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幼子守竈與幼子繼位是什麼意思?它們有何區別?

幼子守竈與幼子繼位是什麼意思?它們有何區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幼子守竈與幼子繼位有何區別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很多有關元朝和清朝早期的影視劇以及所謂的“歷史科普”都宣稱:中國古代的遊牧民族是“幼子繼位”,“幼子繼位”更是成爲《孝莊祕史》的故事主線。中國古代的遊牧民族確實有個傳統叫“幼子守竈”。“幼子守竈”與“幼子繼位”雖然看起來相似,但卻存在本質區別。

由於地理環境和生產方式的特點,古代的遊牧民族(如匈奴、突厥、蒙古)和漁獵民族(如女真)的經濟生產方式相對鬆散,基本沒有類似農耕民族的家族集體勞動。正因如此,分家是古代遊牧民族的日常,遊牧民族的兒子們成年後就離開家庭,建立屬於自己的牧場。

幼子守竈與幼子繼位是什麼意思?它們有何區別?

但這種分家傳統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因爲古代人均壽命較短,所以最小的兒子往往在未成年的時候就會失去父母,分家自然對未成年的小兒子不利;第二個問題是自食其力失敗的概率是很大的,萬一所有離家的兒子都創業失敗,那麼整個家族豈不是要絕後了?

於是古代遊牧民族便形成了“幼子守竈”的傳統,也就是幼子繼承父親的財產(如牧場、牲畜等等)。“幼子守竈”一方面可以讓未成年的幼子在父親離世後能養活自己,另一方面至少能讓一個兒子成家,保證家族不會絕後。“幼子守竈”中的“守竈”指的就是守護香火的意思。

然而“幼子守竈”是讓幼子繼承父親的財產,而不是繼承父親的權力地位。古代遊牧民族政權基本都是以血緣結成的部落聯盟,政權的最高統治者是部落貴族從血緣相同的貴族中選舉產生的。除了血緣爲同一家族外,古代遊牧民族政權最高統治者的繼承幾乎沒有其他規矩。

幼子守竈與幼子繼位是什麼意思?它們有何區別? 第2張

比如乞顏部可汗合不勒的繼承者是從弟俺巴孩,俺巴孩傳位給堂侄忽圖剌,忽圖剌將首領的位置傳給了侄子也速該(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該死後,成吉思汗也沒有繼承父親的首領位置,而是自己打出來的蒙古汗國。別說“幼子繼位”了,連“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都沒有。

首領可以讓幼子繼承自己的財產(牲畜、牧場、部衆等等),但幼子沒有權力地位的繼承權,只是有參選資格,這便是“幼子守竈”與“幼子繼位”的本質不同。而遊牧民族接受漢化後,“幼子守竈”與“嫡長子繼承”經常發生衝突,導致很多遊牧民族在漢化過程中內鬥頻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