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朱元璋有多看重朱標?他是如何教育朱標的?

朱元璋有多看重朱標?他是如何教育朱標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長子,母親是馬皇后,明朝建立後,被立爲皇太子。他在諸王中的威信極高,可惜最後英年早逝了。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皇權,自古以來就是個香餑餑,許多父子反目,兄弟之間骨肉相殘的悲劇並不少見。比如說唐朝的玄武門之變,弟弟李世民殺死大哥逼迫父親退位;再比如說明初的靖難之役,作爲藩王叔叔的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把侄子建文趕下臺,自己坐上了皇帝寶座。燕王朱棣後面之所以起兵奪位成功,和大哥朱標的死息息相關。如若朱標還在世,朱棣焉敢造次?

第一:朱標出生在戰爭年代,父親朱元璋很看重他,讓名師宋濂擔任他老師

1:朱標誕生在戰爭年代,第二年老朱拿下了南京,身世的種種謎團

明史記載朱標,秦王,晉王,燕王,周王五人都是馬皇后所生,可馬皇后一生並沒有生育過兒子。再者說時間也不對勁,朱標出生在1355年太平的一個商人家裏。此時的朱元璋正在對外開疆拓土,馬皇后當時叫馬氏,她主要負責管理後方。早在1352年馬氏就嫁給了朱元璋,距離朱標誕生過了將近三年的時間,不免讓人引起懷疑。後來經過多方面史料考證,朱標,秦王,晉王三人的生母是李淑妃,戰爭年代出生的他受到朱元璋的青睞。這可是他第一個兒子,第二年朱元璋攻克南京,有自己根據地。

朱元璋有多看重朱標?他是如何教育朱標的?

2:朱元璋很喜歡這個兒子,特地安排宋濂擔任他的老師,跟自己性格格格不入

朱元璋雖然很喜歡長子朱標,對於他過於仁柔的性格有點不滿。爲了好好培養他,讓當時的名臣宋濂擔任太子朱標的老師。小編記得初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就是宋濂,可想而知他是相當有才華的人。1368年朱元璋建國稱帝后,立馬選擇立馬氏爲皇后,朱標爲皇太子。從打天下到奪取天下的十幾年間,朱元璋的性格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逐步享受權力帶來的樂趣,跟朱標所讀儒家的思想格格不入。

3:朱元璋苦口婆心,舉了商周二王的例子,定要做一代明君

吳元年的時候,朱標才13歲。這個時候距離朱元璋正式登基稱帝還有一年的時間,那個時候朱元璋讓他去巡查家鄉鳳陽的目的。舉了商高宗,周成王的例子,他們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守成之君。你作爲皇位接班人,平常習慣了富足的生活。過於享受安樂是不行的,更主要是要了解民間疾苦。這點跟朱標的想法不謀而合,踏踏實實按照朱元璋的想法去實施。經過太平的時候,特地拜訪了商人陳迪家裏,只因朱標在他家出生。賞賜了白金50兩,在古代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朱元璋有多看重朱標?他是如何教育朱標的? 第2張

第二:朱標性格仁柔朱元璋很擔心,用帶刺的棍警告他,洪武25年去世

1:洪武十三年爆發了胡惟庸案,朱元璋父子關係劍拔弩張,父親太強勢

我們看一個人是否能在將來有大出息,跟周邊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朱標性格善良柔和,這一點跟朱元璋背道而馳。作爲太子儲君,仁慈不僅會丟失自己的性命,往往還會損害國家的利益。洪武十三年,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宰相胡惟庸以通敵謀反罪被殺。這還不算,牽連了諸多黨羽被斬草除根。宋濂的孫子被牽連到胡惟庸案當中,宋濂跟着要被砍頭。朱標再三向父皇勸告:“父皇您濫用刑罰,這樣會使人心不服!”朱元璋對這兒子很無語,因此父子之間的關係劍拔弩張。

2:用帶刺的棍來告訴朱標,未來的皇帝不可心慈手軟

有一次,朱標跟朱元璋因爲殺人的一件事情吵了起來。老朱很生氣,在旁邊御花園撿起來一根荊棘。讓朱標用手牢牢拿住他,這根棍子上全部都是刺,朱標不敢下手。要不說朱元璋是個本領超凡的開國皇帝,他用手把這些帶刺的棍全部削掉。自己手上全部都是血,接着跟他說:“這根荊棘好比是一根皇帝的權杖,功臣相當於這根棍子上的刺。”把刺都拔掉,也是爲你日後繼位鋪平道路。這件事情過後,朱標愈發害怕朱元璋。

朱元璋有多看重朱標?他是如何教育朱標的? 第3張

3:朱標在諸多兄弟當中威望很高,洪武24年被派出巡查陝西,第二年因病去世

朱標是朱元璋第一個兒子,許多藩王的大哥。如果他活在世上,相信沒有誰敢造次。秦王是朱標的弟弟,經常幹壞事。所建造的王府跟皇宮相差無幾。這些事情都是計非錄裏面記載。再加上錦衣衛滲透到各個藩王府邸,朱元璋自然對此等消息瞭如指掌。非常生氣,朱標經常在朱元璋面前爲這些弟弟們說情。洪武24年的時候朱標被朱元璋安排到陝西考察,準備將來在這裏建造都城。回來之後身體就不舒服,第二年病死。

結束語:對於朱標的死因史學界有不同說法,我認爲真正造成朱標死因有兩部分原因。一方面是朱標的確有這個身體方面的疾病,導致自己四十不到英年早逝;再一個就是父親朱元璋不斷對他施加的壓力,開國皇帝嚴刑峻法很正常。可老朱做得太過了,管理這個兒子過於嚴格,導致他的思想負擔很沉重。總而言之,在老朱這樣強勢皇帝面前,朱標很難擡得起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