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竇建德爲什麼會敗在李世民的手上?他的策略爲什麼沒能成功?

竇建德爲什麼會敗在李世民的手上?他的策略爲什麼沒能成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竇建德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大唐武德三年十一月,李世民率軍圍困王世充於洛陽日久,雄踞河北的竇建德深知脣亡齒寒,便率大軍南下,救援王世充,以擊退李世民的唐軍。

可以說王世充割據的洛陽一帶,無論是李唐還是竇建德的大夏,誰可以獲得此地,誰就有爭奪天下的資本,竇建德是不會坐視王世充敗亡的。

首先說一下,當時竇建德並未通過太行八陘,威脅李唐發家的根基晉陽,或者說兵臨河東,威脅關中,而是直接奔着洛陽去的,這個是正確抉擇,因爲竇建德這麼做,可以保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竇建德爲什麼會敗在李世民的手上?他的策略爲什麼沒能成功?

當時的竇建德的中書舍人劉斌就建言了,集中優勢兵力,拿下救援洛陽,可以保證北方處於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時竇建德還有更多的潛在利益可以獲得。

畢竟唐軍圍攻洛陽日久,將士的確疲憊,竇建德此時率領一支生力軍加入戰局,配合上洛陽王世充,來一次內外夾擊,李世民敗亡的可能性很大。

那樣的話,竇建德的選擇就多了,他可以擇機直接滅了王世充,兼併王世充的實力,短期內竇建德就是實力最爲強大的一方諸侯了,同時竇建德也可以選擇,趁擊敗唐軍之際,和王世充聯手,一起攻入關中,徹底消滅李唐,這些局面對竇建德都是有利的。

如果說他只是奇襲晉陽的話,可能只是迫使李世民退兵,對自己而言,沒有太多益處,只是幫助王世充解決了被圍困的局面而已。

《舊唐書.竇建德傳》時世充弟世辨爲徐州行臺,遣其將郭士衡領兵數千人從之,合衆十餘萬,號爲三十萬,軍次成皋,築宮於板渚,以示必戰。

話說回來,竇建德率領大軍抵達成皋一線,也就是當初劉邦項羽對峙的滎陽成皋一帶,統軍10餘萬,號稱30萬,做好了和前來遲滯自己馳援的李世民相對峙,而這裏也成爲了竇建德大業破滅的地方。

竇建德爲什麼會敗在李世民的手上?他的策略爲什麼沒能成功? 第2張

竇建德早期也是有勇有謀之人,但是最終他還是敗在了李世民手上。

在竇建德和李世民的前期交手中,竇建德佔不到便宜,軍中將士的心中不安,戰線一直不能推進,劉世民在虎牢關阻擋住了竇建德大軍的前進,因此將士們產生了撤軍的想法。

竇建德當然知道不能撤,不然的話,王世充一旦敗亡,那麼局勢就太有利於李唐了,自己雖然有河北作爲根基,但是未必可以和李唐相抗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竇建德的屬下凌敬,提出了一個應對之策。

《舊唐書.竇建德傳》凌敬進說曰:「宜悉兵濟河,攻取懷州河陽,使重將居守。更率衆鳴鼓建旗,逾太行,入上黨,先聲後實,傳檄而定。漸趨壺口,稍駭蒲津,收河東之地,此策之上也。行此必有三利:一則入無人之境,師有萬全;二則拓土得兵;三則鄭圍自解。」

簡單來說,就是不再和李世民在虎牢對峙,而是留下部隊牽制李世民,之後集中精銳部隊渡過黃河,分兵而進,奪取河東,那樣的話,竇建德的確有盤活全局的可能。

畢竟竇建德只要拿下河東之地,進可以威懾關中,退可以攻取晉陽,又可以迫使李世民撤軍回防,王世充只要得到喘息之機,必然配合竇建德的大軍夾擊唐軍,局面也就向着有利於自己的一方發展了。

可是因爲竇建德的大部分將領被王世充的使者收買,都不支持突襲河東的策略,衆人聲稱凌敬的謀劃是書生之見,不可以採用,結果竇建德就改變主意了。

其實竇建德在崛起後,就有些飄了,失去了對他人意見的正確判定能力。

《舊唐書.竇建德傳》其納言宋正本好直諫,建德又聽讒言殺之。是後人以爲誡,無復進言者,由此政教益衰。

當初他殺了宋正本,但是竇建德就是聽信讒言,將其誅殺,自此之後,就沒有多少人敢於給竇建德提出逆耳的忠言了。

竇建德爲什麼會敗在李世民的手上?他的策略爲什麼沒能成功? 第3張

這恰恰能夠體現出一點,那就是竇建德對於下屬的人品能力並不能做出公正的評價,很多時候還是偏感性的,也就是看你順眼,你說的就是對的,看你不順眼,你說得再對也是錯的。

結果竇建德並未採取凌敬的致勝策略,最終被李世民擊敗,並且被活捉。

不過個人認爲,即便竇建德採取了凌敬的策略,其獲勝的可能性也不是特別大。

畢竟凌敬說竇建德率軍攻取河東,是猶如進入無人之境,這個說法並不是太正確,河東之地事關李唐安危。

雖然李世民率主力在圍攻洛陽,但是不代表河東之地,唐軍就沒有駐軍啊,竇建德大軍攻打河東,未必可以一戰而下,而李淵又不會坐視河東丟失,就算砸鍋賣鐵,也會從關中抽調部隊馳援河東的,因此凌敬認爲可以輕易拿下河東,未必太過理想了。

而且竇建德大部隊渡河,這麼大的動靜,李世民不會一點動靜都察覺不到。

當時李世民和竇建德對峙,也是希望消磨竇建德大軍的銳氣,擇機再戰。

《舊唐書.竇建德傳》秦王遣將軍王君廓領輕騎千餘抄其糧運,獲其大將張青特,虜獲甚衆。

李世民派遣騎兵部隊,不停地騷擾竇建德的糧道,就是爲了到達這個目的,也就是說,李世民不是不可以和竇建德正面決戰,只不過是在等待時機而已。

所以說只要李世民察覺到竇建德大軍渡河,必然會咬上去,不會讓竇建德輕易渡河的。

還有一點就是王世充能否等到竇建德在河東之地站穩腳跟,改變整體戰局的態勢,如果等不到,即便竇建德佔據了河東,而李世民拿下了洛陽,竇建德的大軍在河東之地也未必可以停留太久。

更主要的是,竇建德此次戰敗,戰略上雖有失策之處,但是整體上來看,也是可以和李世民一較高下的。

而竇建德所部將士的戰力是堪憂的,起碼不足以和李唐軍隊相抗。

《舊唐書.竇建德傳》藝兵頻勝而驕,進襲其營,建德列陣於營中,填塹而出,擊藝敗之。建德薄其城,不克,遂歸洺州。

別忘了,在竇建德救援洛陽之前,竇建德連幽州的羅藝都吃不掉,可見其軍隊打惡仗還是差點意思。

竇建德爲什麼會敗在李世民的手上?他的策略爲什麼沒能成功? 第4張

所以有意思的局面發生了。

《舊唐書.太宗本紀》詰朝,建德果悉衆而至,陳兵氾水,世充將郭士衡陣於其南,綿互數裏,鼓譟,諸將大懼。

竇建德和王世充的軍隊大擺陣勢,決意和李唐死戰, 而李世民並未直接應戰,等到了竇建德所部將士士氣不在高昂,產生倦怠之際,大舉進攻,竇建德所部士卒因爲爭搶水源,陣型大亂,被唐軍追殺,大敗虧輸。

關於此戰,這段記載很有意思。

《舊唐書.太宗本紀》追奔三十里,斬首三千餘級,虜其衆五萬,生擒建德於陣。

唐軍追擊了三十里,可結果呢?這麼大陣仗的追擊,僅僅斬殺了3000人,俘虜了5萬餘衆,竇建德也在其中,餘部逃回了洺州。

當初竇建德不是號稱30萬大軍嗎?實際兵力也有10萬餘種,而且此次前來必然是帶來精銳,可是從李世民取得的戰果來看,當時竇建德軍中拼力死戰的將士並不多,基本上大多數見戰局不利,就直接投降了。

因此,無論凌敬的策略是否是高明的,竇建德所部不能打惡仗,這是一個不利因素,再好的策略,沒有擁有足夠戰力的將士去實施,也是難以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