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魚朝恩只是個宦官,唐肅宗李亨爲何要讓他指揮大軍?

魚朝恩只是個宦官,唐肅宗李亨爲何要讓他指揮大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亨,即唐肅宗,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也是大唐王朝的第七位皇帝。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李亨的青少年時期生活在繁榮而富庶的開元盛世中,無憂無慮。開元二十六年(738)被立爲太子後,李亨的安樂日子算了到了頭,整日與李林甫、楊國忠這些奸相勾心鬥角,還好他保持低調,一再隱忍,沒被抓住太大的把柄。更爲不幸的是,在他當太子的第十七個年頭,爆發了震驚天下的安史之亂。

潼關失陷後,李亨大着膽子與父親分道揚鑣,他北上靈武,自立爲帝,舉起了抗擊叛賊,興復大唐的旗幟,令天下有識之士引領而望,競相投奔。

魚朝恩只是個宦官,唐肅宗李亨爲何要讓他指揮大軍?

此舉雖是篡逆,但後世對他的評價還是不錯的。因爲他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站在了抗擊安史叛軍的一線,並快速收復了兩京,恢復了大唐江山社稷。

能夠找準適時地把握機遇,幹正確的事情,肅宗的判斷力、能力絕對不弱。另外,他還有一個優點,便是善於聽取他人的建議。作爲帝王,這個優點可算難能可貴。所以,李亨這個皇帝不算個昏君。

然而,收復兩京後,對叛軍發動致命一擊時,李亨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乾元元年(758)九月,在經過了一年的準備後,李亨下令讓郭子儀、李光弼、王思禮等九個節度使與一個兵馬使,共計二十萬大軍,向叛賊安慶緒的老巢鄴城進發。在大軍集結時,各地援軍紛沓而至,使大軍的實際人數迅速上升到了六十萬。

魚朝恩只是個宦官,唐肅宗李亨爲何要讓他指揮大軍? 第2張

面對如此雄厚的兵力,李亨躊躇滿志,決意一舉蕩平賊巢。但在斟酌統帥人選時,李亨卻犯了愁。九個節度使都是戰功卓著之輩,特別是郭子儀與李光弼,二人都是元勳,同是三公、宰相,連加官進爵的日子都是同一天,實在難分高下,讓誰統領誰也不合適。

爲了調和這個矛盾,肅宗另闢蹊徑,決定不設元帥,而任命宦官魚朝恩爲觀軍容使,代表朝廷監統諸軍。這個“觀軍容使”是肅宗的新發明,可不是檢查戰士們的儀容儀表,而是實質上的統帥。

這個結果令人大跌眼鏡,一個太監,長期生活在深宮之中,乾點看顏色伺候人的卑賤營生,他懂個啥?能指揮六十萬大軍?

然而肅宗就這麼幹了!結局沒有意外,魚朝恩多次否決了郭子儀與李光弼的正確建議,六十萬大軍大敗而回。

李亨這是怎麼了?爲何讓個太監指揮六十萬大軍?

其實,郭子儀,李光弼二人難分高下,誰當統帥不好抉擇,這個由頭純粹是藉口。李亨從內心就不想讓他二人當統帥,因爲他害怕了。

魚朝恩只是個宦官,唐肅宗李亨爲何要讓他指揮大軍? 第3張

當年的安祿山與郭、李一樣,也是節度使,他憑着東北三鎮的二十幾萬人馬,就差點將大唐江山掀翻。現如今,讓李亨將十鎮兵馬,幾乎是全國的軍事力量,交給一個節度使,他還真不敢。

手裏掌握這麼多軍隊,一旦起了歹心反戈一擊,已經千瘡百孔的大唐,斷然經受不住。郭、李二人軍事上有一套,可以聽,但絕不能再擴大他們的權力,爲帝國埋下隱患。

而太監這類人,與皇子們從小朝夕相處,比那些文武官員要親近與信任的多。更重要的是,他們是些沒根的奴才,無非是貪圖一些黃白之物,不會有睥睨天下的野心。就像寵物一樣,唯有跟着主子搖尾乞憐才有得吃喝,失去了主子有誰會看得起他們呢!所以,用他們十分放心。

看來,讓太監魚朝恩指揮六十萬大軍,並非李亨昏庸武斷,而是深思熟慮的結果。然而這樣做雖然安全了,但魚朝恩從未經過戰陣,毫無指揮經驗,這樣的統帥如何能夠駕馭三軍,應對複雜的戰爭局面呢!

李亨雖非昏君,但做事過於謹慎且缺乏識人之明。所以,在有生之年,終究沒能結束安史之亂,實現大唐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