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朝設立蘭州衛的原因是什麼?蘭州衛的轄區是如何變動的?

明朝設立蘭州衛的原因是什麼?蘭州衛的轄區是如何變動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太祖朱元璋在進行統一戰爭的過程中就設立了蘭州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洪武三年(1370)春正月,因王保保爲患西北,朱元璋命徐達,李文忠等兵分二道徵沙漠,徐達自潼關出西安搗定西以取王保保,李文忠出居庸入沙漠以追元主,使其彼此自救不暇。三月,徐達率兵至定西,與王保保大戰於沈兒峪,元軍大敗,明軍俘王公百餘人,降衆八萬,僅剩王保保與其妻子幾人從古城北遁去,逃往和林,明軍追至寧夏,不得而歸。“同年,置蘭州衛於蘭州城內(今武都路),隸屬於陝西都指揮使司。”

明朝設立蘭州衛的原因是什麼?蘭州衛的轄區是如何變動的?

一、蘭州衛設立的原因

朱元璋在進行統一戰爭的過程中就開始設置衛所,以加強對佔領地區的軍事控制和管理。隨着明朝對全國的征服與統一,衛所制度在推行過程中亦日益趨向完善,“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明史地理志》將衛所分成實土、非實士兩種,“實際所謂實土衛所,指的是設置於不設州縣處的衛所,無實土衛所則指設於有州縣處。前者因無州縣,故即稱其地爲某某衛、某某所,後者即以某州某縣稱其地,因其地極大多數土地人口皆屬於某州某縣也。但有一小部分土地人口是屬於衛所的……並非真正無土。”蘭州衛設於蘭州城內,與蘭州同城而治,屬於非實土衛所。

但蘭州衛與內地的其他非實土衛所不同,它處於邊防一線及交通要道上,所轄的衛所人口又多於蘭州所轄民戶,軍事位置顯著,因而筆者將其視爲“準實土衛所”。另外,就其設置原因來看,主要有以下三點:其一,鞏固明軍的戰略成果,拱衛蘭州。洪武二年,參政戴德攻克蘭州後,派指揮張溫駐守。僅隔數月,王保保趁徐達大軍班師,藉機入侵蘭州,圍城數重。

由此暴露出蘭州城的守備不足,軍事防禦性能較差。爲避免蘭州再遭蒙古入侵,洪武三年,徐達等擊退王保保後,明太祖下令在蘭州設立蘭州衛,派兵駐守,加強守衛。

其二,獨特的地理位置,爲收復河西提供保障。蘭州處於交通樞紐上,把控着內地通往河西、新疆的黃河渡口,馮勝進攻河西就以蘭州作爲東端據點。洪武五年,朱元璋以“王保保狡猾狙詐,使其在,終必爲寇。”遣三路大軍征伐,徵西將軍馮勝負責從西路蘭州出發,攻佔甘肅,以迷惑敵軍。

爲使大軍順利渡過黃河,馮勝命蘭州守禦指揮僉事趙祥將二十四艘巨舟用鐵鏈栓在一起,置於黃河之上,讓士兵渡河。洪武九年,鄧愈進軍河西之時,又重建浮橋,並命名爲“鎮遠橋”。黃河浮橋成爲連接河東通往河西的“交通命脈”,輸往河西的糧食、兵員皆由此進。因而保障浮橋的安危,事關河西走廊的穩定,也是蘭州衛士兵的防禦重任。其三,“隔絕羌虜”,穩定西北邊疆。明代陝西地域廣闊,戰略地位重要,但北邊卻有蒙古威脅。朱元璋認爲“惟西北胡戎,世爲中國患”。

因此,當洪武二年,明軍“定陝西”後,朱元璋“即法漢武創河西四郡隔絕羌、胡之意義,建重鎮於甘肅,北拒蒙古,南捍諸番,俾不得相合。”廢州立縣,編民爲兵,建立軍事衛所,在河隴、河西地區陸續設置了鞏昌、平涼、蘭州、慶陽、河州、甘肅、莊浪等衛。

明朝設立蘭州衛的原因是什麼?蘭州衛的轄區是如何變動的? 第2張

二、建制時間

對於蘭州衛的設立時間,《明實錄》記載“洪武三年夏四月,改徽州衛爲守禦千戶所,置蘭州衛。”也有文獻記載爲洪武九年所設。例如《全邊略記》,《巡邊總論》都有“洪武九年,設甘州等五衛於張掖、設肅州衛於酒泉、設西寧衛於湟中、又設鎮番莊浪二衛、又於金城設蘭州衛、皆置將屯兵拒守”的記載。但此說法明顯有誤。

首先,甘肅諸衛所是在明朝經略西北的過程中陸續設立的,並非一蹴而就。洪武五年馮勝西征,肅清了河西走廊一帶的故元勢力,本是收復領地的大好時機,但卻因其他兩路大軍的潰敗及懼怕東察合臺汗國的勢力等原因撤兵,盡棄甘州、涼州、寧夏、莊浪等地。馮勝自甘肅班師回京後,明朝於洪武五年十一月,設立了甘肅和莊浪二衛,接着又在洪武六年設立了西寧衛。

而甘州等五衛,肅州衛則是在洪武二十年,明朝在收復遼東後,又將兵力轉移到了河西一帶,重新經略河西時所設,以發揮連通西域,隔斷蒙藏的作用。山丹衛、甘州諸衛、肅州衛、鎮番衛等皆在這一時期設立。

另外,嘉靖《陝西通志》記載,蘭州衛於洪武二年,馮勝平定陝西后所設的說法也缺乏依據。洪武二年十一月,王保保兵圍蘭州城時,並沒有蘭州衛守備軍的出現,只能說明洪武二年張志敬歸附後,明朝在蘭州只設立了行政單位,並沒有設立軍事性質的衛所。因而,蘭州衛在洪武三年,徐達等平定王保保叛亂後設立最爲合理。

三、蘭州衛的轄區變動

蘭州與蘭州衛屬於典型的“州衛同城”,蘭州衛設於蘭州城中,使得州縣城具備了衛所城的軍事功能。但兩者分屬於不同的管理體系。明朝建立之初,在地方行政區劃上仍承襲元制,從上到下依次爲省——路——府——州——縣。至洪武九年,才改行省爲布政使司,下轄府(直隸州)——州——縣。

洪武二年“都督副使顧時,參政戴德於夏四月攻克蘭州,派指揮韓溫守之。是年,降蘭州爲蘭縣,隸屬於臨洮府,下轄金縣”,成化十三年又復改爲州。而蘭州衛如上文所提,於洪武三年大敗王保保後所設,領千戶所五,隸屬於陝西都司。

弘治十五年,秦紘爲三邊總制赴固原後,爲了便於集中衛所兵力,“改立州衛”,蘭州衛成爲固原鎮所轄衛所之一。此後,受陝西都司與固原鎮共同節制。

另外,蘭州與蘭州衛的治所及所轄區域不同。蘭州的治所本在城北,後因肅王移駐蘭州,移建到城西南,“蘭州舊爲縣治,在城中稍北,元末廢壞,洪武三年三月內知縣袁斌重建,三十三年改爲肅府,本年五月內,知縣崔楫移建城西南一里五十步,即今之州治也,萬曆二十三年,知州楊秉鐸重修。”

蘭州衛治州東,中護衛治東北,這是因爲州西南是蘭州的行政地區所在,又有黃河和高山阻擋。而東北面經常受自靖虜南下的虜寇所侵,需蘭州衛的兵員戍守在此,以確保蘭州城的安全。從所轄範圍來看,蘭州的轄區“臨洮府北二百十里,東南至鞏昌府四百二十里,東北至靖遠衛三百五十里,西北至莊浪衛二百七十里,西南至河州衛三百二十里。”相當於今蘭州市安寧堡以東,包括皋蘭南部及榆中的大部分地區。

明朝設立蘭州衛的原因是什麼?蘭州衛的轄區是如何變動的? 第3張

《邊政考》載蘭州衛的防區“東至靖虜衛大狼溝界一百九十里,西至河州大通河堡窄道兒界一百一十里,南至安定裏,北至莊浪衛沙井兒驛界五十里。”大致與蘭州的地理範圍重合。但蘭州衛的軍事管轄區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根據不同時期的邊防形勢有所變動。萬曆二十七年,松山新邊修筑後,兵備副使荊州俊在今景泰境內修建三眼井堡、紅水堡二堡。後又增修永泰城、鎮虜堡,保定堡分屬蘭州衛管轄。除此而外,州屬民堡與衛屬軍堡、民田與軍屯交錯分佈。

另外,肅王所領甘州中護衛也有獨立的墩堡和田地。造成州、衛轄境難以清晰分割。但從州轄民堡和衛屬墩堡的地理分佈來看,民堡主要分佈在黃河以南民戶聚居區,是居民自發修築的一種避難場所,受轄於州縣一級的行政單位。

而衛屬墩堡分佈於黃河以北虜寇入侵路徑和交通要道上,負責抵禦蒙古勢力,保障驛路的暢通。州衛同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借武衛文,以文轄武”的作用,蘭州衛的兵力給蘭州的發展提供了軍事保護。脣齒相依,民居安然。反之,完善的行政管理使得蘭州的治理更爲穩定。

結語

蘭州衛地處黃河津渡,是陝西通往河西道路上的要害之地,把控着河東輸往河西的糧道和兵員道。若蘭州受損,則“陝甘大道”阻塞,進而造成虜扼黃河浮橋而絕河西的局面;在整個西北防禦體系下,蘭州衛北扼蒙古、西控諸番,又是甘肅鎮、固原鎮以及寧夏鎮的匯合點,蘭州衛的大部分兵員常年往來戍守於甘涼各地,是陝西鎮內部以及甘肅鎮邊操班軍的主要來源之一。

另外,其作爲明肅王的駐藩地,承擔着保衛皇室周全的重要職責。因而,兵部尚書李承勳上疏“蓋蘭州之積既實,則甘涼之氣自充,甘涼之積既實則肅州之氣自壯,譬如人之一身,元氣充足,手足自然強健。此勳所以斷然以治蘭爲甘肅之先務也”。有明一代,隨着蘭州衛周邊敵患勢力的變動,逐漸形成了分佈於黃河兩岸城堡、墩臺、邊牆交錯林立的防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