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霍光是個十分強勢之人,爲何丞相田千秋在他身邊能善終?

霍光是個十分強勢之人,爲何丞相田千秋在他身邊能善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霍光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史書裏的霍光,主要活躍在武帝末、昭帝、宣帝初這段時期。漢武帝臨終託孤,由霍光、桑弘羊、上官桀、金日磾輔政。然而昭帝統治時,桑弘羊與上官桀皆被霍光所殺。昭帝去世,昌邑王劉賀繼位,短短二十七天後,霍光又將他廢去,改立劉病已,從此又是“政事皆出大將軍”。通過以上種種事蹟,不難看出,霍光是一個非常強勢的人,對待敵人、競爭者都不留餘地。

而就是這樣強勢的人,丞相田千秋在他身邊得以善終,且《漢書》稱“霍光重之”。一個是百官之首,傳統觀念裏朝廷一把手。一個手握兵權,說一不二。他們沒有爭權,沒有互相殘殺,竟然和平相處。背後原因值得深究。

霍光是個十分強勢之人,爲何丞相田千秋在他身邊能善終?

首先,田千秋與霍光的性格互補。在巫蠱之禍前,田千秋基本處於“默默無聞”的狀態。巫蠱之禍後,太子被害死而衛後自盡。此時武帝尚處於迷茫、憤怒期,田千秋走出來,勇敢地爲太子鳴冤,劉徹一下子清醒過來,這才發現過往陰謀,田千秋從此得到重用。但仍舊延續着“默默無聞”的作風。

《史記》裏說,匈奴聽說漢朝換了丞相,也非常疑惑地問使者“田千秋是誰?有過什麼作爲?”知道他的主要事蹟是爲太子鳴冤後,還諷刺道“那以後用人不必賢能,會說就行”。這也從側面說明,田千秋太“無爲”了。

當然不能否認的是,武帝晚年,國內丞相青黃不接,劉徹一共任命過13個丞相,大多數晚節不保,要麼被處死,要麼自盡,倒數第二人丞相劉屈髦甚至還跟李廣利卷在一起企圖奪嫡,讓田千秋繼任,多少算得上無奈之舉。

田千秋和霍光,一個靜一個動,一人沉默善於從屬,一人聲張喜歡領頭,性格是互補的。

霍光是個十分強勢之人,爲何丞相田千秋在他身邊能善終? 第2張

再者,田千秋在職位上安守本分。武帝曾因清算巫蠱事件大範圍的殺人,凡是有牽扯者,大體逃不過追責,這樣的“清算”持續幾年,且涉及萬人,鬧得人心惶惶。田千秋覺得這不利於社會穩定,遲早要鬧出大事,於是再次上書,請求收手。

前面一次是給太子求情,這一次又是勸諫不要爲了太子傷及無辜。可見,田千秋的立場無關黨爭,無關站隊,只是出於一個文臣該有的思考和責任。史書說,昭帝時期,霍光多次因爲田千秋是丞相而跟他謙讓,可是田千秋仍舊堅持讓霍光做最終決定。

一個丞相,不與權臣爭鋒,提的意見都是利於國家發展的,而大多數時候,還願意退居幕後,也難怪“霍光重之”。

事實上,對田千秋的尊敬,也有霍光的考慮在其中:自託孤輔政以來,霍光掌握國家生殺大權,雖然百姓都說“欽慕大將軍風姿”,但也有部分聲音,將他歸結爲權臣行列。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被殺後,更有人認爲霍光是黨同伐異。一國丞相是文武百官的代表、臉面,如果連田千秋都遭遇不測,更會有人說霍光在“逆天而行”,到時候反對他的聲浪也會越來越高。

霍光是個十分強勢之人,爲何丞相田千秋在他身邊能善終? 第3張

衆所周知,上官家被滅門的導火索是勾結長公主暗殺霍光,然而在《漢書》裏,逮捕上官桀,平定燕王之亂是田千秋主辦的。背後目的很明顯,霍光身處其中,親自判案,會被說成排除異己,而丞相主理,天平就不會傾斜。丞相代表了國家,代表朝廷,他所對方錯,對方就是真的錯。更何況,田千秋還是個名聲很好的丞相。

從小看大,需要借田千秋手去辦理的,絕不僅僅以上一件事。

後記:家國安定之時,選拔人才看的是賢與能,而國家動盪之際,就要看配合了,怎麼配合,辦事兒效率最高,且風險最低。武帝去世以後,雖然漢朝處在穩定和平的狀態,但是在穩定背後,也是暗流涌動。藩王雖然已經削弱了勢力,可是武帝的幾個兒子沒有消停。外戚、皇族也時刻聞風而動。

霍光的集權,出於私利也好,出於大義也罷,其實一定程度上穩住了當時的局面,平燕王是針對藩王,殺上官桀,是針對外戚。田千秋雖然比起前幾任丞相,作爲太少了,但是勝在跟霍光合拍,他沒有被任何一方勢力利用,捲進奪權大戰。這二人一起辦事,朝堂終於迴歸穩定。這也是爲何,許多史學界稱其,一代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