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崖山海戰有多慘烈?最後的君王和臣子們譜寫了一首壯烈的悲歌

崖山海戰有多慘烈?最後的君王和臣子們譜寫了一首壯烈的悲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279年,崖山海戰的失敗宣告南宋的徹底滅亡,場面十分慘烈。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盡忠赴國難,以死報家國。在《三國演義》的開篇就提到了“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規律,不得不感嘆這句話就宛若一個魔咒,禁錮着天下的局勢。每次朝代更替都是一個新紀元的開始,必然也會有承上啓下,繼往開來的新局面,今天咱們要說的就是宋元的王朝更替。這必然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作爲少數民族第一次統御全國,中華大地進入了一種新的模式之中,一個征服者登上了華夏舞臺

改朝換代對於一部分來說,就是國破家亡的悲劇,所以總會涌現出一批令人敬佩的愛國義士。在中國人的忠君思想裏,“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是作爲一個臣子基本要求。當蒙古大軍來襲,看着昔日家園遭戰火塗炭,無力迴天的君王與臣子就會選擇用殉國的方式成全自己的氣節。宋朝滅亡之際,最後的君王和他的臣子們譜寫了一首壯烈的悲歌。

崖山海戰有多慘烈?最後的君王和臣子們譜寫了一首壯烈的悲歌

公元1279年,這是中國古代是上規模最大的,戰果特別慘烈的一場海上戰役,交戰的兩方分別是蒙古帝國和南宋帝國,內蒙帝國強盛至極,正在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席捲着亞歐大陸,隨時都準備着給對手一記重拳。而南宋帝國則是國力空虛,拖着羸弱不堪的身軀強行抵抗了數十年。這場戰役雙方投入的兵力衆多,戰船數千艘,這場戰役後政權形式將發生重大的改變,最終的結果不言而喻,蒙古鐵騎成爲了當時的新主人。

一批忠貞之臣帶着幼帝從杭州一路潰退,直至崖山,建立起了海山朝廷,試圖保衛江山社稷的最後一縷香火。而這些宋朝僅剩的忠義之士,屹立於天涯海角,捍衛着大宋弱不禁風的政權。少數人是阻擋不了歷史潮流的,再高昂的鬥志抵擋不了威猛的鐵騎,經過數次交鋒之後,最終陷入了敵人的重重圍困。沒有補給,沒有增援,沒有主心骨,以全軍潰敗結束了這場不到一個月的海戰。

崖山海戰有多慘烈?最後的君王和臣子們譜寫了一首壯烈的悲歌 第2張

成爲俘虜的文天祥,親眼看到崖山海戰中最悲壯的景象,丞相陸秀夫背起年幼的皇帝,投向象徵着生命起源的海洋。剩下的宋軍也一個個跳海,爲國捐軀,他們沒有一個人願意苟且偷生,全部殉國,不僅僅是爲了個人的榮辱,更是爲大宋的國家氣節而獻身。數天後,海上出現了大量的浮屍,十萬有餘的殉國將士最終埋葬在自己祖國的海水中,令山河泣血。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成爲了南宋末年崖山海戰中最爲其恰當的表述,在大宋王朝的危難之際,無數仁人志士選擇爲國死節。崖山海戰中張世傑、陸秀夫在此次決定王朝興衰成敗的戰役中,有着很大的戰略失誤。但是,這份精神確是值得我們所有人傳頌的,面對敵人的壓倒性優勢,這個南宋小朝廷本來可以像元軍投降,但是卻義無反顧,堅持到底。給予了我們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英雄豪邁。這份英雄豪邁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本源,註定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不斷的傳承。

崖山海戰有多慘烈?最後的君王和臣子們譜寫了一首壯烈的悲歌 第3張

縱觀大局,朝代更替是歷史的必然,舊的枷鎖被新的制度打破是時代的進步。期間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們不需要明白歷史的大勢,不需要接受命運的安排,他們願意將自己微薄生命綻放出最後的光芒,照耀史冊,將精神傳承下去。崖山海戰是一個極具歷史意義的戰役,南宋小朝廷雖然壯烈的毀滅,卻是雖死猶生。在衆多悲劇之中,歷史塑造的悲劇無疑是最爲沉重的那一篇。崖山海戰所展現出來的精神,宛如星辰一般閃爍着無限的光芒,將短暫的黑夜徹底照亮。並且,成爲了五千年曆史長河中,讓人無法忘卻的那一個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