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華陽之戰:白起再次書寫自己的戰爭神話

華陽之戰:白起再次書寫自己的戰爭神話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秦國名將白起。魏冉率軍在華陽一帶與魏國、趙國軍隊爆發戰爭,史稱華陽之戰。趙魏兩國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而佔據魏國大片城池,此戰共斬殺趙魏聯軍十五萬。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戰國發展到公元前275年的時候,齊國、楚國已經先後被秦國削弱,秦國成爲了最後一個,也是最強大的國家。趙國因爲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也逐漸強盛起來了。

起初位於中原的兩個小可憐魏國和韓國採取抱團取暖的方式,共同對抗秦國和楚國。但是兩方時常面和心不和,打楚國經常能佔到便宜,一跟秦國打就原形畢露了,連吃敗仗。

華陽之戰:白起再次書寫自己的戰爭神話

尤其是公元前275年,秦國攻打魏國,都達到了國都大梁,這時韓國派遣暴鳶救援,不出意外地被秦軍打敗,魏國被迫割地求和。此時魏國認識到,必須找一個大腿,倒數第一和倒數第二結盟沒啥好結果,於是魏國找到了同爲三晉出身的趙國,結成盟友。

本來同是三晉,趙國也成爲六國唯一能抗衡秦國的國家,韓國也過來,一家人整整齊齊,打誰都有底氣不是。這時不知道韓國可能和魏國置氣了,你找大腿,我就找個比你還粗的,直接抱秦國臭腳去了。趙國和魏國一見,小老弟不想好了吧,於是在摩拳擦掌準備狠狠教韓國做人。

趙魏聯合攻韓,韓國向秦國求援

公元前273年,魏國和趙國組成聯軍,攻打韓國,一路攻擊到韓國的重鎮華陽,打到了韓國國都新政的家門口了。

華陽之戰:白起再次書寫自己的戰爭神話 第2張

韓國形勢一片危急,於是趕緊向新任的乾爹求援。第一次求援,秦國拒絕了韓國的請求,可能是想讓三晉相互消耗一段時間,從第二次求援就能看出端倪。

第二次韓國派出使臣陳筮再次向秦國求援,陳筮就很聰明,知道秦國是丞相魏冉說了算。就去先拜見魏冉,魏冉詢問韓國的戰事很危急了嗎?陳筮老滑頭回答說,不危急。一句把魏冉給頂懵了,魏冉趕緊詢問原因,陳筮說,要是危急我們韓國就投降了,現在就是還沒到那一步,所以我來求援了。魏冉明白什麼意思了,立馬決定發兵救援韓國。

白起統兵救韓,長途奔襲,大破聯軍

魏冉統帥秦國大軍救援韓國,白起爲副將,但是魏冉這個人比較明事理,他知道自己的軍事能力,比起白起差太多了。所以把指揮權交給白起,自己安心配合白起進行輜重後勤的調度。

秦軍出發後,白起判斷,魏、趙兩軍必然認爲秦國距離華陽太遠,秦軍不會短期內趕到,所以對於秦軍的防備肯定鬆懈。於是白起採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戰術,命令全軍急行軍,每日行軍百里,僅僅用了八天時間,就從咸陽趕到了華陽城下。

聯軍看到秦軍突然出現,已經心生畏懼,白起率領秦軍立即向魏軍發起攻擊,魏軍頓時大亂,秦軍一舉將魏軍擊潰,殲滅魏軍十三萬人,生擒了三名魏軍將領。

華陽之戰:白起再次書寫自己的戰爭神話 第3張

白起又乘勝進攻趙軍,在失去魏軍的配合後,趙軍就顯得勢單力孤了很多,趙國將軍賈偃率軍與秦軍激戰,終因寡不敵衆,趙軍敗退,白起將兩萬趙國殘兵逼入黃河,淹死在河水中。

戰爭後續,抱薪救火的故事

擊敗趙、魏聯軍後,白起乘勢迅速攻佔魏國的大片領土,奪取魏國的卷縣、蔡陽、長社和趙國的觀津。並且與韓軍聯合,圍攻魏國的大梁,幫助韓國報了一箭之仇。

秦軍圍攻魏國,魏國將軍段幹木,請求把南陽割讓給秦國,以請求秦軍退兵。這是著名的縱橫家蘇代勸說魏王,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魏王不聽,堅持割地求和,這時趙國和燕國組成聯軍,準備出兵救援魏國,秦軍擔心更多的國家加入戰爭,不利於自己,趕緊收下南陽,撤兵回國。這就是“抱薪救火”的典故。

經過伊闕之戰、鄢郢之戰,已經名揚天下的白起,再度讓天下見識了他的軍事才能。他總能在複雜的環境中,抓住對方的弱點,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一擊制勝,成就自己的赫赫戰功

此戰中,白起抓住魏、趙聯軍,認爲秦軍無法短期趕到戰場,防守鬆懈的缺點,率領秦軍長途奔襲,出其不意趕到戰場,迅速打敗兵力雄厚的魏軍,將趙軍變成孤軍。

華陽之戰魏冉都出動了,秦國的軍隊應該在15-20萬,而魏趙聯軍的兵力也差不多是15-20萬,兩軍兵力相當。按說魏軍的兵力更多,應該更難打敗,而趙軍兵力較少,更容易擊敗。

華陽之戰:白起再次書寫自己的戰爭神話 第4張

那麼爲什麼白起會選擇首先進攻兵力更強大的魏軍呢?白起這樣選擇可能有幾方面的原因,趙軍雖然兵少,但戰鬥力強,一旦首先攻擊趙軍,被趙軍拖住的可能性較大,結果也是,白起和趙軍激戰後,纔將兩萬趙軍逼入黃河,不難想象,秦軍損失也肯定不輕。

但是魏軍就不同了,相對來說魏軍雖然兵多,但戰力比趙軍差不少。而且白起打魏軍那是老對手了,知根知底,秦軍修理魏國人,也是得心應手的,都快被打出心理陰影來了,綜合分析,白起決定先拿魏軍開刀,結果果然一舉擊潰魏軍,全殲其主力軍隊。

這時選擇先打誰後打誰,就能特別體現一個將領的水平,有些人就是因爲這一點點的判斷失誤而飲恨,名將就是能抓住這個時機,做出正確的判斷,才成爲千古名將的。

最後,關於華陽之戰,白起的出其不意,有可能是對聯軍的一種迷惑。是魏冉演的一場戲,其早已準備好救援韓國,就是要等韓國多次求援而假裝不同意。第一個目的就是讓三晉相互消耗一下實力,第二個目的就是迷惑魏、趙聯軍,讓其錯誤地估計秦軍不願意救援韓國。

如果魏國、趙國知道秦軍很快就會救援韓國,有可能在華陽久攻不下時,早撤軍回家了。或者是在秦軍救援的途中進行逐層阻擊,爲自己提供充足的防守準備,走過從西安到鄭州這條路線的朋友都知道,這段路程可是山嶺縱橫,想做個埋伏阻擊什麼的,是不成問題的。而聯軍無動於衷,真有可能是完全矇在鼓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