轟毀杏山城垣,副將呂品奇率部不戰而降,松山、錦州、杏山三城盡沒,至此鬆錦大戰結束。

鬆錦之戰洪承疇的兵力如何?戰敗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鬆錦之戰標誌着明朝在遼東防禦體系的完全崩潰,明朝在遼東的最後防線僅剩下山海關的吳三桂部。那麼鬆錦之戰明朝到底因何而敗呢?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朝廷盲目催戰。早在薩爾滸之戰時,明軍就因爲朝廷不斷催戰而最終導致失敗,結果鬆錦之戰依然沒有汲取教訓。在初戰告勝之後,如果明軍按照洪承疇的建議,步步爲營的穩步推進,那麼即使無法戰勝清軍,也不會導致最終的慘敗,至少還有一戰之力。結果崇禎皇帝、兵部尚書陳新甲等人,偏信遼東監軍張若麟的輕敵冒進之言,一味催促速戰速決,最終導致洪承疇所部落入陷阱。

2、監軍胡亂插手。當時薊遼總督洪承疇和錦州守將祖大壽其實都是贊同穩步推進的戰略,但卻遭到了監軍張若麟的堅決反對,甚至“振臂奮袂,扶兵之勢,收督臣之權,縱心指揮”,直接插手軍隊的指揮,於是明軍“但知有張兵部,不知有洪都督,而督臣始無可爲矣”。明軍最終的慘敗,監軍張若麟難辭其咎。

3、戰略指揮失誤。洪承疇雖然熟知兵事,但奈何最終敗給了權力,在張若麟和陳新甲等人的干預下,他最終選擇了屈服。對方提議速戰速決,他便選擇了孤軍深入;張若麟提出應該退回寧遠,重新整頓之後再戰,他便率軍向南突圍。可以說,除了初戰之外,洪承疇已經將指揮權力交了出去。

4、將官畏死怯戰。在松山與清軍決戰時,明軍其實並不弱於清軍,並非沒有取勝的機會。結果,一些明軍將領畏死怯戰,不服將令,胡亂突圍,如總兵王樸爲了自己活命,不顧全軍安危,違約先遁,造成明軍松山大敗。又如明廷爲了解救洪承疇,命順天巡撫楊繩武、兵部侍郎範志完率軍赴松山解圍,可是他們卻“皆斂兵不敢出”。

可以說,鬆錦之敗,“非戰之罪”,明朝的整個運轉體系都已經出現了問題。鬆錦之戰與薩爾滸之戰何其相似,如果明廷能夠汲取薩爾滸之戰的教訓,不胡亂敢於前線將領的指揮,那麼戰敗並非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