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劉邦和劉備有哪些共同點?爲何劉備沒能大一統呢?

劉邦和劉備有哪些共同點?爲何劉備沒能大一統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也算是劉邦的後人,他的能力到底有沒有劉邦厲害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劉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劉邦和劉備有哪些共同點?爲何劉備沒能大一統呢?

劉邦出身農家,爲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秦時任沛縣泗水亭長,因釋放刑徒而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任碭郡長,被封爲武安侯,將碭郡兵馬。

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灞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鴻門宴後封爲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

楚漢戰爭前期,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反敗爲勝。擊敗項羽後,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登基後一面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並採用休養生息之寬鬆政策治理天下,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不僅安撫了人民,也促成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開放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係。

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病重不起,同年崩,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毛澤東評價劉邦是“封建皇帝裏邊最厲害的一個”。

劉備(160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爲先主。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爲師,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因爲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所以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

但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爲準則,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後因爲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羣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於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其臨死前舉國託付給諸葛亮的行爲被陳壽贊爲古今之盛軌,後世衆多文藝作品也多以劉備爲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爲之紀念。

劉邦和劉備究竟誰更厲害?

劉邦和劉備也許是漢朝最有名的兩個皇帝,這兩人所在的時空雖相隔了四百年,但他們的身世、所生活的社會環境與他們的性格特點,都有非常巧合的相似之處。

正因爲這種相似,後世的寫史者和讀史者總是自然地把他們二人聯繫起來。陳壽在《三國志先主傳》中爲劉備總結時就以 “蓋有高祖之風” 來評價劉備,意思是 “劉備大概是有一些像漢高祖劉邦的” 。

劉邦和劉備有哪些共同點?爲何劉備沒能大一統呢? 第2張

劉備被如此評價不完全是巧合,這與他刻意模仿劉邦不無關係,因爲他一生捍衛劉邦所建立起的大漢王朝,也一生都在試圖重塑漢高祖的輝煌。所以劉備與劉邦兩人本身的相似,再加上這樣的一種傳承與模仿,讓無數歷史愛好者對此二人津津樂道。劉邦和劉備到底誰更強,也成爲了一個有趣的話題。

一、從最終的結果來看

從成王敗寇的準則上說,劉邦當然更強,因爲劉邦一統天下建立大漢,劉備則霸業不成鬱鬱而終。可是假若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綜合劉邦和劉備的各方面來看,我認爲劉備要強於劉邦,而且是遠強於劉邦。那麼爲什麼更強的劉備失敗了,而更弱的劉邦成功了呢,我認爲這是一種巧合,原因就是劉備的敵人比劉邦強了太多太多。

二、從面對的敵人來看

劉備的敵人強於劉邦,因此劉備霸業不成,這看似是一種爲劉備找的藉口,實際上這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劉備的主要敵人是曹操,劉邦的主要敵人是項羽,這兩人的軍事才能不相伯仲,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名將,但在政治和戰略上,項羽比曹操差了太多。

項羽率楚軍滅秦,本已成爲天下的主宰,在鴻門宴上還把劉邦的性命都攥在了手裏。可項羽不僅沒殺劉邦,後來還把巴蜀和漢中的土地封給了劉邦,讓劉邦做了漢中王;不僅分封劉邦,他還分封了十七個所謂的諸侯王,連同劉邦共一十八人。

把天下握在手裏,不稱帝,不滅主要對手,還把肥美的土地分給他們,項羽恐怕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眼光最差的 “天下之主”。曹操與項羽恰恰相反,他在實力還相對弱小的時候就敢 “挾天子以令諸侯”,把皇帝搶來,代替傀儡做真正的皇帝。

曹操以皇帝的名義四處擴張,消滅一個又一個的諸侯;而項羽能做皇帝卻不做,滿足於一個西楚霸王的名號,然後把天下分封給自己根本無法信任的諸侯,兩人的戰略水準高下立判。

對於主要對手劉邦,項羽總是心存婦人之仁,三番五次因爲輕視或者心軟放過,最後換來自己四面楚歌、烏江自刎;而赤壁之戰前,面對力量連自己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不到的劉備,曹操依然要趕盡殺絕,因爲他知道劉備的能力,只要劉備活着一天,他曹操就有一天的心腹之患。

由此看來,劉邦的成功實在太僥倖,誰讓自己的對手是一個政治頭腦如嬰兒的項羽,而不是政治和謀略都一流的曹操呢?

面對曹操這樣智勇雙全還兵強馬壯的英雄,劉備不僅能活下來,還在他眼皮子底下取得了天下三分之一,這的確是本事。從二十七歲起兵征討黃巾,到六十一歲病死於白帝城,劉備在刀尖兒上滾了三十多年,幾次面對曹操都甚至可以說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

像劉備這樣的履歷,劉邦是不具備的。從沛縣起義到一統天下,劉邦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就做完了所有事。雖然也曾經歷鴻門宴上的兇險,和彭城失利逃跑時腳踹自己孩子下車的狼狽,但終究沒有劉備這樣三十多年滾過來的艱辛。

不到十年就一統天下體現了劉邦深得人心,不過假如給他三十年和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他未必能做到劉備這樣的百折不撓。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劉邦 “好酒及色”,說不好聽就叫酒色之徒,酒色之徒怎麼能經得起富貴的誘惑,怎麼能忍受得了長久的不如意?事實上,劉邦因爲 “好酒及色” 還幾次差點送了命。

劉備則不同,雖然《三國志》中有劉備 “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 的記載,與同樣愛玩的劉邦有些相似,但畢竟還沒有到酒色之徒的地步;而且成人之後的劉備在心中樹立了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他要堅守漢朝皇室血脈的榮光,堅持把老百姓從戰亂中拯救出來,這一點難能可貴。

假如劉備沒有光復大漢的信念,他絕對堅持不了三十年征戰的艱辛,也就沒有後來的蜀漢政權了。劉邦沒有劉備這樣的志向,他在從鄉里的小混子變成皇帝的過程中,一直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最後被局勢推上了皇位。

所以,劉邦未必能經受三十年的風霜雨雪,假如換他做劉備,他也未必經受得住一次次猛烈打擊,堅持拼下去。

三、兩人的共同點

劉邦和劉備同樣有一個優點,那就是他們能吸引到能人的支持,同時他們會用人。儘管劉邦是靠着這個優點才滅掉項羽,可以說這是劉邦最大的優點,但我認爲劉備在吸引人和用人上仍然略勝劉邦一籌。

劉邦在起義時,其實手下已經有了一個完備的班底。蕭何、樊噲、盧綰、曹參、周勃、夏侯嬰這些漢朝的開國功臣,在劉邦做亭長的時候就跟劉邦一起混了。

而劉備起兵討伐黃巾的時候,身邊只有關羽、張飛,這還是他的結義兄弟,很親近的人。劉邦起義的時候已經四十七歲了,身邊有一幫兄弟不奇怪,而劉備出道的時候不到三十,小年輕一個,又是貧民,身邊的幫手少也不奇怪。

可是二十多年後,劉備手下出現了一個以諸葛亮、法正爲主要謀士,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魏延等爲主要武將的豪華陣容,這就令人稱奇了。

這套陣容雖然比後來有張良、陳平和韓信等人加入的劉邦陣容差了一點兒,但考慮到劉備始終處在極其弱勢的地位,東奔西躲,依然組建起了這麼一套班底,我們還是要給劉備一句公正的稱讚。

三顧茅廬的故事天下聞名,劉備的求賢若渴和他的真誠待人是歷史級別的。劉邦稱帝后,殺了不少功臣,曾經的信任與和諧都隨着權力的慾望不復存在了;而劉備稱帝后給我們留下的則是白帝託孤的千古絕唱,他對諸葛亮的信任被陳壽在《三國志》中稱讚爲 “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這是貴爲天子的人中很少能做到的事,至少劉邦就做不到。

劉邦劉備,一個造反,一個保皇,卻殊途同歸,都佔有巴蜀之地,都有北進關中,一掃天下的大志,卻最終前者大展宏圖,“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而後者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是歷史的偶然,也是命運的造化,值得後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