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神龍政變的功臣最後是什麼結局?

神龍政變的功臣最後是什麼結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神龍政變的功臣最後是什麼結局?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女皇武則天患病,連宰相都一個月見不到皇帝,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奉左右,因此有人提出,“宮禁事重,伏願不令異姓出入”,但武則天沒有理會。於是朝中的一些大臣在正月二十二發動了一場政變,殺死二張,逼迫武則天退位,然後擁立皇太子李顯登基,史稱“神龍政變”。

在神龍政變的過程中,主要有五位功臣,他們分別是張柬之、敬暉、崔玄暐、桓彥範、袁恕己。唐中宗復位後,對五位功臣進行了封賞,張柬之“以功擢拜天官尚書、鳳閣鸞臺三品,封漢陽郡公,食實封五百戶”,桓彥範“以功加銀青光祿大夫,拜納言,賜勳上柱國,封譙郡公,賜實封五百戶”。

神龍政變的功臣最後是什麼結局?

敬暉“加金紫光祿大夫,擢拜侍中,賜爵平陽郡公,食實封五百戶”,崔玄暐“以誅二張功爲中書令、博陵郡公”,袁恕己“行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封南陽郡公,食實封五百戶”。這裏爲什麼要把他們的爵位、官職都寫出來呢?這是爲了讓您明白:他們的爵位雖然不是最高的,但都是唐朝的宰相。

神龍政變雖然推翻了武則天,但另一個女人卻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她就是唐中宗李顯的妻子韋皇后。每當唐中宗臨朝聽政的時候,韋皇后也來到朝堂之上,“施帷殿上,預聞政事”。這引起了張柬之等五位功臣的不滿,桓彥範直接上書,“令皇后無居正殿,幹外朝,深居宮掖,修陰教以輔佐天子”。

五位功臣在得罪韋皇后的同時,還得罪了另外一個人,他就是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神龍政變時,有人就勸說五位功臣趁機除掉武三思,但他們沒有采納。不過,在敬暉的建議下,武三思等人的爵位被降低,“諸武降爲公”。在這種情況下,韋皇后、武三思勾結到了一起,兩人狼狽爲奸,操縱朝政。

韋皇后、武三思詆譭五位功臣,說他們“恃功專權,將不利於社稷”,唐中宗對兩人的話深信不疑。武三思又向唐中宗獻策,“不若封暉等爲王,罷其政事,外不失尊寵功臣,內實奪之權”。於是唐中宗下旨,加封敬暉爲平陽王,桓彥範爲扶陽王,張柬之爲漢陽王,袁恕己爲南陽王,崔玄暐爲博陵王,不過“罷知政事”。

在封王的同時,唐中宗還賜予免死鐵券,可以免十死,但是這五位大臣明白,這不過是空頭支票,他們的命運已經不再自己手中,敬暉經常拍牀嗟嘆,甚至氣到吐血。706年,對五位功臣的報復開始了。他們先是被貶到外地做刺史,接着又被貶爲司馬,最後又被流放。李顯沒想殺他們,可是韋皇后、武三思卻暗中下手。

張柬之抵達新州後,“憤恚而卒,年八十餘”,崔玄暐死在流放的路上,“年六十九”,剩下的三位更倒黴了。武三思派人將敬暉“剮而殺之”,也就是凌遲處死。袁恕己被迫野葛數升,又吃了不少土,疼痛難忍,“爪甲盡,不能絕,乃擊殺之”。桓彥範被放在竹槎上拖行,颳得皮肉皆盡,最後被杖殺。直到唐睿宗復位,五位功臣纔得到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