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曹魏很少進攻蜀漢的原因是什麼?

曹魏很少進攻蜀漢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魏很少進攻蜀漢的原因是什麼?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一、漢中爭奪戰的勝利,奠定了蜀漢的立國基礎

在建安十九年的時候,劉備經過長期的征戰,終於佔領了成都。而與此同時,曹操佔領了隴右。第二年,曹操率軍攻打漢中的張魯。同年十一月,張魯投降,曹操佔領了漢中。在曹操佔領漢中後,他的手下勸他趁勢攻打西川。曹操心裏擔憂關東的局勢,沒有采納這些人的建議。他留下夏侯淵鎮守關中,自己率領主力返回關東。

劉備的手下中,有很多人都看出曹操佔領漢中,對西川十分不利。他們多次勸說劉備奪取漢中,其中法正的建議被劉備採納。劉備先是派部將攻打漢中,遭到了挫折。於是,劉備親自率領主力發動了漢中之戰。

劉備在漢中之戰裏,也是艱難萬分。他給諸葛亮寫信,向諸葛亮求援發兵。諸葛亮當時對此十分猶豫,因爲大戰之後,西川的百姓也十分疲敝。他向楊洪徵求意見,楊洪直截了當的回答他說,“漢中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

諸葛亮採納了楊洪的意見,全力支援劉備,這才取得了漢中之戰的勝利。從楊洪的話裏,我們可以知道,漢中對益州的重要性。正是劉備奪取了漢中,才使得蜀漢有了立國的基礎。正是蜀漢佔領了漢中,纔將曹操的勢力驅逐至秦嶺以北,使得蜀漢擁有了必須的戰略縱深。

曹魏很少進攻蜀漢的原因是什麼?

二、曹魏對蜀漢的兩次進攻。

第一次進攻是在諸葛亮發動對曹魏的第二次北伐後,曹魏對蜀漢發動了報復性進攻。這一次進攻的發起者是曹真。當時曹真因爲前兩次抵抗諸葛亮的功勞,被曹睿封爲大司馬。曹真在此後,便向曹睿建議討伐蜀漢,得到了曹睿的應允。

曹真將魏軍兵分三路,一路由自己率領,從長安入子午谷,另外以偏將率軍一部入斜谷。第二路由司馬懿率領,從南陽溯漢水西上。第三路由張郃率領,自隴西南向建威以攻白馬關。這三路的主要目標都是漢中。

曹魏第二次對蜀漢的進攻,是在曹爽專權之後。爲了樹立自己的權威,曹爽與夏侯玄一起,徵發關隴的兵力,向蜀漢發動了進攻。這一次進攻與上一次一樣,被王平率領的蜀軍阻擊在興勢山下。曹魏的軍隊在蜀軍嚴密防守的山險前,進退兩難。在加上道路險阻,後勤無法保障。最後,遭受了巨大損失的魏軍只得撤退。這一仗,史書上記載,曹爽失亡甚衆,關中爲之虛耗。

三、漢中爭奪戰的後遺症。

我們從歷史上的記載可以看到,曹魏對蜀漢的進攻,都在漢中北部的山區遭受了挫折。蜀軍利用秦嶺天險,將魏軍阻截在山險之間。魏軍輾轉於蜀軍的堡壘要塞之間,進不可攻,退不可守,最終只能撤軍了事。

蜀漢的這種防禦體系,來源於當年的魏延。魏延在被劉備提拔爲漢中太守的時候,就豪邁的對劉備說,如果曹操親自率領全軍前來,就阻止他的進攻。如果是其他偏將率領十萬人馬前來,就全部消滅他。在曹魏的兩次進攻的過程中,驗證了魏延的決策。興勢之戰中,曹爽的十幾萬魏軍,險些全軍覆沒在魏延構築的防禦體系前。

魏軍之所以不輕易發動對蜀漢的進攻,最大的原因就是秦嶺天險。而對秦嶺天險的畏懼,則主要來源自漢中爭奪戰。當年曹操在夏侯淵戰死後,親自率領魏軍主力馳援漢中。可是在漢中爭奪戰中,面對憑險固守的劉備,曹操也一籌莫展。最後,曹操只是救出了漢中的敗兵,撤回了關中。

曹魏很少進攻蜀漢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曹操的這一次失利,給曹魏上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曹魏陣營中,曹操被公認爲最能用兵的人。連曹操都不能奪取漢中,那麼其他人奪取漢中的希望更是渺茫。因此,在對蜀漢用兵的時候,漢中北部的天險,就成爲反對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也可以看做是曹操漢中爭奪戰的後遺症。

在曹睿制訂曹魏的戰略方針時,他採納了孫資反對向蜀漢用兵的意見。孫資的主要理由是漢中地勢險要,當年曹操攻打漢中,是先遭遇危險才獲得了勝利。在漢中爭奪戰中,曹操救出漢中的軍隊後,經常說南鄭是一個天獄,中斜谷是五百里的石穴。曹操認爲那裏的地勢過於險要,能夠救出夏侯淵的軍隊就已經十分不容易了。

因此,孫資建議,對蜀漢採取防禦戰略。曹魏對內則發展生產,恢復經濟,爭取休養生息的時間。這樣,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曹魏對蜀漢的總體優勢會越來越大。到那個時候,曹魏再發動討伐蜀漢的戰爭,會水到渠成。

四、蜀漢成也漢中,敗也漢中。

在這一次討伐前,曹魏內部很多人依然對這一次討伐持有反對意見。司馬昭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將軍隊主力交給他不信任,但是堅信伐蜀必將成功的鐘會。曹魏兵分三路,西路由鄧艾率領,中路由諸葛緒率領,負責絆住在沓中屯田的姜維,東路主力由鍾會率領,兵分三道,分別由斜谷、駱谷和子午谷三道並進,進攻漢中。

在過去蜀漢的防禦體系中,漢中北部山區是防禦的重中之重。自魏延時起,蜀漢在那裏依託山險,構建了一系列的堡壘要塞,形成了一個完善的防禦體系。當魏軍進攻的時候,這個防禦體系能夠將魏軍阻擊在山險之間,讓他們進退兩難,只能撤退。

可是當姜維掌握兵權後,他放棄了這個防禦體系,採取了開門揖盜的方針。他放魏軍進入漢中,自己的軍隊則堅壁清野,防守各個要點。這樣,魏軍進無所據,野無所掠,最後只能撤退。在這個時候,蜀軍再進行追擊,就能獲得巨大的戰果。

但是,姜維的這種做法,完全是出於他的一廂情願。他根本就無視蜀魏雙方的軍事實力差距。而且,在曹魏進攻之前,姜維還將蜀軍的主力拉往沓中屯田,使得漢中實力空虛。結果,鍾會的魏軍輕易的就奪取了漢中,並佔領了陽安關,打破了姜維的戰略。

雖然姜維搶佔劍閣,暫時穩定了局勢。可是西線又露出破綻,被鄧艾偷渡陰平,襲取江油,在綿竹打敗諸葛瞻的蜀軍,直逼成都城下。劉禪在走投無路之下,只得投降,蜀漢因此滅亡。這個時候,姜維和他的部下雖然不甘心,可也無可奈何了。

結語:

曹魏決定對蜀漢採取防禦策略,集中精力和時間進行恢復生產,休養生息。這樣,雙方的國力,隨着時間的推移,差距越來越大。最終,曹魏憑藉強大的實力,發動了滅蜀之戰,一舉滅亡了蜀漢政權。

在這一次滅蜀之戰中,姜維一廂情願的制訂自己的防禦策略,輕易的放棄漢中天險。這是蜀漢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雙方實力相距巨大的情況下,放棄自己的優勢,這種做法是不恰當的。事實證明,蜀漢佔有漢中,就能夠生存。如果失去了漢中,蜀漢就必然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