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宰相與丞相之間有何區別?二者的品級和地位的差距非常大

宰相與丞相之間有何區別?二者的品級和地位的差距非常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不瞭解古代官職的劃分,分不清“太尉”和“廷尉”、“內史”和“御史”等古代官職稱呼之間的區別,其中疑問最多的,莫過於“丞相”和“宰相”之間的區別。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由於在歷史上很多的名人都“聲稱”自己做過宰相,且在史書中的記載也是“拜相”的。但是一查當時皇帝給這些名人的官職,卻是什麼雜七雜八的名稱。

如我們大家所熟知的“神探”狄仁傑狄大人,他在史書中就被記載爲武則天時期的宰相。但是再一細查,卻發現狄仁傑的官職卻是“內史”。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丞相和宰相之間究竟有着什麼樣的差別呢?

在詳細瞭解丞相和宰相之間的區別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明確的知道,丞相和宰相確實是不同的。因爲無論是從品級上還是說在地位上來看,這兩者之間的差距都是非常大的。

宰相與丞相之間有何區別?二者的品級和地位的差距非常大

古代王朝在官職的劃分上面其實是相當的嚴謹的,既然我們現在出現了對丞相和宰相之間的疑問,那就不得不先從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本詳細的記載了官職劃分的《周禮》來說了。

在周王朝時期,官員的種類共分爲六種,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以及“冬官考工”。這六種不同的類別不僅嚴格的劃分了不同等級類型的官員,還在相關的人數等方面做出了明確的標準。而我們今天所說的丞相,其實就是從這六個種類之中的“天官冢宰”裏邊衍生出來的。

在丞相這個稱呼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擔任着丞相職務的人叫作“大宰”。在這一職務上最爲出名的,就是當年輔佐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的姜太公姜子牙了。

宰相與丞相之間有何區別?二者的品級和地位的差距非常大 第2張

等到周王朝被秦朝取代,被稱爲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覺得周王朝的官職稱呼太過麻煩,直接將這六種官職分類取消,轉而採用了一種新型的“三公九卿”制度。丞相這個詞,就是在這個時候首次面世。如當年秦始皇用得最順暢的李斯,他的官職就是丞相。

但是丞相可就不一樣了,由於丞相太過於專權,以至於來自全國各地的各種文書要先經過丞相的手才能夠傳到皇帝手上。並且皇帝的詔令也是首先經由丞相過一遍,才能夠下發到羣臣之中。

這種幾乎“全攬”的職務也使得丞相的權力在極短的時間內得到了膨脹。臣子的權力膨脹了,自然就代表着皇帝的權利受到了擠壓和侵佔。例如在始皇帝去世時,始皇帝的詔令明明是立公子扶蘇爲二世皇帝,但是由於丞相能夠“專攬獨斷”,以至於始皇帝說出這一詔令的時候,除了李斯這位丞相以及作爲內侍的趙高知道以外,再也沒有第三個大臣知道。最後趙高和李斯密謀修改詔令的事情自然無法傳出,修改詔令的過程也就無比的順暢。

等到秦朝滅亡,漢朝建立起來之後,沿用了秦朝制度的漢朝皇帝早已明白丞相“專攬獨斷”的危害,專門設置了類似後世“中書省”這樣的“尚書省”來分化和限制丞相的權力時。

宰相與丞相之間有何區別?二者的品級和地位的差距非常大 第3張

宰相這個稱呼就隨之出現了。丞相和宰相不一樣的原因也正是在這一時間段裏面產生的。當時漢朝雖然設立了“尚書省”來限制和分化丞相的權力,但卻沒有之後那麼嚴謹。以至於當時在“尚書省”供職的每一位官員都有可能成爲下一任丞相。

當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爲丞相的時候,設立“尚書省”的初衷就逐漸地跑偏了。“尚書省”的官員不僅不再能夠替皇帝監視和彙報丞相的一舉一動,反而成爲了丞相欺上瞞下的幫手。雖然“尚書省”裏面的官員很多,但是能夠架得住權力誘惑的人畢竟是少數。隨着時間一長,尚書省自然也就難以避免被丞相同化,明面保持着一個表面上的相互對立,暗地裏蠅營狗苟沆瀣一氣。於是,尚書省內的官員們就統統有了一個類似於丞相,但是又和丞相不盡相同的稱呼——宰相。

簡單來說的話,就是丞相必然會是宰相,但是宰相卻不見的就是當時的丞相。比如說在前文中我們提到的狄仁傑,在實際上雖然他只是一個“內吏”。但是就從他在武則天手底下所做的事情來看,狄仁傑還是多多少少沾染了一些丞相的成分的。於是乎,當時的官員們爲了討好狄仁傑,就開始以宰相這個稱呼來喊狄仁傑。

真真正正會讓人把丞相和宰相搞混淆的朝代,其實是宋朝。由於宋朝的基業來得太過輕巧,不僅導致了宋朝君王“重文輕武”,也使得宋朝的文官制度比任何一個朝代都要複雜。

宰相與丞相之間有何區別?二者的品級和地位的差距非常大 第4張

雖然這個制度在宋朝時期看起來相當的清晰,但是就以我們國家在對宋朝官職構成上面的研究來看,宋朝文官制度中的“差遣除去”等不同的變化,就足以令人看得眼花繚亂了。尤其是在分出了什麼“本官階”和“散官階”以及“文資”“武資”的情況之下,普通人就更不可能對宋朝的官員職務進行區分了。

官職區分到了連我們現在的專家教授都容易看花眼的情況,就更別說當時的普通官員以及平民百姓了。於是,宰相這個“萬金油”一般的稱呼就被廣泛地應用了起來。什麼尚書令、尚書左右僕射、諸樞密使、開府儀同三司的等官職和官衙之內的大官,基本上都能夠用宰相這個稱號來稱呼了。

雖然真正能夠總領丞相職務的大臣依然只有一位,但以限制丞相權力膨脹而出現的宰相卻越來越多了。更別說在那個時候,人們對於宰相的理解還並不淺薄。尤其是在開府儀同三司裏面的大官員們眼中,宰相這個詞所代表的就是“宰輔之臣”的意思。

順着歷史、朝代的發展脈絡看到這裏,想必各位朋友們已經能夠很好地理清楚什麼是丞相什麼又是宰相了吧。因爲無論是在哪一個朝代,只要是在古代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影響下,那些象徵着一個王朝中樞的機構,無論如何演變和更替,其實都是萬變不離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