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從邊陲小國到統一天下,秦國是如何做到的?

從邊陲小國到統一天下,秦國是如何做到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秦國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制王朝,它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戰亂,建立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不過,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在諸侯國中的形象是非常不好的。地處邊陲的秦國,沒有被中原的諸侯國放在眼裏,一直被稱作是“戎狄”或者“虎狼”。那時的秦國在中原諸侯國眼中,是民風落後、封閉卑醜的代表。

然而,最終秦國兼併了其他諸侯國並完成了統一。秦國之所以能夠實現從邊陲落後的諸侯國,到統一中國的華麗轉身,這個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人才。

雖然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都招攬遊士,爲國效力。不過,和其他國家從宗族或國人中搜羅人才不同,秦國是“兼天下者,諸人之力”,靠人才引進才完成的改革大業的。那麼,爲什麼秦國要靠人才引進來完成富國強兵?在秦國人才引才引進的過程中,有又什麼標準呢?

秦國爲什麼需要引進人才:缺人、落後、不受待見

秦國之所以要從其他國家引進人才,其實最直接的原因可以概括爲兩個字:缺人!

秦國立國較晚,而且在很長時間裏,秦國一直以遊牧民族的方式生存,民智未開化,文明程度也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國家發展,除了經濟基礎、制度建設外,人才是非常重要的軟件資源。沒有足夠的人才作爲支撐,那麼富國強兵、改革圖強也只能成爲空談。

從邊陲小國到統一天下,秦國是如何做到的?

1.富國強兵戰他國

對於一個無論是地緣政治還是自身實力都不夠強的國家來說,如何在戰爭不斷的時代生存下來是個嚴峻的問題。

當時間進入到戰國時期,秦國與其他諸侯國的差距愈發明顯了。當時其他國家已經進行了諸多改革的時候,秦國依然在採用舊制度。公元前445年,魏國進行了李悝變法,迅速強大起來。對旁邊的秦國形成了巨大威脅。

在一個諸侯紛爭、弱肉強食、落後就要捱打的時代,秦國好不容易立國,獲得了周王室的諸侯之位,如果不勵精圖治謀發展,那麼則很有可能被周邊的那些已經發展起來的諸侯國打敗。

秦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制度建設、社會發展遠落後與其他國家,而且本國也沒有足夠的治國理政人才可以爲富國強兵提供謀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看,秦國迫切地需要引進人才來幫助秦國實現改革圖志、富國強兵的目標。

從邊陲小國到統一天下,秦國是如何做到的? 第2張

2.建立霸主定天下

從春秋到戰國,從爭霸到兼併,對於一個諸侯國來說,想要強大起來,離不開一個強有力的國君。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秦國的國君與貴族的力量始終不相上下。所以,秦國迫切地需要通過人才引進來建立起強大的君權。

秦國的宗法觀念較東方列國而言,一直比較淡薄,直至商鞅變法前,仍然是“戎狄之教”。淡薄的宗法觀念導致在秦國內,經常會出現混亂的王位繼承。按照周朝的禮制來說,應該是由嫡長子來繼承王位。但是在秦國,次子幹掉長子繼承王位的情況不在少數。

王位之爭歷來上朝堂上的大事,牽扯的人羣也是衆多的。由於秦國宗法觀念淡薄,貴族非但沒有起到維護君主的作用,反而還加入到了爭奪王位的鬥爭中。在秦成公以前,世卿貴族把持了王位的繼承,先後有兩位太子被廢,還有四位國君雖然有子嗣,但是是由兄弟繼承的王位。長此以來,不僅秦國王室式微,秦國的國力也受到了影響。

成就一番霸業,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君主。像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等,他們都是很有人格魅力的君主。但是在秦國,君主式微的問題存在了很長時間。因此,對於秦國來說,非常需要引入人才,來重整國力,削弱貴族大權,理順君臣關係。

可以說,秦國重用引進人才是君主與世卿貴族鬥爭、平定內亂、加強君權的需要。

從邊陲小國到統一天下,秦國是如何做到的? 第3張

什麼樣的人才能被秦國引進

從秦穆公開始,秦國開始重視人才引進。一直到嬴政統一中國,引進的人才在秦國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不過,秦國也並非一股腦不加區分地就引進人才。比如像荀子,就沒有被引入秦國。事實上,秦國的人才引進政策和引進的重點,是伴隨着秦國發展而發展的。

1.秦穆公時期的人才引進:以賢爲主

秦穆公在秦國的發展歷程上,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君主。他在位時期,開始進行人才引進。同時,通過秦穆公的施政,秦國得以在各諸侯國中稱雄,而秦穆公本人也被稱爲春秋五霸之一。

在秦穆公時期,曾想趁晉國國喪之時發動偷襲,但最終失敗。事後,他總結反思了自己的行爲,並寫下了《秦誓》。秦穆公寫到: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在秦穆公時期,面臨的是把秦國從封閉落後的狀態中扭轉過來,因此他對於人才的需求也主要集中在德與才上。

李斯在《諫逐客書》中寫到:

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

百里奚、蹇叔、公孫支、由余和丕豹,這五人是秦穆公時期引進的非常重要的人才。像百里奚、蹇叔是通過舉薦被引入秦國的。百里奚原本是虞國人,後來虞國被晉國滅亡,百里奚就成爲了俘虜。但是他非常有才,公孫支在進入秦國後,便舉薦了百里奚。百里奚後來得到秦穆公的賞賜時,又向秦穆公舉薦了蹇叔,就這樣蹇叔也被引進了秦國。

2.秦孝公時期的人才引進:尊法拒儒

當秦國的歷史來到秦孝公的時代時,秦國的人才引進發生了變化。這一時期,秦國的人才引進主要是通過客卿制度來完成的。

從邊陲小國到統一天下,秦國是如何做到的? 第4張

客卿制度在戰國時期諸國境內都有開展。但是,在秦國,客卿制度的優勢得以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所謂客卿,就是指從其他諸侯國來的人,來本國做官,以客人的身份來禮待對方的一種制度。從秦孝公發佈《求賢令》以後一直到秦惠王、秦昭王時代,秦國的客卿制度發揮了很大作用,像張儀、范雎、蔡澤、李斯等人都是通過客卿制度被引進秦國的。

客卿制度在秦國的發展,使得大量的人才被引進來,而且人才的種類也很多,從征戰沙場到參謀軍事,使得秦國得以發展壯大。不過,在這一階段,秦國也不是什麼人都接受的,甚至可以說,秦國在這一階段非常重視軍事、法家人才,而以儒家精神爲代表的人則並不受歡迎。這一點可以在秦孝公的《求賢令》中得到體現。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這時周王室衰微,諸侯國經過了春秋的征戰,許多小國已經被吞併,只剩下包括秦國在內的幾個國家。只不過,在七國爭雄的局面中,秦國屬於最不起眼的一個。秦國不僅地理位置偏僻,還因爲民風凋敝,而不受待見。此時的秦孝公非常希望改變秦國的現狀,於是發佈了求賢令。在求賢令中,秦孝公最後寫道:

賓客羣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

由此表明,對於秦孝公來說,他需要的人是可以爲秦國出“奇計”的,可能立刻讓秦國富強起來的。而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能夠讓一個國家最快發展起來的,一定是軍事計謀。深諳這一道理的商鞅,在來到秦國後就變得非常吃的。他的軍事謀略、法家思想可以讓秦國快速地富強起來。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荀子。

荀子來到秦國後,一通講述仁與禮對秦國的重要性,分析了秦國在壯大的同時,如果取信與其他國家。然而,他的這一套儒家論述並沒有得到秦國國君的重視,被一句“儒無益於人之國”打發走了。由此可見,對於這一時期的秦國來說,需要的就是能夠幫助國家快速強大起來的人才。

從邊陲小國到統一天下,秦國是如何做到的? 第5張

法家思想中無論是獎勵軍功,還是獎懲嚴刑厲法,都可謂是“快準狠”的外科手術式的變化,而儒家的禮義之道,更像是一種慢條斯理的中醫調理,需要日久見效果,顯然秦國等不及,因此儒家學派的倡導者並沒有被引入到秦國。

從秦孝公到秦惠王再到秦昭王時期,先後有商鞅、屍佼、張儀、公孫衍、向壽、魏冉、羋戎、范雎等三十多位被引入秦國。他們中的人,有像商鞅和屍佼一樣,是在君主的應招之下,徵招進入秦國的。也有像被其他舉薦或者自薦來到了秦國。這一時期,秦國人才引進的數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3.秦王政時期:更爲全面的人才引進

經過了秦國十幾任君主的努力,秦國的帝制基礎已經形成,這時的秦國,需要的是更加全面的人才,以符合統一的趨勢。

在這一時期,人才引進最鮮明的代表就是呂不韋的賓客。衆所周知,呂不韋召集賓客編纂了《呂氏春秋》。關於這部書到底算作哪家學派,歷史上有很多的分歧。不過主流的觀點還是認爲是“雜家”,所謂雜,是因爲在《呂氏春秋》中涵蓋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諸多學派的觀點。而呂不韋本人,也在後世中被認爲是彙集百家思想的雜家。

《呂氏春秋》是有組織的編寫,所以也就需要大批的人才。而且對於這樣一部複雜的鉅著,其中不僅涵蓋了哲學、政治、社會方面的思想,還有倫理道德、歷史、自然科學等。呂不韋召集三千門客,用了這麼多的人,才能編纂出這樣的鉅製。李斯、司馬空都是出自他家。在編纂《呂氏春秋》時,秦國的一統中國的形勢愈發明顯。因此,從呂不韋的角度出發,需要爲君主提供全面的國家治理理論。雖然在秦國的發展歷程中,法家是主流,但是到了呂不韋這裏,儒家、道家、墨家等也被統統納入。

從邊陲小國到統一天下,秦國是如何做到的? 第6張

總的來說,在秦國的發展歷程彙總,人才引進是一個由少及多,從單一向全面變化的過程,引進的人才數量也越來越多。這些人在秦國的發展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引進人才後的秦國搖身大變

1.充實國力、稱霸西戎

從秦穆公開始,秦國通過人才引進,吸收了一批具有軍事思維的人才,這些人充實了秦國的國力,並且爲秦國富強,拓展疆土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秦穆公時期,秦國發展面臨的一大阻礙就是周邊的晉國。晉國實力強,總是干擾妨礙秦國的發展。但是作爲一個從邊陲小國發展起來的國家,秦國能夠慢慢地與晉國抗衡,很大程度上與秦穆公引進百里傒、蹇叔公孫支等人有關。

像丕豹,原本來自晉國,在秦國與晉國對抗的過程中,他的意見對秦國國君非常重要。再比如,秦穆公曾經向公孫支諮詢對晉國的夷吾看法,他給出的建議也非常的客觀準確。

當秦國發現晉國不好搞時,進而轉變了策略,征伐西戎。秦穆公正是因爲得到了由余的輔佐,才得以先後政府了八個西戎國家。

在秦國的歷史中,稱霸西戎爲秦國後來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也讓秦國的國力得到提升。秦穆公因爲引進了百里傒、賽叔、丕豹、公孫支、由余等人,才得以到達這樣的效果。

從邊陲小國到統一天下,秦國是如何做到的? 第7張

正如李斯後來評述到

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

2.富國強兵、實現統一

從秦孝公時期,商鞅如秦發起變法開始,秦國一步步地走上了富國強兵之路並最終實現了統一。在這個過程中,引進的人才更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商鞅通過變法,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改革了秦國的制度,使秦國得以實現封建化,增強了綜合國力。

在接下來秦國兼併戰爭的過程中,引進的人才或運籌帷幄或指點沙場。像張儀,提出了連橫的策略,讓秦國得以與強國組成聯盟,破壞了其他諸侯國的合縱計劃,進一步實現了兼併。范雎則輔佐秦昭王加強王權,使得秦國避免發生內亂與內耗。到了呂不韋時期,則彙集百家賓客,爲秦國的一統做好了思想上和文化上的準備。

終於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在公元前221年,秦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諸侯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央集權國家。不得不說,在這個過程中,人才引進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