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揭祕:明朝藩王們爲什麼都特願意爲先帝守陵?

揭祕:明朝藩王們爲什麼都特願意爲先帝守陵?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到“守靈”,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可能還有很多人都經歷過。這種民間風俗自古流傳,至今仍然興盛。古代之時,迷信思想非常嚴重。古人認爲,人去世之後靈魂便會脫離體內,而三天之內,則靈魂會再回來探最後一次親,所以子女們要守候在靈堂中。不過,這一習俗演變到了現在,雖仍興盛,但程序簡化了不少。目的也不再是“等候逝者靈魂歸來”,而是親人們聚於一處,一同追悼逝者。

這雖然是民間風俗,但是在古代帝王之家,更是將“守靈”看得無比之重。無緣於皇位的藩王各個都爭着守靈,這是爲什麼呢?可能有人會以“孝順”爲理由,古人們是非常重視“孝道”的,而帝王之家更應作表率之舉,所以藩王們纔會爭着守靈。對於這個答案,難道這些藩王都是想美名流傳後世?當然不是,自然這個理由也行不通。古代之時,帝王之家更是毫無親情可言,“殺兄弒父”之事很是常見。若是重“孝道”,又怎會出現此般劣跡?

揭祕:明朝藩王們爲什麼都特願意爲先帝守陵?

其實,這些藩王爭着守靈,也是爲了自己的利益。這個“利益”常人看起來很隨意,但是在藩王眼裏卻是重要無比。在明朝的時候又啓用了“藩王制度”,是由朱元璋做出的決策。如此做法,朱元璋有兩個目的。第一個自然是爲兒子們的利益着想,同時也讓他們互相制衡,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對“屬地異姓王”的監視。

由此可見,朱元璋的疑心是非常重的,當年跟着他奪取江山的那批人,現在各個都位高權重了。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朱元璋採用了各種辦法來限制這些有功之臣。

但是後來這些位高權重的功臣,幾乎都被朱元璋用各種理由給處死了。對於朱元璋的這個做法,朱允炆是持反對意見的。因爲有“異姓王”的存在,好歹也能牽制一下那些藩王叔叔,防止他們權勢太大,擾亂朝政。然而朱元璋卻將“異姓王”全部都給掃清了。

如此一來,那些藩王勢力自然會發展壯大,最終影響到朱允炆的統治地位。因此,朱允炆也來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削藩”。同樣,這個做法也觸動到了那些藩王的利益,自然強烈反抗。

而藩王勢力中最強盛的便是朱棣了,他打起了“清君側”的旗號,要同朱允炆鬥爭到底。最終,朱棣成功奪取皇位。後來朱棣也實行削藩策略,不過手段沒有那麼直接了。

主要是朱允炆的做法太狠了,打算將那些藩王直接廢黜掉。而朱棣則採用了“柔和”的手段,“封號土地”都可保留,而且嫡長子也能繼承爵位。不過,朱棣也加上了許多限制,例如不能參政也不能經商等等。這些都還算輕的,有一條非常重:“不允許出藩王府”。這就相當於是監禁了,失去了人生自由。當然,朱棣也有補償措施,就是物質上超豐厚的安慰。

可以說,這就是一種“交易”,用人生自由來交換財富地位。有史料記載,靖江王府佔地面積275畝,折算下來約有18萬平方米。不過,這樣寬闊的府宅,卻也壓制不住藩王們對外面世界的渴望和嚮往。例如,有一位王爺就曾喬裝打扮,趁着夜色溜出了藩王府。但是被人發現了,後經官府上報,引起了皇帝的不滿,險些王位都丟了。由此可見,這些王爺們都希望能出府走一走。但卻有皇帝的命令,不能越線。

提到“守靈”,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可能還有很多人都經歷過。這種民間風俗自古流傳,至今仍然興盛。古代之時,迷信思想非常嚴重。古人認爲,人去世之後靈魂便會脫離體內,而三天之內,則靈魂會再回來探最後一次親,所以子女們要守候在靈堂中。不過,這一習俗演變到了現在,雖仍興盛,但程序簡化了不少。目的也不再是“等候逝者靈魂歸來”,而是親人們聚於一處,一同追悼逝者。

這雖然是民間風俗,但是在古代帝王之家,更是將“守靈”看得無比之重。無緣於皇位的藩王各個都爭着守靈,這是爲什麼呢?可能有人會以“孝順”爲理由,古人們是非常重視“孝道”的,而帝王之家更應作表率之舉,所以藩王們纔會爭着守靈。對於這個答案,難道這些藩王都是想美名流傳後世?當然不是,自然這個理由也行不通。古代之時,帝王之家更是毫無親情可言,“殺兄弒父”之事很是常見。若是重“孝道”,又怎會出現此般劣跡?

其實,這些藩王爭着守靈,也是爲了自己的利益。這個“利益”常人看起來很隨意,但是在藩王眼裏卻是重要無比。在明朝的時候又啓用了“藩王制度”,是由朱元璋做出的決策。如此做法,朱元璋有兩個目的。第一個自然是爲兒子們的利益着想,同時也讓他們互相制衡,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對“屬地異姓王”的監視。

由此可見,朱元璋的疑心是非常重的,當年跟着他奪取江山的那批人,現在各個都位高權重了。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朱元璋採用了各種辦法來限制這些有功之臣。

但是後來這些位高權重的功臣,幾乎都被朱元璋用各種理由給處死了。對於朱元璋的這個做法,朱允炆是持反對意見的。因爲有“異姓王”的存在,好歹也能牽制一下那些藩王叔叔,防止他們權勢太大,擾亂朝政。然而朱元璋卻將“異姓王”全部都給掃清了。

如此一來,那些藩王勢力自然會發展壯大,最終影響到朱允炆的統治地位。因此,朱允炆也來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削藩”。同樣,這個做法也觸動到了那些藩王的利益,自然強烈反抗

而藩王勢力中最強盛的便是朱棣了,他打起了“清君側”的旗號,要同朱允炆鬥爭到底。最終,朱棣成功奪取皇位。後來朱棣也實行削藩策略,不過手段沒有那麼直接了。

主要是朱允炆的做法太狠了,打算將那些藩王直接廢黜掉。而朱棣則採用了“柔和”的手段,“封號土地”都可保留,而且嫡長子也能繼承爵位。不過,朱棣也加上了許多限制,例如不能參政也不能經商等等。這些都還算輕的,有一條非常重:“不允許出藩王府”。這就相當於是監禁了,失去了人生自由。當然,朱棣也有補償措施,就是物質上超豐厚的安慰。

可以說,這就是一種“交易”,用人生自由來交換財富地位。有史料記載,靖江王府佔地面積275畝,折算下來約有18萬平方米。不過,這樣寬闊的府宅,卻也壓制不住藩王們對外面世界的渴望和嚮往。例如,有一位王爺就曾喬裝打扮,趁着夜色溜出了藩王府。但是被人發現了,後經官府上報,引起了皇帝的不滿,險些王位都丟了。由此可見,這些王爺們都希望能出府走一走。但卻有皇帝的命令,不能越線。

那麼這是否意味着藩王一輩子都不能出府了呢?當然不是,還有一個機會,“祭祖、守孝”。只有這個方法藩王們才能出得了王府,接觸外面的世界。因此,那些藩王都希望爲先帝守靈的差事落到自己頭上。

在明朝之時,堯山就是荒郊,沒有太多的限制。所以靖江王也能陵區附近走一走,感受一下外面的環境。所以,藩王們都熱衷於守靈,並且守靈的時間越長越好。另外,守靈也需要另建住址。因爲是藩王的身份,守靈所用的宅子也很豪華。雖然陵園的建制有嚴格的規定,但是陵外的建造則不受限制。所以,後人們通過那些守靈大宅,進一步的瞭解到了明朝藩王們的生活

宅子不僅佔地面積大,而且設施也是一應俱全。正是明朝特殊的藩王制度,才導致了明朝的藩王們對守靈的狂熱,這一現象也只出現於明朝。長期守着陵墓,現代人自然是不願的。而在明朝的藩王眼裏,這卻是一個最好的差事。仔細想來,這其實也是一個諷刺。這些藩王生來就榮華富貴享之不盡,而且還有着崇高的地位,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自由的權利。

因此,他們便只能通過爲先帝守靈,來獲取短暫的自由,而這種“自由”其實也是受到限制的,算不得真正的自由。在普通百姓眼裏,自由是最簡單的,而在這些藩王眼中卻成爲了最寶貴的,實在是諷刺至極。

但是,如果讓這些藩王捨去權貴財富,去換取一份最簡單最淳樸的自由,或許他們也是不願意的。朱棣實在是精明,稱帝之前他也是藩王,自然瞭解他們的心思。他知道這些藩王捨去不了權貴,於是便用這一點來限制他們,給經濟而收走自由。換個角度來理解,就是用物質財富來換取軍政大權。

揭祕:明朝藩王們爲什麼都特願意爲先帝守陵? 第2張

這個買賣,對於朱棣來說是最大利益化的。對於藩王們來說,也是能夠接受的,至少“王位”得以保存,不會被廢黜。但是,這一點卻是不利於家國百姓的。這些藩王就相當於獨立出來的人,沒有任何的存在價值,而國家卻還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財物,來照顧這羣人。這雖然鞏固了皇帝的統治,卻讓黎民百姓來買單。那麼這件事對於明朝是福是禍,就難以言說了。各位,你們認爲呢?

那麼這是否意味着藩王一輩子都不能出府了呢?當然不是,還有一個機會,“祭祖、守孝”。只有這個方法藩王們才能出得了王府,接觸外面的世界。因此,那些藩王都希望爲先帝守靈的差事落到自己頭上。

在明朝之時,堯山就是荒郊,沒有太多的限制。所以靖江王也能陵區附近走一走,感受一下外面的環境。所以,藩王們都熱衷於守靈,並且守靈的時間越長越好。另外,守靈也需要另建住址。因爲是藩王的身份,守靈所用的宅子也很豪華。雖然陵園的建制有嚴格的規定,但是陵外的建造則不受限制。所以,後人們通過那些守靈大宅,進一步的瞭解到了明朝藩王們的生活

宅子不僅佔地面積大,而且設施也是一應俱全。正是明朝特殊的藩王制度,才導致了明朝的藩王們對守靈的狂熱,這一現象也只出現於明朝。長期守着陵墓,現代人自然是不願的。而在明朝的藩王眼裏,這卻是一個最好的差事。仔細想來,這其實也是一個諷刺。這些藩王生來就榮華富貴享之不盡,而且還有着崇高的地位,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自由的權利。

因此,他們便只能通過爲先帝守靈,來獲取短暫的自由,而這種“自由”其實也是受到限制的,算不得真正的自由。在普通百姓眼裏,自由是最簡單的,而在這些藩王眼中卻成爲了最寶貴的,實在是諷刺至極。

但是,如果讓這些藩王捨去權貴財富,去換取一份最簡單最淳樸的自由,或許他們也是不願意的。朱棣實在是精明,稱帝之前他也是藩王,自然瞭解他們的心思。他知道這些藩王捨去不了權貴,於是便用這一點來限制他們,給經濟而收走自由。換個角度來理解,就是用物質財富來換取軍政大權。

這個買賣,對於朱棣來說是最大利益化的。對於藩王們來說,也是能夠接受的,至少“王位”得以保存,不會被廢黜。但是,這一點卻是不利於家國百姓的。這些藩王就相當於獨立出來的人,沒有任何的存在價值,而國家卻還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財物,來照顧這羣人。這雖然鞏固了皇帝的統治,卻讓黎民百姓來買單。那麼這件事對於明朝是福是禍,就難以言說了。各位,你們認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