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乾隆八年的夏天究竟有多熱?乾隆是如何應對這樣的困境的?

乾隆八年的夏天究竟有多熱?乾隆是如何應對這樣的困境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乾隆八年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說起夏天,這可真是一個令人又愛又恨的季節,愛是因爲可以穿涼爽的衣服,享受清涼的感覺。恨也因爲,夏天實在是太熱了,相信我們也經常會說熱死了吧?但是即便在我們如今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有着各式各樣的避暑工具,但哪怕是這樣,依然有人會被熱死。

但說起古代的夏天,大家都瞭解多少呢?古代的條件可是比現在艱苦多了啊,那時候可沒有空調、電扇等避暑工具。在更多的時候,人們就只能用自己堅強的意志來和這酷暑對抗。而且因爲當時的醫療條件實在是太差了,就連交通工具也是遠遠落後於現在,如果有人在那個時候中暑了,基本上是得不到有效的救治的。

乾隆八年的夏天究竟有多熱?乾隆是如何應對這樣的困境的?

所以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古代遇到了特別炎熱的夏季,那麼一定會有不少人因爲中暑而被熱死。在乾隆八年的時候,也是非常有名的一年,因爲那年的夏天被很多人都稱爲“中國歷史上最熱夏天”。可能我們會覺得這說得有些誇張了,最熱倒還不至於吧。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那年的夏天對當時的清朝百姓來說的的確確是一場災難。

當年夏天來臨的時候,華北的大部分地區都經歷了這場炎熱酷暑所帶來的浩劫。根據後來氣候專家的換算,當時的氣溫已經達到了40攝氏度以上了,這樣的高溫一天我們都嫌熱,在那時居然持續了好長時間。

就以當時的北京城爲例,北京城當時受這高溫天氣的影響十分嚴重,有萬餘人都因爲酷暑而被熱死了,而且這還僅僅是統計到的,再加上那些沒有統計到的,死亡的人數有多少大家就可想而知了。而且因爲有着大量的人死亡,再加上高溫天氣,很容易產生瘟疫等疾病,那麼一來全城的人都要跟着倒黴,這也就向我們展示了當時的高溫有多麼恐怖了。

而這次的高溫完成大量民衆的傷亡在史料中也是有着記載的。根據《浮山縣誌》記載:"夏五月大熱,道路行人多有斃者,京師更甚,浮人在京貿易者亦有熱斃者。"可能僅僅是這樣大家還不能體會到那時的酷暑有多麼的恐怖。那我們就來看一下當時的乾隆皇帝又是怎麼來應對這困境的吧。

如果大家看過《清史稿》的話,可能會知道這樣一句話,"丙辰,以旱求言"。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爲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有大臣向乾隆提供建議,希望他能夠關注下各地的旱情。事實則恰恰相反,因爲這句話是乾隆下旨對衆位大臣說的,之所以讓百官注意下各地的旱情,其實就是因爲乾隆已經感到了擔憂。

乾隆八年的夏天究竟有多熱?乾隆是如何應對這樣的困境的? 第2張

連續的高溫酷暑天氣,也是讓這位皇帝的神經敏感了起來,能讓乾隆如此擔憂恰恰就說明了持續高溫的嚴重性。長久下去,一定會對民衆形成困擾,而且如果自己處理不好的話,弄不好就會成爲一場社會動盪,作爲一個統治者,是絕對不想讓這樣的情景出現的。

而且乾隆的擔心還真不是多餘的,各地的高溫還在持續,旱災頻發,多數地區的糧食已經絕收了,爲了不引起饑荒,乾隆也是下旨調了大批的糧食去賑災。直接便拿出了40萬石糧食派往各地,但40萬石糧食雖然很多,但是也無法做到普及每一個地方。他也是隻能把重心放在了災情最嚴重的地方。

其他地區的災情依然很嚴重,面對着天災,乾隆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嗯因爲糧庫裏邊的糧食已經不多了,再加上那時的官吏貪污腐敗嚴重,發下去的糧食經過層層剋扣也是少了不少。雖然說酷暑帶來的影響對農作物的生長很是嚴重。但這炎熱天氣對人體的傷害則是更加嚴重的。在那個處處充滿着燥熱的夏天,室內室外都是燥熱無比的。只要是一些金屬物品稍微碰一下就會讓人覺得燙手,土地也都是乾裂了,又在那上邊就像是踩在了火炭上一樣。

乾隆八年的夏天究竟有多熱?乾隆是如何應對這樣的困境的? 第3張

因爲莊家基本上是絕收了,有的農民就想去幹一些體力活來賺些錢。哪怕有些人家的莊稼不是顆粒無收的,又因爲這炎熱的天氣使得他們在莊稼上面要花的勞動成本和時間成本要比平時高不少,出勤率只高不少。而且這炎熱的天氣對人體的負荷也是一個挑戰,只要出去幹活,就有着中暑死亡的風險。

在外幹活會被熱死,在家歇着沒有糧食沒有錢也會被餓死,這在當時算得上是一個無解的問題了,而且伴隨着旱災的發生,導致了水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乾隆作爲皇帝,他的處境自然是要好得多了。因爲故宮裏邊有着冰窖,冰箱的當然不是我們現在說的冰箱。若是乾隆皇帝酷熱難忍,可以吃冰或者呆冰窖來消暑,避暑。冰箱或許大家都不會感到太稀奇,畢竟如今故宮博物院中還有掐絲琺琅冰箱。

而冰窖其實就在明代初期就已經有了,早在康熙年間的時候,康熙就已經對冰窖進行了完善,到了乾隆時期雖然冰窖的數量不算太多,但是也是足夠皇室中人使用了。再看看那些平民百姓和窮苦人家,別說進冰窖了就連日常喝水都已經是一個問題了。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那些自己手裏的扇子乞求老天爺能夠下下雨。

雖然乾隆自身生活的很好,但是百姓們依然在受苦,這炎熱的天氣如果還不結束,那麼災民一定會越來越多的。災民一多,就有可能引發暴動,那樣乾隆的統治就會產生大危機。因爲古代都有迷信這一說,所以乾隆就派官員向民衆解釋高溫的原因,他自己也是前往了廟堂爲百姓求雨。在安撫、迷信、科學三者合一的情況下,民衆的情緒也是逐漸冷靜了下來。

後來華北普降大雨,當年秋天糧食豐收,旱災這纔算結束。

結語:面對自然災害,我們沒有什麼辦法,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我們的國家,要記得我們身後的祖國永遠都是我們最爲堅強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