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在十個皇帝下當過丞相的馮道,他到底有何特別之處呢?

在十個皇帝下當過丞相的馮道,他到底有何特別之處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歐陽修《新五代史》在社會上流行以來,五代時期給五個王朝十個皇帝當過丞相或太師的馮道就被世人視爲“大節已虧”的無恥小人兼油滑官僚典型,戴上了“奸臣之尤”的大帽子。其實,天下哪有十成的壞人呢?若撇開他與這些皇帝在政治上的是非不論,身爲領導的馮道在處理與下屬的關係方面確有頗多可取之處。

在十個皇帝下當過丞相的馮道,他到底有何特別之處呢?

後唐時馮道在同州(今陝西大荔)任節度使期間,有一個名叫胡饒的前軍吏,跑到節度使衙門口放開嗓子大罵。這個性情粗獷的丘八,估計是醉後忘形便大肆發泄胸中的鬱悶,逮着誰罵誰,什麼官府上司全然不放在眼裏,馮道這個新來的地方最高軍政長官居然也被他罵得個狗血噴頭。見此情形,守護衙門的牙將小校急忙把他關押起來,並立即將此事稟報給馮道。

按說馮道剛剛到任,三把火還沒來得及點着就被人如此痛罵,心中的怒氣自然會升騰起來。但事實卻是馮道壓住了怒火,平靜地對屬下說道:“這傢伙一定是喝高了,酒後胡說八道,我們大可不必計較。”言畢即派人將其召入署衙,令人將一些醒酒的水果食品送給他吃。傍晚時分,胡饒酒醒後悻然離開了署衙,也沒留下一句致歉之語。儘管如此,新官馮道卻自始至終都沒有一點惱怒的意思。

在十個皇帝下當過丞相的馮道,他到底有何特別之處呢? 第2張

同州一名專司酒務的小吏,向馮道彙報說當地祭奉孔夫子的文廟已經破舊,他願意拿出自己的私財來進行整修。馮道閱後將這份報告交給自己官署的一個判官來處理,可誰想這位判官居然在報告上寫下了一首暗諷馮道的詩作爲判詞:“荊棘森森繞杏壇,儒官高貴盡偷安。若教酒務修夫子,覺我慚惶也大難。”身爲長官的馮道看後,並未因被下屬駁了面子而亂髮脾氣,他面帶愧色地拿出自己的俸金來贊助這個酒務吏修建文廟。

作爲高官的馮道曾讓門客讀《老子》,自己臥而聽之。這個門客展書一看,卷首那句只有六個字的話中竟出現了三個“道”字!古人對避諱一事很是講究,下屬更是不敢直呼長官其名,於是他用“不可說”替代了原文中的“道”字,把這句老子的經典名言變成了“不可說可不可說,非常不可說”。馮道一聽便知其中原委,他哈哈大笑,示意門客不必如此拘泥,應照原文讀下去。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大凡做領導的,最看重的就是下屬對自己權威的尊重程度。從上述這幾件事中,我們不難看出馮道在這方面的獨特之處。耕讀出身的他深知,在他所處的那個傳統禮法綱常和固有社會秩序被摧毀的黑暗現實中,自己之所以能位居宰輔之高位,完全是因爲當時明曉吏治的文人成爲稀缺物所致。既然大家都是亂世中人,門客等下屬其實也挺不容易,自己對待他們又何不多一些寬容呢?理解萬歲嘛!

臺灣學者南懷瑾先生用“清廉、嚴肅、淳厚,度量當然也很寬宏”來評說馮道的品性與領導藝術,當是恰如其分之語。就寬厚馭下這一點來看,馮道的確是個好領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