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萬曆年間的國本之爭是怎樣回事?在怎樣的背景下爆發的?

萬曆年間的國本之爭是怎樣回事?在怎樣的背景下爆發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國本之爭,又稱爭國本,指的是明朝明神宗朱翊鈞冊立太子的問題,由於中國古代歷來有“太子者,國之根本”之說,所以被稱爲國本之爭。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當時有兩派分別擁護皇長子朱常洛與福王朱常洵(鄭貴妃所生)爭奪太子之位。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冊立長子爲太子的原則,大多擁戴皇長子朱常洛,然而明神宗不喜歡王恭妃所生的皇長子,卻加倍寵愛鄭皇貴妃,並且有意立其子皇三子朱常洵爲太子,卻受到大臣與慈聖皇太后極力反對。明神宗與羣臣爭論達15年之久。直到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朱常洛才被封爲太子,而朱常洵被封爲福王。但是福王遲遲不離京就任藩王。直到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李太后病逝,輿論對鄭貴妃不利後,福王才離京就藩,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穩固。至此,前後爭吵達15年,無數大臣被斥被貶被杖打,明神宗身心交瘁、鄭貴妃悒鬱不樂、整個帝國不得安寧的“國本之爭”,纔算告一段落。

爭國本的官僚多是後來的東林黨人,因此它又是東林黨爭的一項內容。國本之爭,使得明神宗悲痛欲絕,他感到自己雖貴爲天子,而終被羣臣所制,最終和大臣鬧掰,逐步對朝政失去興趣,開始怠政。

萬曆年間的國本之爭是怎樣回事?在怎樣的背景下爆發的?

背景

偶得長子

明神宗的長子朱常洛原爲他與宮女王氏在偶然之下所生的,明神宗因爲朱常洛爲宮女所生,所以不喜歡他。

王氏原爲慈寧宮宮女,在萬曆九年(1581年)的某一天,明神宗往慈寧宮向慈聖皇太后請安。當時太后不在,王氏端水讓他洗手,他一時興起,就寵幸了王氏,按規矩,在私幸之後就該賜一物件給王氏,作爲臨幸的憑證,但由於王氏是母親宮中的宮女,雖然沒有人會因爲這件事去指責他的不軌,但年輕皇帝卻感到此事不大光彩,穿衣束帶後徑自走出慈寧宮。

王氏身懷有孕,幾個月後就因體型的變化被慈聖太后識破並盤問出來。這位老太后面對此情此景,想起自己作爲宮女時的苦難與辛酸,對王氏的景況深表理解,同時也爲自己有了抱孫子的機會而大爲高興。一日,明神宗陪李太后酒宴,席間,太后嚮明神宗問及此事,他起先不承認是他的作爲。對明神宗一向管束嚴厲的李太后立即命左右太監取來《內起居注》,叫明神宗自己看。事實面前,明神宗窘迫無計,只得如實承認。李太后望着明神宗失魂落魄的樣子,好言相勸:“吾老矣,猶未有孫。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爲貴,寧分差等耶?”至此明神宗方勉強承認,後封王氏爲恭妃。王恭妃果然不負衆望生下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一生遭明神宗冷遇和歧視的短命皇帝——朱常洛。當時宮中稱宮女爲“都人”,明神宗因此稱朱常洛爲都人子。

皇帝首次得子,自然是一件喜事。由此,明神宗下詔全國減稅免刑,派使節通知和本朝關係友好的域外邦國。

萬曆年間的國本之爭是怎樣回事?在怎樣的背景下爆發的? 第2張

寵愛鄭氏

明神宗嬪妃衆多,其中最寵愛鄭氏,萬曆十年(1582年)封爲淑妃,次年進爲德妃。鄭貴妃之所以能贏得萬曆的歡心,並不只是因爲她的美貌,更多的是由於她的聰明機警、通曉詩文等他人少有的才華。如果專恃色相,則寵愛絕不可能如此歷久不衰。別的妃嬪對皇帝百依百順,心靈深處卻保持着距離和警惕,唯獨鄭妃是那樣天真爛漫、無所顧忌。她敢於挑逗和諷刺皇帝,同時又能聆聽皇帝的傾訴,替他排憂解愁。在名分上,她屬於姬妾,但在精神上,她已經不把自己看成姬妾,而明神宗也真正感到了這種精神交流的力量。她不但不像別的妃嬪一樣跟皇帝說話時低首彎腰,反而公然抱住皇帝,摸他的腦袋。這種在當時來看“大不敬”的行爲,除她之外,是無人敢做的。也正是她表現的不同,萬曆才把她引爲知己而更加寵愛,不到三年就把她由淑嬪升爲德妃再升爲貴妃。

到萬曆十四年(1586年),鄭氏生子,即朱常洵。明神宗大喜,有意進封爲皇貴妃,這對恭妃冷落的態度有鮮明的對比。長達幾十年的國本之爭由此揭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