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從金錢鼠尾頭到陰陽頭,清朝時期的男子髮型有何變化?

從金錢鼠尾頭到陰陽頭,清朝時期的男子髮型有何變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清朝男子髮型的演變:從金錢鼠尾頭到陰陽頭,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孝經·開宗明義章》中提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意思是,一個人的身體,哪怕是一根頭髮、一塊皮膚,都是父母給予的,不應該使它受到損傷,這是孝道最基本的要求。正因如此,古人都格外注重對頭髮的保護,頭髮在古時是不能隨意剪斷的,如果強行剪斷頭髮,那就是中國古代“五刑”中的髡刑。

從金錢鼠尾頭到陰陽頭,清朝時期的男子髮型有何變化?

漢族男性習慣於在成年之後就將頭髮綰成髮髻而冠之,而滿族男性則將前顱的頭髮剃掉,將後腦頭髮編成長辮子。順治元年(1644),清軍入關時,爲了鞏固統治,對漢族進行文化同化,頒發了“剃髮令”,次年,多爾袞再次頒發“剃髮令”,勒令:“全國官民,京城內外限十日,直隸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髮。”當時這道“剃髮令”如晴天霹靂,漢人驚恐萬分,聲稱“要發不要頭”,甚至無數男子因此遁入空門。

可清政府對此進行了強力鎮壓,脖子終究是硬不過鋼,漢人爲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被迫剃髮。在現代人的印象裏,清朝男子的髮型無非就是陰陽頭,即頭頂四周的頭髮全部剃掉,留下的頭髮編成大辮子。但實際上清朝男子的髮型卻經歷了好幾個時期的變化,電視劇中常見的陰陽頭也僅僅只是清朝末期纔出現的。

(一)、清朝初期——金錢鼠尾辮

從金錢鼠尾頭到陰陽頭,清朝時期的男子髮型有何變化? 第2張

清朝初期,統治者頒佈的剃髮令中規定:“頭頂只留發一錢大,大於一錢要處死。” 清朝初期的滿人留的髮型叫做金錢鼠尾辮,所謂金錢鼠尾辮,就是將頭四周的頭髮都剃掉,僅僅保留頭頂中心金幣大小的一片頭髮,蓄做手指粗細的小辮子,且這一縷頭髮還必須要穿過清朝銅錢的方孔纔算合格。配合這樣的髮型,清朝男子的鬍鬚僅僅只能保留上脣的十根左右。

爲了滿化漢族,鞏固滿族的統治地位,就要在抵制漢化的同時,用強制手段要求漢族移風易俗,同時也是爲了保留滿足本身的民族傳統,清朝初期強制所有男子剃髮,留金錢鼠尾辮。當時頒佈的剃髮易服令中提到:“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秦世禎的《撫浙檄草》中也提到:“小頂辮髮”每個炎黃子孫,都被迫把以前“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頭髮屈辱地剃去,只留下銅錢大一點,梳成一根小辮,叫“金錢鼠尾”式。因此,清朝初期的男子留的基本上都是金錢鼠尾辮。

(二)、清朝中期——金錢鼠尾辮的轉變

由於剃髮令激起了漢族各階層人士的反抗,從清朝初期到中期大規模的武裝起義此起彼伏,成千上萬的漢人爲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清朝中葉時,經過漢人的反抗和清政府的血腥鎮壓,自嘉慶初年起,清朝男子的髮型已經發生一些變化。此時的“金錢鼠尾辮”,男子頭頂留髮的位置雖然保持不變,但留髮的面積已經遠遠不止一個銅幣大小,而是約摸四五個銅幣大小,和人的手掌心差不多大小,此時的辮子可以叫做“牛尾辮”。與此同時,男子的鬍鬚的數量也從原來的只能留上脣十幾根變爲可以蓄留包括下巴在內的全部位置。

(三)清朝後期——陰陽頭

從金錢鼠尾頭到陰陽頭,清朝時期的男子髮型有何變化? 第3張

清朝後期,也就是從嘉慶以後,清朝男子的髮型逐漸演變成僅僅將頭顱四周的頭髮剃去一些,保留頭顱中間的頭髮,留成長髮,然後分成三股辮成辮子留在腦後。也就是人們常見的“陰陽頭”。當時一個日本人中川忠英寫的《清俗紀聞》中,在《冠禮》一卷中有一幅配畫,畫中一位老先生側身而立,他的頭頂的蓄留的頭髮的面積已然遠遠大於一個銅幣,並編成了一條辮子留在背後,就體現了清朝後期男子髮型的變化。

從“金錢鼠尾辮”到“牛尾辮”,再到最後的“陰陽頭”,清朝男子髮型的變化經歷了好幾個時期,這種變化大體上保持着辮子越來越粗的趨勢。張鈁也曾在《清末社會鱗爪》中記載:清軍“在打交手白刃戰時,將辮子纏於脖項,藉以避刀砍。所以軍人的辮子較大,如發少則搭以假髮,或加黑絲線,以壯其形態。”

清宣統三年(1911),武昌起義爆發之後,清朝很快就覆滅了。在知識青年的覺悟和學生們的鬥爭中,人們將剪辮子當作是一項重要的鬥爭內容。1912年,新建立的民國政府頒佈了剪辮易服的政策,又引起了全國天翻地覆的論爭。實際上,每一個時代的一項政策變化都反映了這個時代的某種潮流或需求,而身處潮流中的人們也只能選擇順勢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