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姬昌的兒子爲什麼會叫“伯邑考”?他們姓氏爲何不同?

姬昌的兒子爲什麼會叫“伯邑考”?他們姓氏爲何不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姬昌的兒子有一個兒子叫“伯邑考”還有一個叫“姬發”,他們姓氏爲何不一樣?到底是什麼情況,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第一,姬昌、姬發都不是正確的稱呼,當時的人們不會這麼叫他倆。

姬發確實姓姬,名發,但是可不能稱他姬發。因爲在先秦,男子稱氏不稱姓。

姬昌的兒子爲什麼會叫“伯邑考”?他們姓氏爲何不同?

今天的人說姓氏,但是在先秦姓和氏是不同的,姓是爲了表明血緣關係,是不會變的。同一個祖先的人都是一個姓。氏則是用來分別貴賤,別說同一個祖先的人會有不同的氏,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都會有不同的氏。

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商鞅變法,商鞅是衛國國君的後裔,所以以公孫爲氏,即衛公子孫之意,叫公孫鞅;後來公孫鞅到了魏國,魏國有自己的公孫氏,肯定不會繼續稱他公孫鞅,因爲他從衛國來,所以以衛爲氏,叫衛鞅;最後衛鞅到了秦國遊說秦孝公,孝公將他封在商地,於是他以自己的封地爲氏,叫商鞅。

姬昌的兒子爲什麼會叫“伯邑考”?他們姓氏爲何不同? 第2張

那麼當時的人怎麼稱呼武王呢?登基之前,他應該以王子爲氏,因爲他是周王的兒子,所以叫王子發。登基之後,以國爲氏,叫周發。相似的例子還有夏桀、商紂等。

第二,伯邑考應該也不是一個名字。

先秦稱呼別人也不一定用氏+姓的形式,有的時候會使用字+名的形式。比如孔子的祖先孔父嘉,並不是姓孔名父嘉,而是名嘉,字孔父,他的後代都以他的字爲氏,所以孔子是子姓孔氏。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名紇,字叔樑。

那麼伯邑考是否也是字+名的形式呢?有可能,因爲伯字顯然是排行,意味着嫡長子,先秦人的字經常會包含着排行,比如叔梁紇的叔字就是排行。那麼伯邑考可能名考,字伯邑。

當然還有其他可能,比如說伯是排行,而邑考是名。還有人認爲,考字是對先人的尊稱,那麼伯邑考可能名伯邑,或者名邑,被後人尊稱伯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