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劉氏宗親在西漢滅亡後的下場如何?是什麼待遇

劉氏宗親在西漢滅亡後的下場如何?是什麼待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秀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以前,劉原本是一個稀有姓氏,只分布在沛縣一帶,如《漢書》中所說“漢興之初,海內初定,同姓寡少”。但是劉邦以布衣取天下,總結秦亡教訓而實行宗室分封,經過西漢兩百多年的發展,劉姓已經一躍成爲國內屈指可數的幾個大姓之一,劉氏家族已經成繁衍了十萬餘衆,僅劉姓的皇室子弟都有千餘人,劉氏家族盛極一時。

然而到了西漢末年,劉氏宗室逐漸衰敗,“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橫逆,以害身喪國”,很多劉氏宗族已經墮落成街頭混混、當地惡霸。宗室的衰敗導致外戚干政,到了成帝時已出現外戚王氏“排擯宗室,弧弱公族”的情況。到新莽政權建立就更慘了,連爵位、官職都被削了,徹底被邊緣化。

新朝始建國元年, 王莽宣佈“定諸侯王之號皆稱公”,次年“漢諸侯王爲公者,悉上璽緩爲民,無違命者”,把各個劉姓王都改成公爵。“劉氏爲侯者皆稱子,食孤卿祿, 後皆奪爵”,把侯都改成子爵,“諸劉爲郡守,皆徙爲諫大夫”,劉氏的郡守遷爲諫大夫,劉氏宗親的勢力被大大削弱。甚至在朝爲官的劉氏都不能倖免,次年,王莽批准將“劉氏爲吏者皆罷,待除於家”,連官職也不準做了,都回老家種田去。

劉氏宗親在西漢滅亡後的下場如何?是什麼待遇

不光是奪權,爲了防止劉氏宗親抱團反撲,王莽還分而化之,拉攏其屈服的,排斥其頑固的。對於劉歆、劉嘉等順服的劉氏,王莽還要求全都改成王姓,曰“諸劉與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罷,賜姓曰王。”這是在動搖劉氏作爲皇室血統的根基,其餘劉氏宗親無不恨得咬牙切齒。

面對王莽的重拳出擊,劉氏宗親有人自然不願屈居人下,可是西漢末年的劉氏本來就日落西山,再加上劉氏朝廷末年腐敗無能,大失人心,響應號召者寥寥,最終這些反抗都失敗了。先是居攝元年(6)四月,平帝剛死,王莽攝政,安衆侯劉崇以爲自己作爲正統皇室宗親,一經舉兵必然四海皆應,“吾帥宗族爲先,海內必和”,沒想到最後只有百餘人跟隨他,連宛城都打不下:“紹等從者百餘人,遂進攻宛,不得入而敗。”

之後的劉信、劉快、劉都、劉貴、劉會等人的謀反也都相繼失敗,都是召集不了多少人,在剛剛舉兵不久就被抓,沒有一個成大器的。不得不說,這時候的劉氏宗族已經毫無微信,衰敗到連地方士族都不如了。就連之後起兵的劉秀等人也都是農民出身,可想而知,王莽朝廷的劉氏宗族已經與平民無二。

雖然王莽初建朝廷時候天下比較安穩太平,可是王莽偏偏雄心勃勃,頒佈了一系列政策,全面改制,雖然他的一些政策在如今看來是好的,可是當時的朝廷根本無力執行,反而導致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既不得士族支持,也弄得民怨沸騰。再加上天鳳四年(17)時發生蝗災旱災,“天下連歲災蝗,寇盜蜂起”,爆發了幾次比較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樣一來就更加民不聊生,人民紛紛開始懷念大漢時期的統治。

“人心思漢”下,劉氏終於有了出頭之日,農民起義是爲了吃飽飯,而劉氏宗族的目標就比較長遠,他們明確想奪回政權,但他們的目標是一樣的,那就是起兵對抗新莽朝廷。劉縯和劉秀此時趁機在舂陵打着“漢室復興”的旗號舉兵,“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連年,兵革並起。此亦天亡之時,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也。”

劉氏宗親在西漢滅亡後的下場如何?是什麼待遇 第2張

劉縯的“柱天都部”後來與綠林軍合爲一處,大大增強了劉氏宗親的實力,但也爲後來的內鬥分裂埋下了伏筆。綠林諸將向來忌憚劉縯的威信,害怕劉縯一旦稱帝自己將無立足之地,所以趁着劉縯和劉秀攻打宛城之時,擁立當時沒有什麼名氣的劉玄爲帝,地皇四年(23年),更始政權建立。

劉玄封了二十幾位王爺,其中多爲綠林中人,只有六個劉氏子弟。而更始政權從建立開始就不得劉氏宗親支持,在推翻新莽朝廷前後,矛盾達到了頂峯。昆陽之戰劉秀大敗莽軍後,王莽政權已成了強擄之末,這時劉玄等人心思開始活泛,假借召回諸將商討事務之時,殺害了劉縯和劉稷。

天下未安,此時的劉秀爲了顧全大局只能忍辱負重回京請罪,以消除劉玄猜忌。好在機會很快就到來,更始元年(23),劉玄竟然派劉秀行大司馬事去招安河北州郡,這下天高任鳥飛,劉秀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在河北地區艱難求生,終於在得到幽州幾位士族和真定王劉楊的的支持後,建立了自己的劉秀軍。

而與此同時更始政權也不安穩,劉玄同室操戈開了壞頭,讓劉氏宗族也開始分裂。先後有七八個打着劉氏的旗號稱帝的政權,“諸劉”之間展開了激烈角逐,更始三年(25),原本盤踞北方的赤眉軍殺了劉玄,擁立劉盆子稱帝。不過作爲草莽出身的綠林沒有什麼政治覺悟,佔領長安後燒殺搶掠,根本沒有長期執政的本事,很快就被在河北站穩腳跟的劉秀擊敗。

劉氏宗親在西漢滅亡後的下場如何?是什麼待遇 第3張

更始三年(25)六月,劉秀在鄗南稱帝,沿用漢的國號,改元建武。不久後,定都洛陽,史稱東漢。這時的劉氏政權只剩下兩個,一個是東部的劉永,一個是西邊的赤眉。建武三年(27),劉秀親自率軍阻擊樊崇一部,最終樊崇投降,劉盆子政權覆滅;建武五年(29),劉永一部被全殲,劉氏之爭差不多也落下了帷幕。不過其中發生了一個插曲,建武二年(26),當初擁立劉秀的真定王劉楊密謀造反,被耿純殺死,其子劉得嗣位。

劉秀政權建立後,沿用漢朝“不得封異姓王”的傳統,堅持只封劉氏爲王,建武二年(26)封了劉良、劉章、劉興、劉祉、劉歙、劉得;建武十三年(37),劉秀爲了加強中央集權決定只給皇子封王,因此把劉良、劉章、劉興、劉得都降爲公,同時下令給所有斷絕子嗣的劉氏封爲侯,總共封了一百多人;建武十五年(39),劉秀把自己的兒子們封公,兩年後,又把他們封爲王,煥然一新的劉氏宗室從此穩固下來了。

劉氏宗親從西漢的如日中天到衰敗不已,新莽朝廷時一度變成二等臣子,終於抓住機會,率領農民起義角逐天下。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劉氏宗親大多淪爲平民也未嘗不是件好事,由於出身微寒,劉秀深諳百姓訴求,以“柔”治天下,對待這些宗親們也雨露均沾,最後他們大多都獲得了政治地位,恢復了士族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