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荊州到底歸誰呢?孫劉聯盟的分裂與此有關

荊州到底歸誰呢?孫劉聯盟的分裂與此有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是智慧的代表,尤其一則隆中對更是名流千古。可是荊州本來是劉表的地盤,東吳爲什麼一直說劉備是借荊州,而且之後一直索要呢。更爲詭異的是,劉備和劉表同宗,之前也爲劉表出過大力,竟然對東吳的借荊州一說沒有否認,那麼荊州到底歸誰呢,孫劉之後的分裂又和荊州有什麼關係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首先諸葛亮隆中對裏的天下有變可能指的是曹操本人出問題,比如死,或者病重導致他本人無法決策,這時候兩路出兵可能就會導致曹魏集團內部分裂,這確實是個機會。漢中前,劉備和孫權已經爲了荊州差點就動手,只是劉備爲了漢中,割地給孫權保和平,這種情況下,關羽沒有足夠的實力單獨對抗曹魏同時防備孫權,這時候進攻曹魏,成都也沒有做好萬一關羽情況危機如何應對的準備,劉封孟達敢抗命,就是因爲成都沒有提前給他們指示,如果關羽在荊州只是一員上將,帶着本部兵馬上去衝一下,不會影響荊州防務,而他自己是荊州地界最高長官衝在前線,後方安危完全寄希望於東吳的人品。

東吳一直打荊州主意是公開的祕密,關羽在發動帶有巨大風險的軍事行動前,難道不應該和劉備商量,做好計劃?後續發展來看,成都方並沒有做出太多支援和防備工作,要麼就是沒計劃,這鍋得關羽背,要麼就是劉備方整體都飄了,覺得用不着從成都調集增援給關羽,就這麼在荊州漏個口子。其次,劉備進軍益州,留下了諸葛亮,關羽,張飛一衆人守荊州。當時,關羽是劉備攻下江南諸郡的元勳,漢壽亭侯,蕩寇將軍,襄陽太守,張飛是徵虜將軍,宜都太守,新亭侯,趙雲是桂陽太守,偏將軍,諸葛亮軍師中郎將,督長沙,桂陽,零陵三郡,負責軍餉。

荊州到底歸誰呢?孫劉聯盟的分裂與此有關

關羽後來被拜都督荊州事,封假節鉞,尚且有人和作者說他不能軍政一把抓,除了荊州牧劉備外,還有一個留典荊州事是潘濬。諸葛亮當時一是個中郎將,且沒有爵位,地位沒有高過關張。鎮守荊州的人有兩個,諸葛亮和關羽。孫劉的戰略重心都是要取荊州,這時候孫權的觀望,是在等待切入的時機。曹操不來,劉備絕對不想看到孫權染指荊州,曹操來了,孫權如果不打算投降,這個相互利用的聯盟契機已經成熟了。談判的人決定的只是合作方式和利益分配,我不是說談判人不重要,而是說聯盟建立換誰去都成。

談判人左右的是具體條約內容多大程度符合自己的利益。諸葛亮毫無疑問是劉備陣營的最佳人選。但是諸葛亮這次談判沒有太出彩,但是換做他人也不見得表現的比諸葛亮更好。東吳當時作爲對付曹操必須全力以赴等原因才讓劉備乘虛而入。這其實一直是孫劉聯盟的一個結。當時孫權集團,周瑜的行爲,明顯是想直接和劉備翻臉的,魯肅從大局的戰略上,傾向於最好不要和劉備兵戎相見,因爲曹操作爲最大的威脅,不適合和劉備翻臉。

而劉備一方拿了實利,好話說盡,說自己暫時借荊州棲身忽悠東吳。孫權本人很糾結。他的態度在周瑜和魯肅之間。如果傾向於周瑜,當時就會火拼,如果傾向於魯肅,就不會有後來的奪荊州事件。這次事件,其實魯肅和諸葛亮都成了背鍋俠,他們各自都有不得已的苦衷,但是各方的最高領導都認爲他們二人有責任。孫權能收劉備的保護費,就不存在他佔領荊州的問題。直接搶回來就是了。孫權從來就沒默許劉備拿下荊州,劉備拿下荊州是在吃了談判的啞巴虧後的違約操作。

只是出於戰略原因,孫權暫時不得不接受了一個荊州被借的事實而已。這也成爲關羽走麥城,劉備夷陵之敗埋下了伏筆。荊州本來是劉表的,夷陵之戰之前從來就沒落入過東吳之手,劉備憑實力佔下的荊州,何來借東吳的說法?弔詭的是,居然雙方都不否認借荊州之說。所以我覺得荊州是聯盟談判是被許諾戰後歸孫權的。這樣邏輯上就合理了。入蜀之後,法正的寵幸程度也是高於諸葛亮的,諸葛亮這樣一個在劉備居無定所的人,加入後,按照諸葛亮的戰略規劃,一步步走到一方諸侯的。諸葛亮這樣的位次合理嗎?拋開這次談判的枷鎖,當時諸葛亮有任何污點嗎?參照漢初劉邦對張良的封賞。

諸葛亮當時的地位合理嗎?只有給這次談判,諸葛亮被迫接受孫權的訛詐,一切就合理了。這次事件讓劉備判定,諸葛亮爲政,頂級人才之一,政治以及軍事鬥爭,諸葛亮有所不足。後來從劉備的人事安排上,也很明顯。入蜀以後,一直到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基本就不在用於外交和軍事層面,都是搞內政了。這不是說劉備不信任諸葛亮,而是因爲這件事,不再認可諸葛亮有頂級的外事能力了。我說的失寵,不是指劉備不信任諸葛亮,將其打入冷宮。關於這方面的認知,孫策在死前對孫權的交代,內事問張昭,外事問周瑜。劉備赤壁之後諸葛亮的定位有點類似孫策對張昭。

荊州到底歸誰呢?孫劉聯盟的分裂與此有關 第2張

孫劉聯盟誰去都能談成的,區別核心在於利益如何分配。這是劉備選擇諸葛亮去的原因。但是年輕的諸葛亮被孫權擺了一道。江東集團在諸葛亮面前表現的搖擺和猶豫(雖然確實有不少人真的就是投降派本色演出,但是當家做主的人孫權不是),是演給諸葛亮看的,因爲劉備有叛離曹操的歷史,沒有投靠的餘地,但是東吳有,且孫權手上的籌碼遠多餘劉備,目的就是爲了戰後的利益分配更有利於自己。所以諸葛亮接受了荊州戰後歸孫權的條件。證據是,赤壁之戰後荊州根本就沒落入孫權之手,爲什麼有劉備借荊州的說法,荊州本來是劉表的。而劉備集團的人雖然佔住荊州不給,卻從沒否認過是借的東吳的。同時因爲這次談判的原因,諸葛亮明顯失寵。後面先有龐統,後有法正。都是因爲這次諸葛亮談判讓劉備失望的遺害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