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彭城一戰中劉邦爲何會被項羽大敗呢?

彭城一戰中劉邦爲何會被項羽大敗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彭城一戰,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項羽則充分表現出他特有的英勇果敢、雄才大略的軍事指揮才能,不但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更扭轉了項羽四面楚歌,孤立無援的政治局面,重新佔據楚漢戰爭的主動權。劉邦聚集近六十萬大軍,爲何會被項羽以三萬騎兵打敗?

公元前206年,劉邦在蜀地以逸待勞,已經養足了實力,而此時的川外諸侯卻是連年處於互相征伐的情況,實力大減,連項羽的實力都沒削弱了不少。劉邦便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便派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漢軍東出漢中,準備逐鹿中原,正式於項羽爭天下。劉邦任用軍神韓信領軍,很快就先後平等了三秦之地。而此時的項羽正深陷於齊國,無力抽身回防。

公元前206年,齊國國君田榮不滿項羽對天下諸侯的分封公然反秦。其實天下諸侯早就十分不滿項羽一家獨大,霸道欺壓諸國的局面,又突然有了田榮這個出頭羊,一時間自然景從,天下反楚的浪潮越演越烈。如此一來一下子就將項羽精心設置的分封體制攪亂,使得項羽以楚地雄霸天下的目標成了空談,使得了這位不可一世的楚霸王自然怒不可遏。項羽覺得天下諸侯敢於公然反秦,田榮是罪魁禍首,只有迅速的除去他,天下才能安寧,他的霸王之業才能真正實現。於是項羽親率楚國主力,全力伐齊。

劉備就趁着項羽深陷於齊國,後方空虛的,無力抽身的機會。兵出漢中,不僅如此劉邦還再出發揮了自己老好人形象的號召力,向天子諸侯陳述項羽以下犯上殺了義帝楚懷王,大逆無道篡取楚國王位的罪狀。劉邦高舉征討不義之臣項羽的大旗,以此爲藉口號召各諸侯王與自己一起率兵討伐項羽,爲義帝楚懷王報仇。天下諸侯紛紛響應,諸侯聯軍的總兵力一度高達56萬,劉邦率領諸侯聯軍伐楚,拉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的序幕。

只可惜諸侯聯軍雖然浩浩蕩蕩足有近六十萬人,但是初一出師就慘遭了大敗。雖然諸侯聯軍趁着項羽還在齊國無力回軍的時候一舉成功攻佔了西楚國都彭城,但是緊接着諸侯聯軍就被項羽被扇了一個大耳巴子。項羽雖然很難抽身回防,但是看到自己自己的大後方,都城都被人給端了,心裏也是哪個急啊。他當即的就放棄了之前置頂了先齊後漢的戰略方針,也不管什麼三七二十一的後果了,匆忙之間集結了3萬行軍快、容易脫身的輕騎兵就開始緊急的回襲彭城。

彭城一戰中劉邦爲何會被項羽大敗呢?

項羽殺回來了,直接以三萬人的兵力,直接突入諸侯聯軍足足56萬人的大營,如同天神下凡一般,在兵力劣勢處於極大劣勢的情況下,竟然打了一個大勝仗,打的諸侯聯軍那叫一個哭爹喊娘,七零八散。被殺者上十萬,溺水淹死者上十萬,不可一世的劉邦僅僅率領了數十騎逃脫,這一戰之後,天下諸侯都直接被打怕了,以漢爲首的反楚聯盟也瓦解。

其實想一想這一仗輸的十分不應該,就算項羽統兵能力極強,可已方也有不弱甚至更強的其實想一想這一仗輸的十分不應該,就算項羽統兵能力極強,可已方也有不弱甚至更強的韓信。就算項羽勇猛過人也不可能一人挑死十數萬人啊,歷史上武將萬人敵的說法其實都是誇讚的誇張手法,一個人能打個幾百個人就已經可以讓人驚掉下巴了。

再者說就算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也不少,確實有這個可能性,但是細細算一下,三國時期官渡之戰曹操對袁紹以少勝多,那時候曹操也有十來萬的兵馬,而袁紹雖然號稱72萬大軍,其實也不過三四十萬,這其中的差距也至多不過三四倍,再說赤壁之戰孫劉聯手戰曹操,這是孫劉也有近十萬人的大軍,而曹操雖然號稱80多萬大軍,其實也就五六十萬,差距也就五六倍,而且孫劉還有長江地理,同時曹操的軍士還都是北方人不習慣才水上作戰,60萬人能發揮出30萬人的戰鬥力就不錯了,所以也就三四倍的差距。

可是你看看彭城之戰兵力懸殊到了什麼樣子?五十六萬對三萬,這是個什麼概念,已經不只是要一打三,一打四的情況了,而是要一打十,一打二十,雖然楚軍單體戰鬥力是出了名的高,但是不可能三萬人每一個人都是如此精銳的存在吧?諸侯聯軍五十六萬人也不可能全是草包,站在那裏給人家殺,都能砍得對方累到手抽筋,二十個打一個人,撲上去壓都能壓死對方。

劉邦擁兵近六十萬,爲何會被項羽三萬軍隊吊打?

第一個原因,就是劉邦與項羽,軍事水平上的差距。彭城之戰之前,抗秦戰場上大殺四方的項羽,怎麼會落到老窩被端的窘境裏?主要原因,就是劉邦的戰略佈局能力太強:背靠漢中大後方的劉邦,先抓住項羽“殺義帝”的小辮大打輿論戰,通過給“義帝楚懷王”大張旗鼓辦發喪等手段,成功把項羽“炒作”成人人喊打的角色。同時趁熱打鐵,藉着各路諸侯一鍋粥的好機會,連拉攏帶挾裹拼湊了五十六萬聯軍,藉着項羽討伐齊地的機會,成功打了項羽一個冷不丁。

這全程操作裏,生猛的項羽一直在胡亂出拳,誰不服打誰,冷靜的劉邦,卻是步步爲營,每一步都落在項羽的軟肋上。可這強大的戰略佈局能力,也掩蓋了倆人另一個致命差距:用兵指揮能力。作爲秦末農民戰爭爆發後,從刀光血影裏拼殺出來的兩位佼佼者,項羽的用兵指揮水平,向來聞名天下。除了有驚人的天賦外,他一直經歷的,都是高難度的硬仗惡戰,打的都是“破釜沉舟”這樣的地獄難度大仗。

無論戰前動員還是臨場指揮,還是戰略戰術應用,都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相比之下,劉邦卻差得遠,本身就是半路出家,而一直到彭城戰役之前,劉邦打的仗,大多都是順風仗。惡戰怎麼打?他真心沒經驗。拋開戰略眼光,僅以軍事指揮水平說,項羽和劉邦面對面開練,就好比一位身經百戰的老兵,單挑一個打慣順風局的菜鳥。就算劉邦手裏,比項羽多出二十倍人馬,勝負也可以想。

而比起能力差距來,第二個原因,比能力更致命:兩人各自軍事團隊的差距。確切說來,就是劉邦手裏人太多。軍隊人多,難道不是優勢是劣勢?對一般對手,或許是優勢,對上項羽,卻顯然不是:真正優秀的將軍,能夠做到把千軍萬馬捏合成堅強整體。劉邦呢?他是個頂級政治家,卻非頂級將軍,“帶將”纔是特長,以韓信的科學概括說,劉邦帶兵最多就能帶十萬人。而此時他的手裏,卻是近六十萬人。這種規模的軍隊,絕非劉邦本人能帶的動,帶成一盤散沙,那是正常表現。

而且劉邦這五十六萬人,絕大多數都不是自己嫡系,以《史記》的形容說“得劫五諸侯兵”,行軍路上還收了彭越的三萬人,看上去浩浩蕩蕩,但這些跟着摻和的“諸侯”們,當時全是牆頭草,就打算趁着劉邦佔優勢,跟着去楚地分塊肉,一旦風聲不對,必然垮得快。本身這來自五湖四海的隊伍,就是不好帶,以劉邦“只能帶十萬人”的能力,帶不好也就是必然。這支佔領彭城的大軍,看上去氣勢如虹,其實就好似草臺班子,碰上堅硬的拳頭,簡直一砸就倒。

而項羽,卻恰是這麼一支“拳頭”。他的三萬精兵看似人少,卻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硬仗惡戰的陣仗早見習慣,鋼刀見紅都是常事,外加老家被端,家人遭遇堪憂,早就各個心裏冒火,揍劉邦根本不用動員。精通奇謀的項羽,這次也憤怒開腦洞,沒有正面硬衝彭城堅城,反而繞到彭城西側,突然向東攻擊,等於是最堅硬的拳頭,一擊就砸到劉邦大軍的軟肋。

其實,雖然被打了個悶棍,可劉邦畢竟有近六十萬人,哪怕拼消耗,都夠項羽殺一陣,劉邦就算打不過,安全撤退也沒問題。可問題就是,劉邦是“聯軍”,大難臨頭各自飛,跑路都跑的亂七八糟。外加項羽這次算計的太精確:從西往東打,“聯軍”只能向東跑,可東邊是泗水,幾十萬人堵在水邊,出不去又打不過,結果就是白白挨宰,不是落進河裏,就是死於項羽楚軍刀下,幾乎全軍覆沒。所以,再看似強大的團隊,倘若內部關係沒理順,就算帶兵的是劉邦,該崩也要崩。

彭城一戰中劉邦爲何會被項羽大敗呢? 第2張

捎帶一個原因是,彭城大戰前,也是劉邦“放飛自我”太過分的時候。這“放飛自我”,也是劉邦的老毛病,當年佔據咸陽後,就“放飛”了一通,成日吃喝玩樂,幸虧被張良樊噲罵醒,纔有了“約法三章”的美談。佔領彭城後,劉邦又“放飛”了一通,“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等於是幾十萬人集體吃喝玩樂,本來就不好打的仗,這才變得沒法打,終以慘敗收場。

而比起這其中的教訓來,更發人深思的,還有戰事的後續:憑着逆天一擊翻盤的項羽,接下來老毛病還是沒改,依然是逮着劉邦亂出拳。但接着吃了不少敗仗的劉邦,卻依然延續了其高人一籌的戰略部署,終於以步步爲營的戰略抉擇,彌補了戰場上的大敗虧輸,並最終在垓下給了項羽致命一擊。上演了“屢敗於項羽卻贏天下”的神蹟——缺少格局眼光,就算強悍如項羽,一城一地的爭奪贏再多,到頭來,也難免要輸。

更值得一提的,還有劉邦“放飛”的老毛病。他在咸陽放飛過,也在彭城放飛過,但這場慘敗之後,他卻再未放飛,無論是接下來與項羽的垓下大決戰,還是西漢建國後,面對內憂外患爛攤子時的策略,他都再未“放飛”,卻是繼續以冷靜的佈局,奠定一個強國崛起的家業。只以此事看,劉邦贏,不靠運氣,不止憑格局,更憑這強大的自我提升。“無賴”劉邦戰勝“霸王”項羽,單覆盤這些事,就知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