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滅掉吳國後越國爲何也開始一蹶不振?經歷了些什麼

滅掉吳國後越國爲何也開始一蹶不振?經歷了些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496年(周敬王二十四年),吳王闔閭攻越兵敗而亡,死前囑其子夫差復仇。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文章。

臥薪嚐膽,這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成語典故,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忍辱負重,發憤圖強。對於臥薪嚐膽這一故事的主角,就是春秋末期的霸主——越王勾踐。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備自殺。不過,在放低姿態之後,越王勾踐保全了性命。雖然備受屈辱,但是,這位一國之君選擇臥薪嚐膽,只爲等到東山再起的機會。

滅掉吳國後越國爲何也開始一蹶不振?經歷了些什麼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後,急忙帶兵回國,並派人向勾踐求和。這時的吳國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國軍隊的強勢猛攻,屢戰屢敗。最終,夫差後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了,這促使越王勾踐成功消滅了吳國。那麼,問題來了,勾踐滅吳後,盛極一時的越國,爲何逐漸衰落了?

首先,越國封地處歐餘山之南(陽)面,國君爲姒姓。越國主要以紹興禹王陵爲中心。春秋末期,允常時與吳國發生了矛盾,並相互攻伐。公元前496年,允常死後,勾踐即位,公元前473年,勾踐消滅吳國,出兵向北渡過淮河,在徐州與齊、晉諸侯會合,向周王室進獻貢品。勢力範圍一度北達齊魯,東瀕東海,西達今皖淮、贛鄱,雄踞東南。不過,在越王勾踐去世後,越國從巔峯走向了衰落,並在戰國中期被楚國所吞併。所以,在戰國七雄中,並沒有越國的一席之地。對此,在筆者看來,越國的衰落和滅亡,主要分爲以下幾點原因。

一方面,人才的流失,促使越國走向了衰落。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踐之所以能臥薪嚐膽,離不開文種和范蠡這兩位人才。其中,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華夏族,楚國宛地三戶(今南陽淅川縣滔河鄉)人。春秋後期,范蠡投奔越國,之後被拜爲上大夫,輔佐越國勾踐。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成就霸業,又被封爲上將軍。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化名姓爲鴟夷子皮,遨遊於七十二峯之間。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後定居於宋國陶丘(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南),自號“陶朱公”。

滅掉吳國後越國爲何也開始一蹶不振?經歷了些什麼 第2張

對於范蠡這位人才,之所以離開越國,是因爲他看出了勾踐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並且,范蠡在隱退之前,也曾告誡文種——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不過,非常可惜的是,文種並沒有聽進去。在吳國滅亡後,文種自恃功高,不聽從范蠡功成身退的勸告,後爲勾踐所不容,最後被勾踐賜死。對此,在筆者看來,在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本身的地理位置,就比較偏離中原之地。彼時,江浙一帶還是比較偏僻的地方,人口相對稀少,科技文化水平也無法和河南、山東、陝西等中原之地相提並論。因此,越國的人才自然需要吸引周邊地區,特別是中原之地。

但是,越王勾踐對待文種等人才的態度,無疑是讓人心寒的,這會導致之後的人才,都更加不願意投奔本就比較偏遠的越國。於是,缺乏人才自然讓越國從盛極一時開始走向衰落。到了戰國時期,人才的重要性得到進一步提升。比如秦國同樣地處偏遠之地,但是,因爲秦孝公求賢若渴的態度,從而獲得了商鞅這樣的天縱奇才。在商鞅變法之後,秦國逐漸崛起,最終一統六國,結束了戰國時代。

另一方面,雖然越王勾踐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不過,從整體能力上來看,越王勾踐還是一位當之無愧的春秋霸主。不過,在越王勾踐之後,越國內亂頻繁發生,君主的整體水平更是日益下降,這同樣讓越國只能盛極一時,不能持續下去。勾踐之後,越國連續發生了弒君的事件,所謂“越人三弒其君”。對於越王朱勾弒父篡位的過程,《竹書紀年》中的記載較爲簡略,"不壽立十年見殺,是爲盲姑,次朱勾立",並沒有前因後果。但是這一事件顯然引發了嚴重後果,不僅僅爲後來戰國中期越國不斷出現的弒君現象埋下了伏筆,也直接預示了不久後發生的楚越戰爭中越國的慘敗與越國霸主地位的結束。

根據史料的記載,越王無餘十年(前363年),寺區的弟弟思又弒殺了之侯,擁立無顓爲越王。從“諸咎之亂”後,越國宮廷中不斷髮生弒君弒父的悲劇。對此,在筆者看來,越國貴族間的互相殘殺,造成越國內部十分混亂,越王勾踐開創的霸業也走向衰落。值得注意的是,和越國比較相似的是,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的秦國,戰國初期的趙國等諸侯國,也都發生了比較激烈和長時間的內亂。不過,不管是秦國還是趙國,都因爲比較有作爲君主的即位,得以結束內亂,比如秦獻公、秦孝公,趙肅侯、趙武靈王等。

滅掉吳國後越國爲何也開始一蹶不振?經歷了些什麼 第3張

最後,與此相對應的是,越國自越王勾踐之後,並沒有出現一位力挽狂瀾的君主。除此之外,越國在戰國中期的對外策略搖擺不定,或者說是主動樹敵,同樣加快了越國的滅亡。無彊(?―公元前333年),亦作無強,越王無餘之子,越王無顓之弟,戰國時期越國最後一位君主。越王無彊即位後,派兵北伐齊國。齊國國君齊威王派使者遊說越王無彊說:“越國如果不攻打楚國,大則不能稱王,小則不能稱霸。”在齊國使者的遊說,或者說是忽悠之下,越王無彊就放棄進攻齊國,轉而進攻楚國。

對此,楚國國君楚威王出兵迎擊越軍,大敗越軍,殺死越王無彊,全部佔取越國及其越國據有的吳國故地一直到浙江沿岸,楚軍繼而向北在徐州大敗齊軍。越國從此分崩離析,越國王族子弟們競爭權位,有的稱王,有的稱君,居住在長江以南的沿海,臣服朝拜楚國。在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的較量,顯然需要合縱連橫的手腕,不過,本就衰落的越國,卻偏偏要招惹強大的楚國,從而自取滅亡。對此,在筆者看來,正是因爲在戰國中期就告別了歷史的大舞臺。所以,越國盛極一時,甚至超過了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不過,其依然沒能在戰國七雄中擁有一席之地。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