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西遊記中的流沙河爲何如此特殊?它有什麼來歷?

西遊記中的流沙河爲何如此特殊?它有什麼來歷?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流沙河在西遊記中好像只是收服沙僧的時候出現了一下,沙僧在這條河中戰鬥力大增,但是你知道嗎,在原著中這條河可大有來頭。

在吳承恩本的西遊記中,流沙河被描繪成一條洶涌澎湃的大河,寬八百里,而且有“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的特異功能。然而這是真的嗎?

我們都知道吳本《西遊記》是融合了前人諸多西遊故事而成,包含了唐傳奇,宋話本,元雜劇的等,那麼“流沙河”的真身又是怎樣的呢?

真正的“流沙河”其實叫“莫賀延磧(qì)”,又稱“八百里瀚海”,位於羅布泊和玉門關之間,現稱“哈順戈壁”。據記載,此地“長八百里,古曰沙河,目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自然環境極其惡劣。

西遊記魔幻化的源頭——《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華書局2000年,第17頁)謂:“夜則妖魑舉火,燦若繁星;晝則劣風擁沙,散如時雨。”在這裏一帶,當年的玄奘法師苦熬四夜五日不得一滴水,命懸一線,硬是拼着最後的一點勇氣和意志,最終走出了八百里瀚海。

西遊記中的流沙河爲何如此特殊?它有什麼來歷?

對於“流沙”二字的含義,漢唐人是不難理解的,那時的祖先充滿開拓精神,尤其是社會風氣和政治環境鼓勵讀書人到西域或者拓疆,或者戍邊,建功勳於西域,對於大漠蒼涼雄渾,這些文人們有着極其深刻的理解和感受,也就不奇怪能留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麗詩篇。

然而到了宋代,由於通向西域的道路已經被西夏和遼金等封堵,在宋代士人階層,對於“流沙”一詞,在他們的認知範圍內已經無法理解了,於是在《取經詞話》裏附會成一條混着黃沙的河流,需要架橋通過——“良久,一時三五道火裂,深沙袞袞,雷聲喊喊,遙望一道金橋,兩邊銀線,盡是深沙神,身長三丈,將兩手託定;師行七人,便從金橋上過。過了,深沙種合掌相送。”

而到了元代,儘管疆域廣大,但是文人階層已經失去了建功西域的興趣和可能,很難有人能夠到西域去親眼看一下大漠風光,因此就在臆想中固化了流沙河的河流屬性,在楊景賢的雜劇本《西遊記》中,沙和尚已經自稱水怪河神,猴子到流沙河邊還在尋找渡船——

(和尚掛骷髏上,雲)恆河沙上不通船,獨霸篙師八萬年。血人爲飲肝人食,不怕神明不怕天。小聖生爲水怪,長作河神,不奉玉皇詔旨,不依釋老禪規。怒則風生,愁則雨到,喜則駕霧騰雲,閒則搬沙弄水。人骨若高山,人血如河水,人命若流沙,人魂若餓鬼。有一僧人,發願要去西天取經。你怎麼能勾過得我這沙河去!那廝九世爲僧,被我吃他九遭,九個骷髏尚在我的脖項上。我的願心,只求得道的人,我吃一百個,諸神不能及。恰吃得九個,少我的多哩。看甚人來者。

西遊記中的流沙河爲何如此特殊?它有什麼來歷? 第2張

明代的文人整體趨向保守固化,已經失去了開拓西域的文化土壤和政治土壤,而且普遍視軍人如寇仇,因此沒有興趣探索真實的“流沙河”到底是什麼樣的。

吳承恩本還煞有介事的給出這樣一段打油詩,徹底固化了流沙河的河流屬性: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

一個流沙河的故事,卻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文人階層的開拓精神逐步喪失的過程,也是始料不及,叢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