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朝開國後,爲什麼朱元璋沒有重用劉伯溫?

明朝開國後,爲什麼朱元璋沒有重用劉伯溫?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劉伯溫,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在明朝的開國功臣裏,劉伯溫絕對算得上是功勳卓著的一位,朱元璋將自己比作劉邦,將劉伯溫比作張良,後世對他的評價更是遠超前人,諸葛亮才輔助劉備搞了個三分天下,而劉伯溫輔佐朱元璋直接一統江山,俗話說盛名之下無虛士,這樣一位被“神話”了的人,在歷史上也是一個有大才之人,那爲什麼明朝開國之後,朱元璋沒有重用他呢?

明朝開國後,爲什麼朱元璋沒有重用劉伯溫?

計出定天下,大材小用

首先劉波溫的功勞非常高,在與張士誠、陳友諒爭奪天下時,劉伯溫敏銳地發現了張士誠與陳友諒各自的性格缺陷特點等,極力主張朱元璋安撫張士誠,先集中兵力對付陳友諒,正是劉伯溫長遠的戰略目光以及政治策略,爲朱元璋問鼎天下立了大功,可謂是決勝於千里之外,計出問鼎天下。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以後,大肆封賞那些跟着自己打天下的手下兄弟們,不用想劉伯溫肯定也是作爲開國功臣之一,但是封賞之時僅僅只是封了劉伯溫一個“誠意伯”,一個小小的伯爵,而且在受封這個爵位以後,僅僅一年就被免職,最後患病被賜“衣錦還鄉”,對於這樣一個大才之人顯然是大材小用了。

功勞足夠,苦勞不夠

造成這種原因重要的一點,朱元璋是貧苦出身,早年起兵未發跡的時候是得到很多人支持的,這些人中有很多是一開始跟着朱元璋到最後的,這屬於資歷老,輩分高,就算是講究功勞苦勞也得有個先來後到的順序,而朱元璋在邀請劉伯溫加入他們這個奮鬥集團的時候,他已經領着這個集團奮鬥了七八年了,與那些一開始就跟着朱元璋奮鬥的兄弟們來說,劉伯溫是排不上號的。

與同樣都是以文見長的李善長相比,李善長是在朱元璋未成氣候前就已跟隨,負責穩定後方、後勤供給等等,而且一直都是忠心耿耿,這纔是真正的既有功勞也有苦勞,而劉伯溫這個在朱元璋已成氣候時再加入,是遠遠比不上李善長的,畢竟“錦上添花永遠比不過雪中送炭”,簡單來說就是劉伯溫功勞夠苦勞卻不夠。

明朝開國後,爲什麼朱元璋沒有重用劉伯溫? 第2張

不爲所用,明哲保身

在封建社會中存在一種現象,外部的鬥爭結束後,造成生存環境的安逸,爲了利益的追求,往往就會生出內部的鬥爭,這是人之常情。

明朝建立之後,這種現象也不可避免的發生了,而在那些明朝開國之初封賞的功臣中,他們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於朱元璋的老鄉,這些人爲了保護自己的利益,結成了一個以李善長爲代表的淮西集團,而同樣來自於其他各地的能臣們面對這種條件自然也會抱團取暖,這些人形成了以劉伯溫爲代表的浙東集團,兩個集團間的明爭暗鬥想不被發現都難,爲此朱元璋也想過解決、平衡兩個集團的辦法。

據《明史》記載:“初,太祖以事責丞相李善長……善長勳舊,能調和諸將……基曰:臣疾惡太甚,又不耐繁劇,爲之且孤上恩。”

明朝開國後,爲什麼朱元璋沒有重用劉伯溫? 第3張

在明朝成立之初,朱元璋諮詢過劉伯溫關於接替李善長丞相之位的問題,而且當面說這個位置非先生莫屬,而聰明的劉伯溫又怎麼會不明白這個位置的風險性以及朱元璋的用意呢,淮西集團的老臣們自認爲勞苦功高,之後又是目無法紀,這時候的朱元璋還沒到對他們起殺心的時候,能管得了他們的也只有朱元璋,而將劉伯溫破格提到這個位置上以後,就能借助浙東集團的手好好去敲打這些老臣們,還能平衡朝中的勢力,而且劉伯溫自身就是一個法紀嚴明、不徇私情之人,非常適合這個位置,朱元璋這一招可謂是“借刀殺人”。

但是聰明的劉伯溫敏銳地知曉了朱元璋的意圖,堅決不受丞相之位,最後還是推薦李善長繼續擔任丞相。朱元璋知道劉伯溫看懂了自己的用意,而且還不能爲自己所用,對於這樣的人朱元璋不可能重用,於是封賞時就賜了個伯爵。

其實說到底不是劉伯溫不受重用,是自己明哲保身的一種方式,不往重用那邊靠,這也是保存自己的一種政治智慧,假如劉伯溫真的去繼承相位,看看李善長跟胡惟庸還有那成千上萬的功臣就知道什麼下場了,歷史上“兔死狗烹”的故事不在少數,劉伯溫在拒絕相位之後,也儘可能的低調的活着。就算是這樣,他最後的死因也是不明不白,兩個兒子也難逃厄運,由此可見,在政治鬥爭中錯一步就是萬丈深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