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關羽立了軍令狀,爲什麼諸葛亮卻沒有處置他呢?

關羽立了軍令狀,爲什麼諸葛亮卻沒有處置他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個人想成就一番事業是很難的,稍有社會閱歷的人恐怕都清楚,來自敵對陣營的事,往往處理着很簡單,可己方陣營的事處理起來卻非常難。哪怕《三國演義》中,被神化了的諸葛亮也是如此。

其實,諸葛亮在未出山前,雖表面上是一副“不問天下事,只做隆中人”的悠然模樣,但實則卻時時密切關注着外面的世界。且還相當會自我經營,比如都知道《三國演義》中非常著名的一句:臥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

所以諸葛亮無非在等待一個時機罷了。因爲倘若他真想悠閒於亂世之中,豈能任由這種話傳揚開來?就更不要說,他還總是自比管仲樂毅了。劉備讀懂了諸葛亮的心思,因而連跑了三次,這才把諸葛亮請出山。

從此後劉備便一再替諸葛亮站臺助威,每當關羽和張飛不服時,總見劉備悄無聲地站在諸葛亮身後,立刻關羽和張飛就老實了——他倆可以不聽諸葛亮的,但劉備的態度,卻必須要支持。

但問題是,總不能總讓劉備替諸葛亮“站臺助威吧”,因而“華容道”便成了諸葛亮展示能力的機會。

諸葛亮用激將法,逼着關羽立下軍令狀離開後,劉備曾很擔心,說:“吾弟義氣深重,若曹操果然投華容道去時,只恐端的放了。”

關羽立了軍令狀,爲什麼諸葛亮卻沒有處置他呢?

諸葛亮的回答是:“亮夜觀乾象,操賊未合身亡。留這人情,教雲長做了,亦是美事。”

這妥妥的是一次黑話問答。劉備的意思很清楚:你我都清楚關羽義氣深重,必會放了曹操,你爲何卻還要這樣做,難道真想殺了我二弟?

諸葛亮的回答是:沒錯,關羽絕對會私放了曹操,我不會殺他,放心吧!

劉備於是說:這我就放心了!(先生神算,世所罕及)

關羽立了軍令狀,爲什麼諸葛亮卻沒有處置他呢? 第2張

果然關羽私放了曹操,雖鬧騰了半天,最終啥事沒有。劉備這次完全是配合着諸葛亮,表面上是替關羽求情,實則卻是用行動告訴關羽和張飛:兄弟啊,就服了諸葛亮吧,否則我太難做人了。

由此諸葛亮確立了蜀漢二把手的地位,一舉建立了威望!而蜀漢內部的人事調整,也宣告結束。這就是爲啥關羽私放曹操卻沒事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凸顯關羽義氣深重,劉關張誓同生死,但隱藏在內的卻是一次人事的調整,捋順了“排位”,結束了之前關羽、張飛跟諸葛亮的爭鬥。

這就是因不殺關羽,諸葛亮得到的第一大好處:從此可以名正言順地調配蜀漢資源,包括人事任命和相關調動,確定了自己的權威性。

《易》曰:易,不易之易。天下事從來都處於動態變化中。諸葛亮雖藉助華容道,確定了自己的權威性,但當劉備死後,顯然之前的“劉備和諸葛亮”的雙核模式,宣告結束,取而代之的是“臣強君弱”的模式,蜀漢的平衡被打破。

此刻,諸葛亮就必須要進行第二次調整了,因爲這種模式極其危險。由此馬謖失街亭,便由一次偶然事件,升級成了關係到蜀漢穩定性的重大事件。

馬謖該殺嗎?若論軍令,如華容道時的關羽一樣,是必須要殺的。但顯然由於有了關羽的前車之鑑,倘若諸葛亮饒恕馬謖,誰也沒話可說。但爲何諸葛亮卻非要問斬馬謖?就一個原因,只因沒了劉備。

再說明白些就是,諸葛亮必須要把自己穩固在“二把手”這個位置上,否則蜀漢會因君臣失衡,極易造成傾覆。

由於馬謖是諸葛亮一手培養起來的,從《三國演義》中可以清楚的看出來,諸葛亮對他抱有多大希望,儼然是諸葛亮接班人的態勢。哪料卻犯下了如此重大失誤,導致了一出祁山在大好局面下全面崩潰,諸葛亮都不得不冒險,唱了空城計。

因而殺馬謖,其實就等於諸葛亮在對自己動手,跟着他上表自貶。劉禪理解了諸葛亮的苦心,給予配合。如此一來,諸葛亮就等於向所有人宣告:我諸葛亮再強,也是爲了蜀漢,我是忠心不二的臣子。

劉禪由此確立了權威,而諸葛亮殺馬謖,也便得到的第二大好處,消除了所有人對他的懷疑,避免了以後人事調整和資源調配上的被動。

所謂,天下事即人事!顯然,若諸葛亮未能捋順清人事關係,他再大的本事,也會因爲內部的嚴重掣肘,而施展不開的。因此才說,一個真正有本事的人,也必然是一個善於利用一切機會,給自己創造施展空間的人。否則必會是“有才難施,有志難伸”,這點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