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建文帝真的是把明朝江山“拱手”讓給朱棣的?

建文帝真的是把明朝江山“拱手”讓給朱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建文帝真的是把明朝江山“拱手”讓給朱棣的?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篡權奪位的事件雖然時有發生,可真正成功的極少,比較著名的,無外乎隋唐時期,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以及明朝時,燕王朱棣發起的“靖難之役”。這兩次軍事行動之後,二人都成功登臨帝位。

關於“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發動兵變時,其整體實力是要比其兄長李建成以及父皇李淵強大的多,所以他的成功,就像是水到渠成一般,沒有太大的懸念。而燕王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卻完全不同,因爲在朱棣攻下南京之前,他能否最終成功,在當時無人能夠看透。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在靖難之役發生之前,朱允炆可以說是實打實的“夢幻開局”,從先皇朱元璋手中接過的大明江山,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經濟底蘊,都不是燕王朱棣能夠抗衡的,雙方實力懸殊極大,可偏偏朱允炆就接連走出“臭棋”,硬是將大明江山,“拱手”讓給了燕王朱棣。這般結局怕是誰都不可能猜到的。

本來皇帝削藩,在歷史上並非首次,這樣的決定也沒有太大的問題,可問題就在於,朱元璋晚年時將開國功臣處死大半,到朱允炆時,能夠給他用的忠臣良將實在是少之又少,不得已的情況下,朱允炆重用了一批儒學名家,其中參與了削藩事宜的主要有三人,分別是黃子澄、方孝孺以及齊泰。

黃子澄與方孝孺,此二人可以說是絕對的“豬隊友”,本身沒有什麼真才實學,只會站在書生的角度空談誤國,也正是有了這二人的最佳“助攻”,燕王朱棣才能篡權成功,最終拿下大明江山。

建文帝真的是把明朝江山“拱手”讓給朱棣的?

削藩的決定敲定之後,建文帝便向這三人詢問削藩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削藩的步驟,及削藩之後,對於各個藩王應該如何安置。

對於這些問題,齊泰認爲既然決心要削藩,就應該快刀斬亂麻,在一衆藩王還沒有反應過來的狀況下,直接從強藩下手,先將威脅最大,實力最強的燕王朱棣給廢了,之後再一步步的廢除其他藩王。

而黃子澄與方孝孺則認爲削藩是個比較長遠的問題,不能一蹴而就,最好是先從那些弱藩入手,將弱藩都拿下之後,再去削弱強藩。從上帝視角來看,這樣的策略,無異於“打草驚蛇”,給了那些強藩足夠的心理準備。建文帝朱允炆就是聽從了這樣的建議,給了燕王朱棣足夠的準備時間。

更令人無語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燕王朱棣還曾進京朝見,如果建文帝有足夠的膽魄和智慧,只需將其控制在宮中,削藩之事的難度就大大降低了,不過朱允炆不僅沒有這樣做,還向朱棣百般示好,裝出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告訴朱棣:朕沒有削藩的意思,愛卿無需過多擔心。

返回屬地後,朱棣便有了奪權篡位的想法,一方面是爲了求生,另一方面,他本身對於帝位也有着覬覦之心,朱允炆這般咄咄相逼,給了他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不過直到此時,朱允炆代表的是明朝皇室江山,朱棣一方藩王,實力上依然懸殊巨大。

真定失守後,建文帝一方60萬大軍,沒能打過朱棣的10萬大軍,可以說氣勢全無,再加上削藩導致的其他地方軍團本身對建文帝就心存怨懟,自是不願主動出兵平亂,至少在沒有確定最終風向之前,誰都不願主動出兵。

就這樣,攻下真定之後,朱棣大軍長驅直入,一直打到南京城下,此時南京的守城將領,正是在真定吃了敗仗的李景隆,本來他從真定回京之後,是要被處死的,可建文帝似乎於心不忍,就沒有對他用刑,反而還將南京守城的重任交給了他。

看到朱棣大軍兵臨城下,李景隆壓根兒就沒有抵抗,直接開城門就把朱棣給放了進去。這個時候,建文帝雖然已經徹底兵敗,但是他皇室正統的身份還是在的,如果能捨棄南京,逃至其他地區,然後以討伐叛軍的名義再次起兵也不無可能。不過他再次聽信了方孝孺等人的諫言,誓死守在南京。最終在朱棣入城後,建文帝自焚於皇宮之中。

其實,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待靖難之役,朱棣奪權成功,對於明朝來說是絕對有利的,因爲朱棣不論是膽識還是謀略,甚至治國能力上,都要比朱允炆更加優秀。不過如果單就這件事本身來看,雖說“成王敗寇”是歷史的定律,可如果不是數次聽信了“豬隊友”的建議,朱允炆也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